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化学微课程教学中绽放自主学习的精彩

2020-11-11周才萍

关键词:任务单自主学习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练就自主学习能力。在化学微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引导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自主学习;任务单

微课程教学法是系统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课前学生根据“任务单”看教材和学习资源(如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引导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旨在翻转教学结构、改变教学方式、重构师生角色、提升教学效能[1]。笔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已能感受到该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作用,我们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一、厘清概念   自学取代预习

(一)交托是智慧的放手

教师常把“预习”看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甚至全部),但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则预习)能力和效果颇不放心,往往课上还要再教一遍,如此反而减弱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久之,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下降,效果打折,造成恶性循环。其根源还在于教师本身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当教师向学生摆明立场——你们要进行的是自学而不是预习,老师上课不讲了,你不自学就不会,这样就把学习任务交给了学生。

(二)信任是最好的激励

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道出了信任的力量,当教师相信学生能自学、会自学,且一定会认真自学时,学生必定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儿童有着天生的学习天性,而学习天性的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2]。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智慧放手,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二、问题导向   任务单置换导学案

用微课程教学法指導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是以表单形式呈现的“任务单”,取代导学案,设计时遵循“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之原则,也即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搭建支架引导学生逐一达成学习目标完成自主学习。1套任务单对应1课时,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前用)和“课堂学习任务单”(课内用)。导学案和任务单均从学生立场出发,均以目标为先,两者究竟有何不同?为何须进行置换?

(一)学习目标变达成目标

我们在导学案首要位置设计了“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将基本知识和技能排列,力争使学生方向明确,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例1为第7章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的“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其中,A、B、C指学习水平,C层次最高。

金陵认为,在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中,最有引领意义的是自主学习任务单。在任务单设计中,教师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提炼达成目标,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与配套教学资源,也即以“需求”为“导向”建设资源[3]。达成目标是任务单设计的核心要素,教师对达成目标的认识越清晰,学生越容易达成目标。例2是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与例1为同一课时。

例2   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

通过①阅读教材P32-37,②看微视频“7-1溶液的酸碱性”,③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达成以下目标:

(1)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认识溶液都具有特定的酸碱性。

(3)理解酸碱度含义,理解酸碱度和酸碱性的区别与联系,学会pH试纸的使用。

(4)了解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可见,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虽进行了精准分层,但缺乏达成目标的路径和支架。而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明确了“三要素”,即达成目标的条件、目标行为和目标内容,学生看了“达成目标”,就知道要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

(二)填空变简答

虽然我们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导学案,但“以填空为主”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一是我们希望学生能精准记忆、强化重点,二是我们担心若以问题形式出现,学生不会答、乱答,反而先入为主植入了错误观点和想法。事实上填空题虽抓住了关键字词,但因过于追求答案的精准而缩小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思维缺乏发散性,易落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部思维中。

(三)习题变问题

微课程教学法倡导“问题导向、任务驱动”,通过设计任务问题引导学生达成目标。在实践初期,本以为我们编写导学案已很成熟,现改编为任务单应很容易,哪知却在“习题”和“问题”上屡屡出错,因为我们没有厘清“问题”和“习题”的区别。例4分别呈现了2018年和2019年同一课题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第1个“问题”。

例4   第3章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任务单中的“问题”样例

1.(2018年10月初稿,实为习题模式)湿衣服晾晒后变干,且晴天比阴天更易晒干,该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怎样的性质?你还能列举相应的2个例子来说明微粒的这一性质吗?

2. (2019年10月第5次修改稿,问题模式)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哪些性质?

习题与问题仅一字之差,意义和效果却大不相同。习题用于检验学生学习知识后的成效,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做习题不具有举一反三的意义,做一题会一题,没做到的就不会。而问题反映概念、原理、方法,从解决问题入手有利于帮助学生辨明事实,理解概念和原理,并从中感悟方法。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向导,所有学生面对问题都不会觉得自主学习无从下手。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自学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体验自主学习成就感[4]。

