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2020-11-13高玉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语文课堂小学语文

高玉清

摘要:感恩是一种美德,而感恩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感恩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引导去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完善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感恩教育;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63

当前有很多小学生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缺乏感恩意识,而这种思想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从而渗透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当前小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前很多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全家人的关心和重视,而且很多家长尤其是长辈会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没有独立意识和责任感,缺乏独立生存的基本能力和对家庭、家人的感恩意识,而这种教养方式也养成了他们在生活中过于自我、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此外,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因素会导致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应该如何去为人处事,以及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还有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做到言传身教,自身缺乏感恩之心,无法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2.学校教育的缺失。在学校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提升,要起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价值观的作用。但是,当前由于教育体系的因素导致很多学校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强调学科教育,紧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所忽视。同时,当前部分教师的道德素质低下,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无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行为标准,无法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无法正确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感恩,以及感恩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3.社会风气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以及价值观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会对小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导致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中对感恩的思想价值观没有正确的认知。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

1.在阅读中渗透感恩教育。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缺乏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大自然以及情感的感悟和体会,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渗透感恩教育,通过阅读教学中的素材能够有效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素材的朗读,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并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中《我的家》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朗读,从而让学生去感受家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和幸福,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自己,从家庭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体会家庭成员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亲情,也要去回报和付出自己的爱,如引导学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而让学生在付出和感恩中得到成长。

2.在思考中体会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真实的感受,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进行适当的引导。小学生的年纪小、思维活跃、自制力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而且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有限,导致他们无法对某些文章的情感和思想有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对情感的感悟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且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去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如今的景象,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问题去引导他们思考圆明园的毁灭,对国家、中华民族和整个世界建筑史和文化史意味着什么?要引导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并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懂得有国才有家,从而培养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读书的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到有关感恩教育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践活动以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如学习了感恩父母的相关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放学回家与父亲、母亲进行亲切友好的沟通和交流,并给予他们一个热情的拥抱。或者可以认真观察父亲、母亲的脸庞、手部、行为、眼神等,从而加深对父母亲的了解,也可以要求学生主动给父母亲洗脚捶背,以及主动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从而通过这些小事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真正地让学生将让感恩意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并真切地意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爱和关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感恩意識。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重大的节日中,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从而升华感恩教育的效果,如母亲节、感恩节、教师节、父亲节等,都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演讲、辩论、主题活动等,从而提高了感恩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让学生正确了解到感恩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怀揣一颗感恩之心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陈金钗,朱成华.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7(7):54-55.

[2]赵润平.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J].学周刊,2020(3):101.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理川小学748500)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语文课堂小学语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