APP下载

单肺通气患者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炎症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020-11-20张惠梅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单肺氟烷血气

张惠梅

(河南电力医院 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单肺通气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会导致患者肺内分流上升,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以及肺部通气/血流比值平衡被打破等,甚至会引发机体局部或全身性应激反应,继而刺激一系列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了一系列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甚至会导致肺部严重受损,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1]。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麻醉药物吸入后可有效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从而明显增加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率,同时有效降低动脉氧分压[2]。其中七氟烷作为临床上典型的吸入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苏醒快以及可控性强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中[3]。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单肺通气患者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炎症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旨在更好地选择麻醉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7 月于河南电力医院接受单肺通气治疗的8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 例。研究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33~78 岁,平均(53.22±4.61)岁;手术类型:食管癌根治术11例,肺叶切除术14 例,全肺切除术18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6 例;年龄32~78 岁,平均(53.26±4.65)岁;手术类型:食管癌根治术10 例,肺叶切除术15 例,全肺切除术18 例。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食管癌或肺癌患者,且手术指征明确;②ASA 分级均为Ⅰ~Ⅱ级;③年龄≥18 周岁;④临床病历资料无缺失。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过放疗、化疗等相关治疗者;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③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④过敏体质者;⑤存在交流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⑥正参与其他研究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麻醉方式:所有患者入室后予以心电监护仪的连接,常规检测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建立静脉通路。予以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6~8 μg/kg、咪达唑仑0.05~0.08 mg/kg 静脉注射,实施麻醉诱导。置入支气管导管并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将麻醉剂进行连接。单肺通气相关参数如下: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12~16 次/min,吸入氧浓度为100%,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40 mmHg(1 mmHg=0.133 kPa)范围内。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处理,即予以丙泊酚6 mg/(kg·h)、阿曲库铵7~8 μg/(kg·min)、瑞芬太尼0.05~0.15 μg/(kg·min)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研究组则采用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4082131)吸入麻醉,即予以1%~3%七氟烷吸入,同时静脉泵注阿曲库铵7~8 μg/(kg·min)、瑞芬太尼0.05~0.15 μg/(kg·min),术中按照脑电双频指数对七氟烷的吸入浓度进行调整,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在40~60 之间。

标本采集: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5 mL,于3 000 r/min 条件下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保存至-80℃冰箱中待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在单肺通气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醇(SOD),其中MDA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进行检测,SOD 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进行检测。炎症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试剂盒均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肺通气前后两组血清MDA 以及SOD 水平比较

单肺通气后研究组血清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肺通气前后两组血清MDA 以及SOD 水平比较(n=43,)

表1 单肺通气前后两组血清MDA 以及SOD 水平比较(n=43,)

注:†与通气前比较,P<0.05。

2.2 单肺通气前后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单肺通气后研究组IL-6、IL-10、MIP-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单肺通气前后两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单肺通气后研究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单肺通气前后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n=43,,μg/L)

表2 单肺通气前后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n=43,,μg/L)

注:†与通气前比较,P<0.05。

表3 单肺通气前后两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n=43,,mmHg)

表3 单肺通气前后两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n=43,,mmHg)

注:†与通气前比较,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43,n(%)]

3 讨论

单肺通气过程中通气肺过大的潮气量以及过高的气道压力可诱导该侧非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肺容积损伤以及肺部气压损伤,且会导致对侧肺出现肺不张以及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4]。相关研究表明,麻醉吸入药物可有效缓解肺损伤,从而发挥一定程度的肺组织保护作用。其中七氟烷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物,具有刺激性气味较小、血气分配系数较低、起效迅速以及可控性较佳的优势[5]。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肺通气后研究组血清MDA 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而血清SOD 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其中MDA 是临床上广泛用于反映机体过氧化程度的指标,且能间接提示氧自由基的生成情况及其对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损伤程度。SOD则具有抑制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损伤的作用,同时可促使受损细胞得以修复。上述结果与彭培培等[6]的研究报道相一致,说明了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中有利于减轻应激反应程度。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七氟烷吸入麻醉有利于减轻外周血管末梢的神经抑制,从而发挥保护作用有关。此外,单肺通气后研究组IL-6、IL-10、MIP-2 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其中IL-6 属于机体内最强的炎症因子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属于机体组织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程度的特异性指标。IL-10则可促使Th1 细胞增殖受阻,继而抑制免疫应答反应,同时可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发挥缓解炎症反应的作用。MIP-2 则可对白细胞亚群发挥趋化作用,促使炎症因子转移至感染部位,进一步加重感染程度。这表明了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显著减轻单肺通气患者炎症。究其原因,可能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明显减轻单肺通气对患者造成损伤有关[7]。另外,单肺通气后研究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了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明显改善单肺通气患者的血气指标。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七氟烷吸入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张肺组织血管,从而有效改善肺组织内通气/血流比的平衡紊乱状态,最终达到改善血气指标水平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这提示了七氟烷吸入麻醉有利于降低单肺通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好。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为七氟烷诱导苏醒过程较为迅速,且麻醉浓度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同时具有芳香气味,对呼吸道刺激较小[8]。

综上所述,七氟烷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中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及血气指标水平,且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单肺氟烷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在单肺通气中的研究进展
持续气道正压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及肺内分流影响的meta分析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