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副刊报告文学采写的同步策略

2020-11-18陈明明

中国记者 2020年6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衢州典型

□ 陈明明

内容提要 在典型人物塑造方面,报告文学兼具新闻的速度和文学的激情。笔者认为报纸副刊上的报告文学,要做到与新闻报道同步、与中心工作同步、与受众情感同步,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文体的价值。

一、讲求时效,与新闻报道同步

对报告文学的价值判断,时效性是首当其冲的重要指标。刊于报纸副刊的报告文学更要讲求时效。这个时效虽然不像新闻那样争分夺秒,但也要与新闻同频共振,这样才能体现报告文学的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以来最重要的新闻,各家媒体都进行了充分报道,报纸副刊上的报告文学也及时跟进,写人记事,助力抗疫。《光明日报》甚至在头版刊登多篇抗疫内容的报告文学,3月20日更是在头版头条刊出关于援鄂护士的报告文学《三月正青春》。

疫情发生后,笔者一直在一线报道。笔者发现,除了动态的确诊数量和防控措施,典型人物报道最受欢迎,原因有二:一方面,这些典型有血有肉,身上的故事感人,可读性强;另一方面,这些典型勇敢逆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非常时期给人以信心。于是在新闻报道之外,笔者有意识地积累报告文学创作素材。

2月16日,衢州市表彰了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第一批正面典型,其中就有笔者采访过的多位典型,于是有了把这些典型作为一个群体来写的想法。经对名单进行梳理,选择了八位不同职业的典型,并加紧采访,最后完成了报告文学《这样的战士——衢州八位抗疫者速写》。这篇报告文学呈现的八位典型,都有着齐全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而且写的都是近期抗疫中的故事,时效性很强。

2月17日,武汉第四医院,衢州援鄂医疗队队长在病房里给病人送饭,饭送到病床头,他都要俯下身,和病人进行交流;2月7日,杭金衢高速衢州东出口,衢江区交通运输局廿里中队中队长郑安东在值勤,那个时候他的妻子、儿子也在不同的地方做着相似的事情,一家三口春节期间没有吃过一顿团圆饭;2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江山市招商局局长王招裕和同事在搬运口罩,这些口罩是他千方百计从俄罗斯浙江商会那里争取来的,没有搬运工,他们就自己动手;2月7日,江山市廿八都镇坚强村,国网江山市供电公司农村电工戴步楼翻山越岭去村民家,排除断电故障,保障村民生活需要……。

八位不同的典型,内容各有侧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抗疫群像。

这个时候,报告文学充分发挥了“短、平、快”的作用,基本实现了与新闻同步,两者交相辉映,互为补充,满足了受众对于抗疫报道的需求。

二、贴近现实,与中心工作同步

党报的报道重心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报告文学的好处是能把“硬”题材“软”化,通过丰满的人物,生动的故事,让中心工作变得通俗易懂,容易入脑入心。

从最近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报告文学来看,以写典型人物居多,而且无不围绕中心工作来选题。比如第二十九届获奖报告文学《老兵》,生动描写了吴洪甫在部队参战立功,退伍后初心不改,隐姓埋名,甘做“无名英雄”的故事,是一位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典型。

笔者一直关注当下的热点和焦点,其中就有基层治理这个题材。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国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且行之有效的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衢州更是提出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要为“中国之治”的基层之治提供衢州标准、衢州方案、衢州样本。

作为报纸的副刊,决定了报告文学要贴近现实,与中心工作同步,为火热的生活鼓与呼。对于基层治理这样的重大题材,报告文学理应进行关注。

笔者在全市范围内搜索,把目光对准了常山县金川街道赵家坪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郑小云。郑小云名字挺透气,却是个壮汉,他通过细致的工作把社区治理得井井有条。笔者通过扎实的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社区总理”郑小云》。这篇报告文学从郑小云曲折的经历切入,以全市最大的下山脱贫小区锦翠花园小区为样本,展现了郑小云在社区治理中的几件事:劝导居民不要在绿化带上种菜、让唱歌等文化活动促进邻居和睦、组建“能大姐”等服务队帮助空巢老人、以“楼道有礼20条”为标准进行评比打分。这些“身边小事”都不大,但有用,很好地解决了小区里“最熟悉的陌生人”问题。看完全文,自然会发现,郑小云在社区治理中,不仅有澎湃的工作激情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更是充分发挥了党建统领的作用,而这正是衢州在基层治理中的特色做法。

见人见事,生动具体,这就是报告文学在中心工作报道中的优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人民生活丰富多彩,为报告文学采写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广大作者要好好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

三、触动心灵,与受众情感同步

报告文学本身是新闻和文学的结合,在准确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文学语言、文学结构和文学写作手法等文学要素,进行生动的渲染,以代入感触动心灵,起到与受众情感同步的作用。报告文学在写人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但能生动地描绘人物风貌,而且可以真实地反映时代风云。

说起报告文学,很多人马上会想起《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和《歌德巴赫猜想》。这些经典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塑造的典型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早是从课本上看到这些典型人物,事实上,在当时,正因为报纸的广泛传播,人们才认识了他们,并像现在追星一样地进行追捧。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人们看到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些战士的可爱样子,心里倍受鼓舞;《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人们提供了好干部的“模板”,一代代传颂,至今仍让人感动;《歌德巴赫猜想》写的是数学家陈景润,在改革开放初期求知若渴的情况下,他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人们为什么会追捧?因为这些报告文学写的是真人真事,相较于虚构的文学作品,真实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更容易走进受众心里。

谢高华是衢州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解放前的长工成长为共和国的“改革先锋”和“最美奋斗者”,在民间有着很好的口碑。他一生致力于改革,在衢州任职期间,他力推的柑橘生产和乌溪江引水工程,至今影响深远,当然最为知名的是调任义乌县委书记期间,他催生培育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2019年9月,谢高华病重。此时他已退休近三十年,年轻一代对他并不了解,又没有途径了解。笔者多次采访他本人,并根据他的工作足迹,采访了他的多位同事、朋友。在大量采访和充分资料搜集基础上,笔者对他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梳理,抓住时代的几个关键节点,写成报告文学《信仰——“改革先锋”谢高华纪事》。这篇报告文学分“叫花,高华”“尊重土地”“破坏者”“点了一把火”“江南红旗渠”“谢天谢地谢高华”六个章节,饱含深情地展现了谢高华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赤子情怀。这篇报告文学经“掌上衢州”APP转载后,一天时间点击量就达到17万多,在“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我和我的祖国”大型征稿活动中,获文学组一等奖。受众之所以争相传阅、收藏,一方面和谢高华本人在当地的影响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报告文学这种善于传递情感的表现形式分不开。一个月后,谢高华因病去世,让这篇报告文学更具有了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衢州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衢州烂柯山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