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浸入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民歌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09范璐茜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网络背景小学音乐

范璐茜

【摘 要】随着“互联网+”进程的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在这种网络大环境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操作便捷、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传播性强的优势,开展更符合现代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如此便可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浸入式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平面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真实情境,让学习者完全浸入特定情境中,形成相应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其“被动式”学习习惯转变为“生成性”学习能力。由此出发,本文探究了网络背景下浸入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民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网络背景;民歌教学;浸入式教学

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成为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显得极为重要。民歌中蕴含了民族特色、民族精神与民族艺术,开展民歌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还能促使他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品质。浸入式音乐教学法能满足儿童“无意性”的学习特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都取决于他们的主观行为意识和记忆模式。这种潜移默化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符合他们“内隐性”和“无意性”的认知特点。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借助虚拟信息技术创建音乐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地体验音乐要素、理解音乐风格。

一、“互联网+”结合浸入式教学对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意义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小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态度,他们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且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与其自我意识有着密切联系。在这个阶段运用浸入式教学法,有助于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以民歌音乐风格为主导的音乐认知意识。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开始掌握基本认知方法,具备较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通过观察分析,运用自己的特殊方式去学习与记忆这些新事物。网络背景下的浸入式教学创设了可触碰、可翻转、可交互的课堂形式,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音乐情境中,如此可以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分析音乐、理解音乐与创造音乐,从而避免学生出现排斥心理,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当前疫情隔离期间,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浸入式教学,符合音乐学科特性。其一,音乐具有情感性,即音乐以其旋律和基调唤醒聆听者的情感共鸣,使聆听者在曲调的变化中实现音乐情感到现实情感的迁移。浸入式教学以创设特定情境、提高学生交互性为主要课堂模式,使学生融入环境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通过自主体验、相互触动等形式,体验音乐的情感内容与艺术特点,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素养。其二,音乐具有实践性。音乐是一种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学习模式的学科,浸入式教学则能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利用虚拟技术创设浸入情境,使学生在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获得真实感受,由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音乐实践。其三,音乐具有时间性。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大量时间用于指导学生演唱,仅有少部分时间用于聆听音乐,这便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聆听效率。浸入式教学便可在控制时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维度,从而使他们在全面且具体地感受音乐时提高聆听效率与质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在小学音乐民歌教学中开展浸入式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活用网络素材

运用浸入式教学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浸入式教学法,教师要确保选择的浸入素材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浸入音乐情境中进行高效学习。目前,随着网络的发展,世界多元文化进入小学生的视域,而中华传统民歌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低,且民歌的唱腔、曲调都与学生日常接触的流行音乐风格相差较大,致使他们在学习民歌时不仅难以提起兴趣,更无法准确地抓住民歌的风格和神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结合教材内容精选音乐材料,引导学生浸入其中,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教学《草原赞歌》时,笔者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影片讲述了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为了保护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故事。学生在影片的带动下逐渐浸入故事情节中,并感悟其中音乐与剧情的适配性。这个过程主要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而影片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浸入式教学则能使其主观意识融入音乐情境中,进而去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和神韵。

(二)创设浸入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音乐具有明显的情感性。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更要以音乐为媒介培养他们的情感理解与艺术审美素养,这种音乐教学兼具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浸入式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内容生动形象、音乐特点鲜明的情境,能使学生浸入在情境中品味音乐韵律、了解音乐内容、感悟音乐内涵,且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下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学生浸入情境后要引导他们感受民歌表达的情感态度,从而促使他们在学唱时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

在《草原赞歌》这首曲目的情感教学环节中,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阐述这首歌的基调特点和思想感情,而是通过影片和音乐的导入,让学生自行分析影片表达的内容内涵与音乐的情绪风格。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故事内容是激动人心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音乐风格是欢快活泼的,应饱含激情地唱出蒙古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教师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浸入情境,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并使其对音乐情感有更准确的理解。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音乐文化

音乐是一门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学习模式的学科,其目的就要让学生在了解简单乐理的基础上学会演唱与表演。小学音乐课程中没有加入过多的乐理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这便意味着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浸入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长时间的熏陶与感染,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思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尝试,进而达到提升其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网络背景下的浸入式民歌教学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开展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技能的同时认识民歌中的特色音乐文化。

仍以《草原赞歌》为例,笔者为学生科普了蒙古族草原音乐的多样性,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嘹亮、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奔放、科尔沁草原的民歌抒情,并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服饰特色和风俗文化等,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民歌特点与其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接下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草原赞歌》的故事情节表演舞台剧,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去切身体会蒙古族的表演文化和音乐风格,并由此培养他们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优秀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浸入式音乐教学法具备生成性的特征,而民歌作为一种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率较低的音乐类型,对他们来说具有明显的“陌生认知”的特点。浸入式教学法的生成特性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逐渐认识并习惯民歌音乐风格,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其民歌学习能力的目的。网络背景下的浸入式教學更满足学生可视、可感的认知需求,虚拟化的浸入能将音乐构建为更鲜活的虚拟情境,促使学生在可触碰、可翻转、可交互的学习模式中增强现实感,从而使他们更全面地认识民歌的音乐要素、艺术特点与学习意义,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文化传承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逢甲.网络环境下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4).

[2]金宇.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小学音乐研究型教学[N].发展导报,2017-05-26.

[3]徐琳娜.原汁原味传民歌,载歌载舞承文化——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07).

[4]王琳琳,陈艳,傅月莉.浅谈沉浸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04).

[5]邵莹.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歌与流行音乐的互动关系[J].音乐时空,2012(03).

[6]史童.小学音乐民歌教学对策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01).

猜你喜欢

网络背景小学音乐
基于网络背景的英语生态化教学方式分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物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分析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