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的STEAM教育课程研究

2020-11-13梁海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STEAM教育核心素养

梁海丽

摘要:STEAM教育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核心素养作为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与教育理念,体现了世界各国在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共同诉求,同时也是我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路径。但STEAM教育作为舶来品,在中国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教育实践相对匮乏,因此如何对接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本项目中,以中大附中初中数学课堂为依托,构建“教师学习社区”(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采用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RBL(Research Based Learning)教学方式,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STEAM教育课堂实践。

关键词:STEAM教育;教师学习社区;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102

一、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

1.研究意义

STEAM教育是美国率先倡议发起的一种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等多学科融合的融合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旨在使学生参与以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STEAM教育变革了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开创了科学技术教育的新型课程,开辟了综合创新人才教育的新范式,成为全球化时代各国相继开展的教育形式。将STEAM教育与中国特色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对接是促使STEAM教育适应中国“水土”的良方。

2.研究目标

依托于STEAM教育理念,围绕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探索教学实践,逐步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一线,形成STEAM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真正实现素养本位的教育理念。

3.研究内容

(1)理论研究。通过回顾与梳理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与STEAM教育的发展,在跨学科融合教学思想指导下,为中国本土化跨学科融合教学法的多元化添砖加瓦。

(2)实践研究。在理论指导下,探索教师实施STEAM教学法与核心素养对接的新路径。在教学效果评估中,主要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结合使用的混合式方法为主。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事后访谈(Follow-up Interview)、叙事探究法(Narrative Inquiry)、小组讨论以及课堂观察等,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随机对照试验、准实验研究法、日志文件分析等。

二、项目研究步骤

1.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STEAM教学案例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在STEAM教学课堂中,结合当地或国家大事,依托服务于社区的理念,联系人民的日常工作,融入科学、技术、艺术、阅读、工程等相关学科,设置跨学科课题学习,提高学生聚合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布卢姆(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2.组建“教师学习社区”(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

国内STEAM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师资匮乏,导致国内STEAM教学实践质量良莠不齐。在本项目研究中,组建“教师学习社区”,社区是由跨学科的专家、博士生和企业家等组成的团队,为样本学生在设计场景(如俱乐部、博物馆等)和自然场景(如公园、森林等)中进行情境互动教学,依托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实验,组办联动课程(Linked Courses),结合互联网课程,依托微课、网上直播课程等手段,突破传统课堂空间局限的限制,在项目组织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打造一体化STEAM教育创新生态系统

“STEAM教育融合多个学科,需要多维度的顶层设计,建立教育改革生态圈”。STEAM学习范式主张学校围墙并非“柏林墙”,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与不同情境交互的过程。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品质与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则需要“走出去”多实践才能实现。因此,STEAM与核心素养的对接不只是学校的职责,还需要家庭、政府、企业的支持,更需要非盈利机构和社区的广泛参与,该项目注重现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在多方协同参与下,深度挖掘STEAM教育的潜力,实现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共同發展。

4.构建多角度,全面的评估体系

对于该项目STEAM教育的效果评估,从学生学习、课程教材设计、项目实施保真度评估三个方面进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主要关注学习成绩、学科态度或职业倾向,课后项目制作成果展示也将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重要方面,项目组将制定“学习需求评估表”就学生学习所需支持进行测量量表的构建。在项目实施保真度评估中,通常采用项目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出版物、演示文稿、校本教材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多样化的评估内容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并把握STEAM教育的教学效果情况,也能更好的实现与中国核心素养的对接。

总之,STEAM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而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对STEAM在我国的落地生根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项目从思想指导、项目实施过程、评估体系等方面,致力于实现STEAM与中国核心素养的对接、融合与发展,为中国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松林.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8(3):31-36.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

[3]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5):4-10.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中学510275)

猜你喜欢

STEAM教育核心素养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杜威思想指导下的STEAM科学教学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STEAM教育在科学课堂中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