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穿高中优质语文课堂的一些理念

2020-11-13张雪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优质课堂高中语文教师

张雪华

摘要:一堂优质高效的高中阶段语文课,往往是师生课堂相处融洽,彼此和谐的一堂课,特别是学生有所收获,教者也教有收获的美好时段。此时的学生时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时而被环环相扣的思维逻辑,激得茅塞顿开;或许又在声声朗讀中,尽悟作者情怀。而助教者实现此目标的则是有丰富文化底蕴、人文色彩的课文。这些文章,要么浪漫多情,让人心神荡漾;要么激奋人心,让人心潮澎湃;要么冷峻理智,充满智慧之光。如何让这些优美的文字,先贤的智慧,走入学生的心中,便是一堂优秀语文课最终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优质课堂;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63

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就是先要做好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男女比例的搭配,语文素养的储备,都是要思考和关注,对于十六七岁年华的高中生来说,浪漫,想象,激情更能调动他们的情愫,放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文体来刺激他们的大脑细胞,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美好意境,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在展开思维想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与鉴赏的培养,比如在教学《雨巷》时,要抓住诗歌朦胧的意境。利用情窦初开年龄的特征,从爱情诗的角度去欣赏诗的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飘渺却又近在眼前之“可望不可及”之美。又如拓展联系初中所学《蒹葭》一诗,更加深对“在水一方”的遥望,追求之美,让学生明白人生之中很多的追求之美在于“过程”,尽管结果不一定完美,但过程也是美,如果从整体人生来看,也许“残缺也是一种美”。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意识到教师是起引导、点拨、补充的作用。放心大胆地把课堂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讨论争辩的机会和时间,不要害怕课堂留白,有时这个静静留白的时刻还是思想升华的时刻。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虽然是高一的课文,但为了让课堂内容有所延伸,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把高二下学期《项羽之死》拿来一起讨论辩读,进行了一场课堂即时辩论。笔者设置了辩题“项羽该不该过江东”,针对这个辩题,给全班学生五分钟思考时间,最后各自站成两个阵营,再给每个阵营五分钟的时间推选一个主辩手,主辩手先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一对一辩论,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充分理清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以一堂优质的语文课,首先要梳理的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此为理念一。

其次,处理教材与教法的关系,此为理念二。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若以粗来分,则为诗歌、散文、小说、文言文、文艺评论等,针对不同的体裁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不仅仅是针对不同的主体对象,也针对不同的客体对象。比如诗歌,有些诗歌,适合吟诵,这主要针对格律诗的平仄,押韵特点。有些诗歌可用唱的方式进行,特别是有些古典诗歌已被当代的作曲家谱了曲,如《虞美人》(李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也可引导学生把诗歌演绎成一段散文诗,或一幅幅图画,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诗歌中的画面变成可欢可惑的图画,又是对其审美选择的一次训练。文言文的教学常落实到字、词、句,很容易枯燥乏味,更容易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所以必须重视字、词的积累,这种单调的知识积累,是最易使学生感受程式化过程。故此类文章的教学,要充分调节学生的责任意识,笔者往往采用让学生先站起来,再提问的方式,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紧迫感,避免了课堂提问“只关他事”的现象出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近来读到语文教育专家魏勇的《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一文,文中提到优秀的教师要有个性,课堂教学要与众不同,对此,笔者也有同感,当然要成长为这样有特色的教师就必须得有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这也正是优质高中语文课堂所需要的思想和理念。这种创新和突破,既可以突破文本的年级限制,打破文本的时间编排,更可以是对文本的另类思考或反弹琵琶,这都是从自己教学思想和理念出发,进行有效的创新改编。就如前文提到的把两学年跨度的《鸿门宴》与《项羽之死》调整到一起进行教学,使两篇文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项羽的悲剧人生有全面的认识:貌似强大的项羽在鸿门宴的优柔寡断中就埋下了悲剧的因子。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一斑,此时打破古今,延伸《哈姆莱特》这一戏剧中衍生出来的文艺理论“性格决定命运”。同时通过对刘邦成功的分析,使学生对项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在教学《过秦论》一文时,把《阿房宫赋》《六国论》两文一起研读,打破固定的教学时间安排,重设课堂话题“秦灭六国的历史思考”,引导学生针对不同作者,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写作目的的情况下,带给人们不同的思考,有人看到“仁义对国家命运走向的影响”,有人看到“骄奢淫逸灭国的沉重”,有人看到“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惨痛教训”。这样的研读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理性、辩证”的看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方式,也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看待问题的能力。当年杜甫从蜀地沿长江自上而下,一路漂泊,一路创作,留下了大量诗歌名篇,其中在教学《登高》时,不能拘泥于这一单篇,不能独立欣赏此诗歌,必须要有其他同时期的诗歌来充实课堂,所以增加《登岳阳楼》《旅夜书怀》两诗歌,三文同台比读,让学生深刻体会杜甫坎坷的人生,深重的家国情怀,以及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同时,在讲述诗人生前不幸与死后名声大噪的对比中,引申出“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历史现象。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站得高看得远的大历史观、大格局、大胸怀。

至此,以上是对高中优质语文课堂的一些思考,贯穿其中的三个理念最终是归结于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关系。认真研读文本,灵活把控课堂,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梦想。

实践出真知,任重道远,你我同行,共行动共总结。

参考文献:

[1]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程翔.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江西宜丰二中336300)

猜你喜欢

优质课堂高中语文教师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秋天在哪里
初中阶段历史优质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探索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