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人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0-11-09刘琼瑞王滔杨林会马利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就业

刘琼瑞 王滔 杨林会 马利

[摘 要]  以生涯发展为导向,结合现有职业生涯辅导理论,设计包括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生涯决策、人际沟通和求职策略5个主题、10个单元的聋人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方案,并对12名聋人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团体辅导。采用质性资料分析方法进行评估,以期探讨生涯导向的团体辅导对聋生生涯规划的作用、效果及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能帮助聋生积极、合理地规划生涯发展,但聋生的生涯发展也因预期生涯绩效的影响出现折衷调适。

[关键词]  聋人大学生; 生涯辅导; 团体辅导;就业;求职

[中图分类号]  G 7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0)04-0050-07

Abstract: Guided by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career guidance theories, this paper designs a career group counseling program for deaf college students with 5 themes and 10 units, including self-exploration, career explorati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job search strategies, and then implements career group counseling for 12 dea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career oriented group counseling on career planning of deaf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up counseling can help deaf students to plan their career actively and reasonably, but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deaf students is also compromised by the impact of expected career performance.

Keywords: Deaf college students;Career counseling;Group counseling;Employment; Job hunting

已有研究在對聋人大学生就业现况的调查结果中显示,聋人大学生的首次就业率仅为40%~50%,其就业呈现出职业稳定性低、薪酬待遇低和岗位层次低的特征[1-2],就业现况不容乐观。探查原因可知,沟通障碍造成的封闭状态使大部分聋生缺少社会信息输入和社会交往经验,造成聋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面临信息不对等、高期望与现实不匹配的矛盾状态。另外,残疾本身就是一种就业风险,聋生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在此种严峻的形势下,聋生亟须获得教育与职业之间有效衔接的支持服务,合理规划生涯发展,实现自我及社会价值。

1 职业生涯辅导的发展及现状

1.1 职业生涯辅导的发展

20世纪初期,辅导人员对职业决策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个体进行教导式的职业干预,生涯辅导以职业指导的形式运用[3]。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生涯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共同作用下,研究表明,个体的职业心理产生于儿童时期,随年龄增长、教育水平、经验积累和社会环境等的变化而发生转变,不只局限存在于职业决策过程中[4],对个体生涯辅导也依据职业生涯认识、职业生涯准备、职业生涯熟练等步骤渗透到从幼儿至成人的学校课程中[5]。90年代之后,职业生涯辅导开始朝向国际化、多元文化、技术使用和学校到工作的过渡等方向发展[6]。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生涯辅导从对个体的教导式干预转变为以来访者为中心,辅导人员将多种不同的理论和技术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个体的心理特质、社会、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对整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为个体制定干预措施,帮助个体最终建立生涯发展样式。

1.2 职业生涯辅导的理论

1.2.1 人职匹配理论

帕森斯以人格心理理论为指导,关注个体的需要、兴趣、价值观和气质等因素与职业生涯的相互匹配,提出人职匹配理论[4]。爱德华将人职匹配分为需求-能力和需要-供给两种模型,当个人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来满足工作需求时,就能实现需求-能力匹配;当所提供的职业与个人的需要、偏好和欲望相适应时,就形成需要-供给的契合[7]。“匹配模型”假定被评估的个体有较高的职业成熟度,职业也具有稳定性,借助心理测量工具获得个体特征,并与职业因素进行匹配预测未来职业,在职业决策时为其提供指导[8],使职业选择过程更为客观、理性。

1.2.2 生涯阶段理论

与人职匹配理论关注职业指导不同,舒伯(Super)提出的职业生涯概念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纵向的发展过程,生涯辅导应关注个体系统的、动态的发展。他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0~14岁)、探索(15~24岁)、建立(25~44岁)、维持(45~64岁)和衰退(65岁以上)5个阶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个体通过生活角色和工作角色的共同作用来决定个人的职业发展模式[4,9]。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关注到个体成长与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个体、环境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纳入到生涯辅导之中,对个体进行更为全面、系统、贯穿一生的生涯辅导。

2.1.3 生涯决策

职业生涯决策规范系统模型中将生涯决策分为预筛选、深入探索和选择3个阶段[29],而职业探索阶段已针对聋生初步的职业拓展和筛选设计相关活动,因此,本阶段在前一阶段基础上深化为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两个单元。此阶段的目标是帮助聋生明确能力、素质等内部因素在职业成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清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契合状况;在此基础上定位职业方向,衡量职业理想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以职业锚为核心,澄清职业价值观,激发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驱力,制定职业目标。

