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议任务导学法在初中物理课中的应用

2020-11-13沈明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沈明华

摘要:任务导学就是通过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由于它能很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故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广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文明确了任务导学法的定义以及主要意义,而后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为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任务导学法的具体实施,主要的关键在于基于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思路设计课堂学习任务,而后教师基于任务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实践积极思考和总结任务导学法的有效实施,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任务导学法;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03

任务导学法是新课程背景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方法,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任务导学法在初中物理课中的应用作一较为系统的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任务导学法的定义以及主要意义

顾名思义,所谓任务导学就是通过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它还有另一个更具学术意义的名称,即很多人都知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新课程提倡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能力,即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自身潜能,而任务驱动法即为满足此一追求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任务导学法以任务导引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使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点,较好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素养以及学科思维品质。此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接触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反映到物理学习中,主要表现在他们不喜欢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而是想要学习到更多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内容,想在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开拓眼界、獲得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尝试任务导学法,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深刻体会和感悟,从而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很好地锻炼知识运用能力以及物理综合素养。一般来说,初中物理的探究性内容教学最为适合用任务导学法,因为探究性学习本身即带有一定的自主性。下面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为例来探讨任务导学法的具体实施。

二、例谈任务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基于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任务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经过试验探究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基于教材上的探究思路可设计任务如下:

任务一: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叙述人在照镜子时人与镜子中的像有什么样的特点。

任务二: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

任务三:确定蜡烛与像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

任务四:比较蜡烛与像的大小。

任务五:确定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任务六:确定物与像是否关于镜面对称。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1)引导学生明确平面镜概念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自然界中水面成像的情境,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水面一样形成物体的像?”这个问题很简单,答案很多,如试衣镜、车窗屏幕、手机屏幕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平面镜的概念。什么是平面镜呢?简单且通俗地说,平面镜就是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

(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①猜想与假设

结合生活实际出示任务一: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照镜子,现在请大家认真思考,镜子中所成的像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人向前进的同时镜子中的像也在向前进;人向后退的同时镜子中的像也向后退。人距镜子近,像大;人如果离开镜子远一些,则像看上去就小。人挥动左臂,镜中的人像则挥动右臂。

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主要也就是大家刚才猜想的几个方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这几个方面的探究,看大家基于生活经验所做的猜想对不对。

②确定探究方案并加以落实

其一,确定像的位置。

要确定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前提条件是要找到物体的像。此时,教师呈现第二个任务: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让学生思考怎样确定像的位置。并向学生介绍“等效替代法”:以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会很容易确定像的位置,并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完成任务二:根据教师介绍的等效替代法,学生会很快想到:把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后面,移动它的位置,使之看上去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这样,该蜡烛的位置即等同于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

其二,比较蜡烛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确定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后,可以通过物体和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关系来说明像的位置。通俗来讲,研究的问题其实是“当物体距平面镜多远时,所成的像距平面镜多远”。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后,呈现任务三: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

其三,比较蜡烛与像的大小。

学生基于生活经验都知道,在照镜子的时候,站在离镜子远一些的地方,感觉像比较小;当向镜子逐渐走近时,感觉像会慢慢变大。要验证这种“感觉”是否真实,就需要以合理的方式来比较物与像的大小。这就是任务四要解决的问题。该任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适当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

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想比较两只手的大小,你会怎样比较?”这个问题很简单,将两只手合在一起比较就行了,学生都会很快想到。在此基础上问学生:“能否采取一种类似的方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呢?”

在这样的启发之下,多数学生会想到移动蜡烛,减小其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在这样操作的过程中,蜡烛的像看上去也会距离平面镜更近,这种情况下分辨蜡烛与像哪个大哪个小就比较容易一些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进行引导性的提示:“现在我们已知道,刚才的那种方法是可以比较蜡烛与像的大小的,但是当蜡烛距离平面镜有一定距离时就不太好操作了。如果我们可以像比较两只手那样将蜡烛与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无疑是很好的方法,不过我们又不可能将物体拿到平面镜之后与像放在一起。大家再想想,能不能利用一种替代的方式?”

到这一步,学生便都会想到:用一支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一支蜡烛,放在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以此比较蜡烛与像的大小关系,这样任务四就获得了解决。

其四,确定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任务五:猴子捞月捞的这个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呢?

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完成该任务:区分虚像与实像主要看像是否能呈现在光屏上,这在学习小孔成像时学过。因此,要判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只需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如果能呈现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就是实像,反之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确定,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其五,物与像的对称性分析。

教师提出任务六:物与像是否关于鏡面对称

通过上述步骤已经知道,物与像是上下一致、左右相反的,并且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则基于数学中所学过的关于对称的规律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至此,就通过提出任务、解决任务的方式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

(3)基于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任务导学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不仅是检验评测和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成果与学习状态的重要方式,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而对学生而言,也可以通过学习评价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并更好地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除此之外,学习评价还具有激励功能,当学生受到积极评价时,会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下一阶段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而学生获得不好的评价时,教师若能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其“知耻而后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其再接再厉,努力赶上来。任务导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应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①学习成果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了哪些方法,相关方面的能力及素养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就本文案例而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是否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否能根据这些特点分析和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是否了解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否学会了利用“等效替代”法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并能将该方法灵活运用到其他类似实验中,是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强化了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等。

②过程表现

过程表现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情况,比如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发言是否积极、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是否达标、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是否认真思考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遭遇哪些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以及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态度和意见等。

如上,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任务导学法的定义以及主要意义,而后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为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任务导学法的具体实施。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实践积极思考和总结任务导学法的有效实施,以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国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22).

[2]姜浩良.刍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人生十六七,2018(11):89-89.

[3]韩光义.“任务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3):70-70.

[4]韩爱昌.“任务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2016(11):58-58.

[5]马好文.以导学案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9(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215200)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动力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试分析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