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复习乘法口诀”为例谈小学数学复习教学

2020-11-06黄英柳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复习教学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以“复习乘法口诀”为例,论述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策略,认为复习环节要精炼有效,教师可以以典型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一步步巩固所学、发扬个性、发展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乘法口诀 复习教学

【中图分類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148-03

要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非易事。笔者研读教材,努力避免教学设计偏离教材的编写意图、避免重知识而轻逻辑,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学习思维的发展,以期学生实现“温故而知新”。笔者以“复习乘法口诀”教学为例,阐述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途径。

“复习乘法口诀”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根据课标提出的“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的教学理念,笔者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完成课本第101页的表格,复习表内乘法,对所学习的表内乘法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基本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复习整理,对乘法口诀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复习,能够做到认真观察、细心计算,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能利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知识结构分明,复习环节精炼有效

深入学习了新课标的理念之后,笔者认为复习课应该避免“题海战术”,习题多而繁琐,会导致学生抓不准复习的重点,很难从中获得提高。复习课中的每一个环节应尽可能精炼而有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在一个问题中可以联系多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整体看待学过的知识,慢慢地发散出去,从而在脑海里形成结构分明的知识网络,不仅巩固知识,还能拓展思维。

“复习乘法口诀”这一课,笔者主要设计两大环节,即乘法口诀表的熟练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笔者通过闯关游戏将这两个环节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闯关游戏中进行复习,从而更容易掌握知识并获得提升。

二、以典型问题为线索

环节一 口算导入

教师通过“开火车”进行导入。计算题如下。

3×4=  7×3=   8×7=  5+4=  8×8=  7×6=

5×9=  9-6=   4×2=  6×5=

环节二 整理口诀

师:数学王国里有一个乘法口诀家族,住着几十个口诀宝宝。有一天,这些口诀宝宝出来散心。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他们玩疯了,不想回到自己的家。同学们,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能把这些口诀宝宝送回家吗?

(预设:能)

师:好!但是,这些口诀宝宝为了不回家,给我们设置了三道难关,同学们必须闯过三道难关,这些口诀宝宝才会跟你们回家,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预设:有)

师:准备开始!老师昨晚发放的表格大家都填好了吗?谁愿意上台展示一下?

(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表格)

师:大家帮忙检查一下,他的表格都填对了吗?

师:既然都对了,那老师考考大家。请问40是怎么来的?口诀是什么?56是怎么来的?口诀是什么?

师(小结):表格最上面一排的数是乘数,最左边一列的数也是乘数,中间的空格都填积,但要注意,填每一格的积时要找好对应的乘数。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帮帮老师,谁愿意?假设他现在是我的同桌,我问同桌“这个得数怎么来的?用哪句口诀”,问了两次之后双方交换身份再次进行问答。

(教师与学生示范问答活动)

师:同桌之间互相考两题,现在开始。

(学生进行问答活动)

师:现在老师要考查大家的观察力了。请大家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从表中每一行或者每一列的数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请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师:说得真好。刚才的问题没有难倒大家,老师出个更难的。下面的表格是之前表格中的一部分,你能把它填完整吗?试一试。还不会的同学可以参照表格,也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在复习中,笔者坚持让学生在课前口算,课上围绕情境展开复习。在“复习乘法口诀”这一节课中,笔者通过数学王国寻找口诀宝宝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以闯关的形式自然呈现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使得知识层次分明。第一关呈现的是课本第101页上的表格,如下图所示。

这个表格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放到一个整体上进行系统的回顾整理,同时随着层次的加深,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更深层次的锻炼。第(2)问和第(3)问的设计没有思维上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扬。

三、充分放手

复习课中的问题解决应与新授课有所区别。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在复习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三 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乘法口诀掌握得这么好!通过了第一关,我们进入第二关!请看下面两题。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题目:①有3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②有2排房子,一排5间,另一排3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师:自己读一读题目,读完后思考获得了什么信息、問了什么问题,试着在老师发放的练习纸上解决相关问题,如果不会可以先画图再解答。

(两名学生上讲台板演,接着全班交流)

师:第①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3个5)

师(指着图):对极了!3个5可以写成什么?还可以写成什么?这两个算式都用了哪句口诀?

师(小结):原来一句口诀可以用作两个算式,两个算式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师:第②题,你是怎么想的?

师(指着图):是不是5间加3间?真棒!为什么题目中的2没用来计算呢?所以以后我们解决问题要先认真看题,看清信息和问题才列式计算。

师:现在老师考考大家,为什么第①题是3×5,而第②题是3+5呢?

(预设:第①题表示3个5,第②题表示3和5的和)

师:乘法算式3×5=15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我们把3和5称作什么?15称作什么?

师:聪明能干的同学们闯过第二关了,有信心继续闯下一关吗?做好准备!

师(课件出示“草莓图”):看看“草莓图”,谁能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一个问题?

图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颗草莓,你怎么列式?有几种方法?在练习纸上完成。

(学生上讲台解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有4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5颗草莓,篮子外面有3颗草莓,一共有5×4+3=23颗草莓)

(预设2:一个篮子可以放5颗草莓,差2颗草莓凑够5篮,共有5×5-2=23颗草莓)

师(小结):说得真好!像这样,在遇到乘加、乘减的算式时,我们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预设: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好,真棒!恭喜过关!掌声送给自己!

第二关同时呈现“几个几”与“几和几的和”两个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无意识中对比了“几个几”与“几和几的和”,发现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大部分学生还能结合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较好地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解题方法,并为第三关的看图提问题、列算式做好铺垫。

第三关呈现“草莓图”,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学生自己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自主解答,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学生获得复习的自主权,进一步加深对乘加、乘减问题解题思路及方法的理解,小组交流既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达到全员参与课堂的效果。最后的课堂小测试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后及时巩固和提升,及时看到复习的效果,增强复习的动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有自主复习、发散思维的机会,在不断闯关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收获良好的复习效果。通过设计和实践这节课,笔者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复习课并不是单纯地重复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而是要带领学生在梳理旧知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这才是“温故而知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新林.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数学教育,2017(21)

[3]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复习课[J].小学数学教师,2014(1)

作者简介:黄英柳(1989— ),女,壮族,广西乐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复习教学小学数学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的有效复习策略探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