2.1.4 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训练对聋生生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分为聋听交往和职场角色两个单元,目标是在聋听合作的基础上,帮助聋生走出“聋-聋”交往的舒适圈,以生涯发展为导向,提升聋生的职场胜任力。在单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聋生常面临人际沟通不良的状况,甚至会产生社交回避,而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是沟通与合作,掌握聋听沟通技巧,增进聋听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尤为重要。此外,聋生在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角色也会发生转变,就业阶段是聋生从学校到社会、从聋人群体到主流社会的跨越。角色转换通常伴随着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协调等过程,聋生胜任职场角色的过程是其沟通方式的冲突、转换和实践的过程,须掌握高效的沟通技巧,缩短角色距离,实现职场角色的认同和职业适应。

2.1.5 求职策略

求职过程是获取职业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心理和物质的充分准备才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职业机会,聋生在与听人竞争时更须熟练掌握求职的基本策略。美国职业教育提倡通过增加职业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求,帮助其完成从工作到学校的过渡[30-31]。该主题设置求职准备和模拟面试两个单元,帮助聋生掌握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求职策略和技巧;并根据招聘会实际情境,邀请听人参与自然招聘活动,帮助聋生进行求职实践,引导聋生反思面试中自身的不足以及与职业的差距,并进一步明确其生涯发展目标。

2.2 聋人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的探索与建立的关键时期,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学校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和职业方向等有一定的了解,职业准备时间较为充足。本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班大二聋生为研究对象,在班级群中发布招募信息,共有12名聋生自愿报名参加团体辅导活动。活动以全手语方式进行,每周1次,共10次,每次1.5~2个小时,每个单元由2个团辅游戏组成,单元活动完成后全体成员须分享总体活动心得。

3 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聋人大学生的影响探讨  本研究使用攝像机记录团辅活动全过程及聋生手语访谈资料,活动结束后回放视频,观察聋生在团辅活动中的变化,并对聋生在不同阶段的手语访谈资料进行翻译、整理和提炼,以此来探讨职业生涯团辅活动对聋生的影响。

3.1 对自我的积极探索有助于聋生合理规划生涯

聋是伴随聋人一生的生理特质,而社会中存在的以医疗模式看待聋人,认为聋代表损伤的残疾观会潜移默化地对聋生产生影响。团辅活动中,持医学观的聋生常表现出自卑、退缩等情况,如有口语能力的聋生认为自己“口语不好”,在日常生活中回避使用口语,以损伤为基础产生的自我负向态度,使得聋生在社会融入、职业、心理、文化等层面的认识、认同和规划出现偏差;还有聋生认为“听不到”“不会说”是生涯发展受限的主要因素,负向、否定的经验与态度导致聋生将其生涯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常归因于“聋”。自我探索单元通过设置自评和聋、听同伴评价的团体活动引发认知冲击,让聋生发现自我与外界反馈的认知矛盾点,如“口语能力是聋听沟通的桥梁”“自身技术能力水平是赢得成功的关键”等,反思已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的偏差。同时,团辅活动中积极支持策略所产生的强化认知效果,进一步帮助聋生认识到“聋是一种身份”,并对生涯发展开始做出理性的规划。

3.2 生涯决策受预期工作绩效反馈影响出现折衷调适

在聋校中成长起来的聋生面临心理与社会的双重隔离,进入大学之后,虽与听人同伴的接触日益增多,但其在社会、劳动力市场及就业信息的获取方面依然面临障碍。聋生对于未来职业定位较多围绕着“教师”“计算机”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且对职业信息如聋人从教现况及招聘要求、计算机相关工作所需职业技能等也不甚了解,生涯规划较多将自我意愿与专业面向匹配考量,如“打字员”“设计师”“残疾人艺术团”等。在职业匹配定位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缺乏使得聋生的生涯规划呈现不成熟的特点。团辅活动中邀请的聋人毕业生为团辅成员带来了丰富的、最新的、贴合聋人实际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使聋生意识到自身生涯规划中期望、能力与社会现实不匹配的问题,开始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制定多元生涯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研究者发现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中强调的工作绩效,即取得的成就,这一背景因素对聋生的职业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呈现有关聋生就业难、职业挫折等负面信息时,严峻的社会现实与聋生原有的结果预期不匹配,其个人目标随之发生转变。另外,社会竞争压力的暴露也会使聋生产生焦虑、无助的情绪,为扭转职业选择及未来职业预期中可能出现的劣势状态,聋生倾向于通过制定“高工作量-低报酬”的折衷性牺牲策略来获取就业机会,如“累一点没关系”“工资满足我日常生活就可以了”。