三、创新赋能   教学整合提升绩效

(一)课前学习与课内学习的衔接

在微课程教学法中,以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构成的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分为课前和课内两个学习阶段。在课前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家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单”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当遇到困难时,可反复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若还有困惑,可在任务单第三部分“困惑与建议”栏提出,第二天共同解决。在课内学习活动中,学生从事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为标志的协作探究、“展示—质疑—阐释”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由于在家学习已达成学习目标,此时参加课堂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会有较好的收获[5]109-110。这样就把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在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基础上统一起来,成为学习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当然这两个阶段又是教师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

(二)陳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过渡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一般把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如:“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是怎样的?”“为什么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等,陈述性知识通过简单的识记或理解即可掌握。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动作技能(如:如何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和认知技能(如: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如何?)。不难发现,微课程教学法不仅操作性强,更能有效提升学习效能,就是因为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分类规律,课前解决基础部分(如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中的简单技能类知识),课堂上内化重点,突破程序性知识。如此将知识分层、课堂分段后,课前课内各司其职、同频共振,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解决了学习内容多而授课时间少的矛盾。

(三)初级认知与高级认知的递进

微课程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要善于提炼主要矛盾,抓住两个关键、四个操作步骤。两个关键即内化知识与拓展能力,抓住“内化”巩固新知达到“精熟学习”程度,抓住“拓展”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四个操作步骤是:检测、作业、协作、展示。微课程教学法的课内学习从检测开始,看似检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成效,实则创造条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随着教学的进行,笔者明显感受到学生对检测环节的期待,原来教师不教我也能学会。检测结果不仅帮助教师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内化取得成效,更能促使教师反思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是否过关。作业是在检测基础上的进阶学习,是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故作业设计需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当难度和挑战性的有层次有梯度的内容,既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同化”,也有利于形成新知结构的“顺应”的高度。学生在进阶作业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就是开展协作探究的契机,学生在协作探究中提升团队意识,发展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展示是一个多义词,我们特指学生展示学习活动的成果[5]207-220。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常灵活应用,将几个步骤整合在一起设计成微项目。如:微项目“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用于第2章“双氧水制氧气”,微项目“探索果蔬世界的酸碱指示剂”用于第7章“溶液的酸碱性”,微项目“果蔬洗盐的奥秘”用于第7章“几种重要的盐”等。

对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微课程教学法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分类学习,当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记忆、理解、应用部分后,课堂学习的着力点则可落在分析、评价和创造上。

四、反思与展望

(一)学习评价贯穿始终

有学者提出,教师既是“规划师”也是“评估师”。“规划”意味着要时刻思考教育的目的地(终点)以及前往目的地的路径和方式方法;“评估”则意味着需关注如何评价(判断)学生是否已经到达目的地[6]。无论教还是学都离不开学习评价的反馈调节,学习评价除了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影响,起到诊断学习、反馈调节、激励和导向功能。在微课程教学法中,学习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如:自主学习时的自评、体现自主学习效果的纸笔测试、小组协作探究及展示时的互评等,我们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激励学生挑战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我们还关注学习发展动态历程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实践能力的情境化评价,并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及评价角色,并将它们完美融合。

(二)教师的坚守很重要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教师的反复实践和用心守护。在微课程教学法中,学习资源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支架,教材和化学微视频是最常用的学习资源,其中微视频的制作需遵循一致性、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则[7],微视频与任务单等资源库的建设需教师长期规划并付诸行动逐步积累充实。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变革的时候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在实践之初不仅身边的教师会质疑(你行吗?),习惯了灌输式教学的学生也表示怀疑(我行吗?)。教师不仅要时刻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还要有一颗同理心,看到学生的困惑,允许他们一点点突破局限,静静等待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金陵.微课程教学法:资源建设的新思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力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1):23.

[2]郭思乐.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的认识让我们赢得了世界教育[EB/OL].(2017-04-24)[2020-02-15].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24/13/7775975_648220587.shtml.

[3]金陵.翻转课堂:什么时候用技术——《微课程教学法:我毕生的教育情感》之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5):28.

[4]周才萍.草根教师的微课程教学法实践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4):77-79.

[5]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赵光义.语文教学目标的构建和展开[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4):82-85.

[7]周才萍.浅谈初中化学微课设计与使用[J].化学教学,2017(9):27-31.

猜你喜欢

任务单自主学习
基于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关于“不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