3.3 人际沟通训练促使聋生的聋听交往信念发生转变

在日常沟通中,聋听之间互相存有消极的刻板印象,使双方常将视野放置于聋听差异,即“口语”和“手语”、“能听”和“不能听”,而忽略其共通的沟通方式,如书面语或其他非语言形式。同时,聋生也会受“自卑”“怕别人嘲笑”“害怕被拒绝”“给人添麻烦”“不被理解”等心理或已有经验的影响,在聋听交往过程中,聋生常将自身放置于弱势地位,差异的扩大化和沟通的不平等易产生隔阂心理,趋避聋听交流情境。团辅活动邀请不会手语的听人参与,设置须经过合作和沟通完成的活动任务,为聋听创设交往情境。聋生已有的聋听沟通经验及常用的交流手段使其在合作任务中占据主导地位,聋人由被动、弱势的地位向主动、导向的状态转变,“用笔谈、打字跟听人沟通,我们聋人很有经验”,任务成效强化了聋听之间的正向交往经验;活动结束后,听人参与者的分享也让聋生意识到听人群体中也存在趋避聋听交往的现象,听人“对手语好奇”“怕伤害到聋人”“不知道该怎么跟聋人沟通”,而非是对聋人的排斥和不接纳,在团辅活动中聋听交流隔阂心理得到消减,聋生“想教他们(听人)学手语”,聋生的社会亲密感得到增强。

4 聋人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的反思与建议 4.1 加强课程改革,建设一以贯之的多元生涯课程体系

生涯发展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合理的生涯规划可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帮助聋生开发潜能、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等,在应对社会竞争时能充分做好准备,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聋或社会物理因素所造成的聋人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现况,使聋生本就处于一种不利地位,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更须获得足够的生涯发展支持。反观聋生在团辅职业定位过程中出现的职业定位狭窄、职业信息缺乏、生涯规划不成熟等问题可知,聋生已有的生涯学习经验与生涯课程教学效果比较有限,而高校照搬普通学生的课程模式为聋生提供生涯指导,也并未考虑到聋生的特质及实际情况。生涯规划并不是临近毕业才发生的,学校应转变以职业指导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转衔观,从聋生的发展和实际需求入手,以生涯观指导课程体系建构,合理分配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丰富课程形式,提供全面、直观、满足聋生个别化需求的生涯规划课程和服务。

4.2 转变社会观念,完善聋生生涯发展支持系统

职业生涯理论越来越强调人的生涯发展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作用,社会因素一直都是规划生涯发展的重要参照指标,也是聋生生涯调适的风向标。劳动力市场信息的输入能帮助聋生丰富信息获取的深度、数量和种类,打破聋生社会信息获取的局限状态,如职业面向、从业要求等信息可帮助聋生更加准确地定位自我,从而有方向性地规划发展生涯技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涯发展规划中,环境、行为、人这3种因素的任何变化都会引发个体的调适机制,趋避预期可能出现的潜在障碍或不利境遇,而聋生生涯规划显然更容易受职业准入障碍、支持体系缺乏、社会期望低以及聋所带来的竞争力弱化等社会整体环境、文化因素的制约。此种负向社会信息的呈现也使聋生面临着各种冲突,如聋人文化观中“能做”与社会残疾观中“不能做”的冲突、高学历与低职业地位的冲突、高自我期望与低社会现实的冲突等。在自我与社会现实的抗衡过程中,聋生的效能感常会受到打击,进而发展出无奈的折衷调适。基于此,要想真正改变聋生生涯发展的不利状态,社会必须给予相应的支持,以积极的视角看待聋人群体,不能仅以“能听”为标准来评判个人价值,应提升对聋人的接纳,为聋人提供平等、最小受限的生涯发展空间。

4.3 注重聋听沟通训练,引导聋生建构积极文化心理

沟通在生活中发挥着信息交换和社会交往的功能,良好的沟通也是我们表达需求、参与社会并与社会群体建立亲密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一直以来,在聋生的生涯发展和社会适应讨论中,沟通都是重要的议题。本研究针对已有团辅活动中较少对聋生进行人际沟通训练的特点,邀请不会手语的听人加入。从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聋听之间除了存有沟通方式的差异之外,心理隔阂也是造成沟通障碍的重要因素。聋生在社会残疾视角影响下产生自我污名、自我否定等消极心理,加之成长过程中发生的聋听不良交往经验,聋生会出于自我保护等原因趋避聋听交流情境,而沟通的不畅也造成聋听双方只能靠猜想和想象来看待和了解对方,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强化已有的刻板印象或偏见;在团辅活动中,沟通训练为双方提供了平等、自然的对话空间,聋生沟通地位也实现了翻转,获得了聋听交往的正向经验,心理隔阂得到消减。聋生的生涯发展势必要与主流社会联结,沟通技巧与心理建构也是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任务。因此,聋生的生涯规划课程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沟通训练,帮助聋生在积极看待自我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其在“聋-聋”与“聋-听”之间的有效、自由沟通。

[参考文献]

[1] 娄星明,黄锦玲. 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6(3):131-133.

[2] 刘晓艳,李强. 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解析及对策[J]. 绥化学院学报, 2013, 33(4):55-58.

[3] MCCLAIR V L. Career counseling and career courses: process, impact and outcomes [D]. Illinois: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10.

[4] 孔夏萌.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3.

[5] 韩晓玥. 日本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6] POPE M. A brief history of career counsel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11, 48(3):194-211.

[7] FARZANEH J, FARASHAH A D, KAZEMI M. The impact of person-job fit and person organization fit on OCB [J]. Personnel Review, 2014, 43(5):672-691.

[8] SUPER D E. Assessment in career guidance: Toward truly developmental counseling [J].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2011, 61(9):555-562.

[9] 龍立荣,李晔. 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40(6):136-140.

[10] 刘艳杰,姚莹颖.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对职业发展课程的启示[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5,31 (1):91-97.

[11] 龙立荣,方俐洛,李晔.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与传统职业理论比较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10(2):225-232.

[12] 翟盈. 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14.

[13] KANYILMAZ O, CALISKAN D, IDIL A. A comparison of job selection by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hearing impairment [J]. Turkish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1, 8(3):127-135.

[14] KRUPNICK N, KRIEGER G W. The deaf in the world of work [J].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1976, 13(4):182-188.

[15] 高敏,胡雅梅. 論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构建聋人就业促进体系[J]. 绥化学院学报, 2016,36 (10):38-42.

[16] 李强,赵非,魏倩. 本科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建议[J]. 教育与职业, 2012(21):190-192.

[17] 孙威. 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聋人高等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探索, 2018(2):87-89.

[18] 胡月,樊富珉,史光远.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幸福感和生命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第八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5:65-71.

[19] 张菊红,杨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J]. 教育探索, 2011(4):144-147.

[20] 艾波,喻瑶,张荣华. 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职业规划的影响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3):416-418.

[21] 童欣,邵辰,张诗晨. 团体辅导在聋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践研究[J]. 教育探索, 2014 (2):141-143.

[22] 药丹. 我国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干预对策及效果研究[D]. 天津: 天津理工大学, 2013.

[23] 肖琳熹,赵梦莹,王滔.团体辅导提高聋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2):253-258.

[24] JONES L K. Frank parsons contribution to career counseling [J].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1994, 20(4):287-294.

[25] 李涛,韦焕贤.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19.

[26] MUNSON H L, EGELSTON J C, PHILLIPS G B. Career education for deaf students: an in-service leaders guide[R]. New York: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975:18.

[27] 张雪慧. 我国聋人大学生就业的认知状况及生涯决策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D]. 天津: 天津理工大学, 2014.

[28] 周彬. 中国聋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调查及对策分析[D]. 天津: 天津理工大学, 2011.

[29] GATI I, ASHER I. The PIC model for career decision making: Prescreening,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choice[R].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7-54.

[30] 付雪凌. 20世纪美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沿革[J]. 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9(1):89-93.

[31] HUGHES K L, BAILEY T R, MECHUR M J. School-to-work: making a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J]. Phi Delta Kappan, 2002, 84(4):272-279.

(责任编辑  白丽媛)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就业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