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心态相关问题研究及其策略探析

2020-11-04李星渝杨理邓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6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

李星渝 杨理 邓俊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的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随着政府的大力调控,各高校引导性、服务性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指导服务的日渐普及,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得到很好的保障,在确保高就业率的同时探索高质量就业有效途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了解其就业的困惑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施以引导,将有助于形成积极地就业观。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培育,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到基层就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个人梦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基层就业;职业规划

由于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也日益增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一个重大的焦点问题。就业心态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基本属性之一,在其作用下而形成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就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关注问题。[1]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局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的政策,大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做好就创业服务,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的总体稳定。虽然这些外部措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但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态也是影响其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角度出发,深入调查大学生对于就业困难的焦虑,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心态问题进行探析,加强大学生对于就业未来趋势发展的了解,增强大学生就业意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就业观现状

随着近几年大学大学生人数的递增,就业市场面对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就业成为国家、政府、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以我校本学院大学生为例,共发放问卷 500 份,回收424份,回收率为84.8%

(1)大学生对就业更加理性,但自身就业维权意识不足。

从图1、2可以看出,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在成倍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有65.57%大学生面对将来的就业形势有一份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针对自身情况做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大都具有长远的目光。但是经过调查显示,关于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68%的大学生仅限于知道一些潜在的皮毛,并没有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深入的了解。甚至有25.71%大学生完全没有了解过,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非常地了解。身为当代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業竞争,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深入地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不仅能够更好地避免将来就业可能遇到的遭受违约与侵权等问题,也能完善我们自身的素质,做到知法懂法行法。

(2)大学生就业求职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但偏向于物质化

如图3显示在该校大学生中对于基层就业的看法有:“愿意在基层就业”(33.02%),“不愿意在基层工作”(14.86%),“可以考虑基层工作”(52.12%)。基层就业的几个缺陷有:首先,要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生活很艰辛。他们要远离家人,吃得也不好,住得也不好。其次,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很忙碌,没有时间回家,也没有时间谈恋爱。最后,上升空间小,升值慢。大部分的青春和光阴都要牺牲在办公上,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大部分大学生都会再三考虑是否在基层工作。

但结合图4、图5调查结果显示,该院校该批大学生极为期待高薪的工作,月薪9000以上的占50%以上,其中月薪12000以上的占37.26%。并且有48.58%大学生毕业后想前往“一线城市”,选择一线城市的比率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而除去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或者乡镇等其他地域仅有16.51%,鲜有大学生愿意前往。从而可以判断出大学生考虑去基层的概率较低,更多还是追求高薪的工作,更想前往一线城市,毕竟相比于基层,一线城市所能得到的物质、环境等条件更加丰富和优越。

(3)大学生影响就业去向因素较为一致

大学生的就业观一般受工作环境、专业及个人兴趣、福利待遇以及社会需要等因素影响(见图6),其中“工作环境”、“专业及个人兴趣”、“福利待遇”三样是80%以上的大学生都第一考虑的,而“社会需要”“社会地位”、以及“身边人的建议”分别占59.91%、45.99%和41.04%,这些也较容易对大学生就业去向产生影响,但“大多数人的选择”(20.05%)也对大学生就业去向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很大因素就是当代社会的跟风心理导致的。这一系列因素都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不同,因而会选择不同的工作。

而企业本身对大学生就业去向影响也十分重要。“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对员工的关怀程度”、“福利待遇”方面以及是否提供较大的提升空间均是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取向的重要因素。目前该校的大学生都会对自己未来工作企业怀有不同程度的期望,在毕业选择工作的时候都会受到企业的各种条件因素影响(见图7)。

但大学生对企业要求却略有差异,大学生对于工作的挑选,更多看重于工作的福利待遇、是否有较大的晋升空间、公司的所在地以及企业文化、公司的规模。而相对于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相对于重视较小(见图8)。当工作所提供的条件与新时代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要求相符时,便形成了公司与大学生共赢局面。

二、探究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意义:

1、时代进步要求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但是对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深入探究并不多,更多的是物质、实物上的研究。而结合当代大学生心态以及其所在环境进行分析进一步引导其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能更好解决这些热点问题。

2、自身素质提升的现实需要

[2]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就业心态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将就业法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研究中。引导其建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攀比,不从众,也了解正确合法的维权途径,寻找适合自己且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同时在遇见不法侵权时,不慌乱莽撞,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社会平衡稳定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已经以市场经济为主,改革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屡创新高。历年来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纵观各高校教育,对于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超实践教学,外加部分大学生主动性不足,并不主动寻找实习机会,这使得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远远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了校园安逸的生活,在刚刚进入社会时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在正式工作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就容易导致其产生焦虑、挫败等消极心态。虽然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在上涨,但是企业对大学生的就业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很多大学生出现找不到工作等问题。因此,我们研究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并对症下药及时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这也对社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态问题:

(1)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或目标。

大学生在校生活期间,很多都只是过着两点一线的,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并不清楚,也没有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去任何单位实习过,在踏入社会以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该工作与自己的期望不一样,或者工作压力远远超出自我的适应能力,导致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2)自身定位和理解不正确,对工作期望过高。

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无法准确的判断自身能力,在求职过程中不能正视属于自己的问题。这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干部或者学生党员。他们忽略了是工作单位来选择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选择工作单位,最终使他们丧失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期望过高,在职业规划中对自己的评价中十分自负,有的甚至超出实际,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很高,他们看重用人单位是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以此来体现个人价值,而没有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待。这样的就业心态会在自己择业时,产生出很多不必要的困难和障碍,自己就业选择面也越来越窄。

(3)择业时急功近利,忽略自身适应能力。

[3]大学生找工作时把工薪和福利待遇作为第一考虑标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明显。具体表现在:工作地点首选大城市,单位规模首选大公司、大企业、大单位;而待遇差一些中小城市和基层单位往往不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大城市虽然条件相对较好,但机会多同时就业竞争压力也大,并不适合所有人,一旦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容易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反而对自身发展极其不利

(4)对就业法律知识了解程度低。

大学生的就业维权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低,甚至就业法律法规对一些大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根本完全没印象。在求职期时,很多大学生往往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就业侵权是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在自身,完全不必掌握这些无用的法律知识,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权益遭到侵犯时,觉得用人单位处在绝对的优势地位,抗议解决不了什么,所以很多人选择默认、不发声,甚至是逆来顺受,这样的心态,而这样会使其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他们也不知如何采取正确的维权行为,久而久之,容易使其做出冲动莽撞的行为,轻则不利于自身发展,重则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四、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国家、社会层面:

国家是宏观调控的主体,社会是大学生就业的载体,国家如何监督管理和社会如何承载接引对大学生就业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完善就业体系和政策。国家和社会应更快更好的规范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政策,进一步推动人事、籍贯等与就业相关的体制改革,清理影响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制定合适的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提升总体就业条件,引导其就业倾向,同时事业单位不应对大学生户口的要求和性别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当地政府都会给当地大学生一些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这本是惠民之举,但是却导致有些企业直接拒绝非本市学生,这样的做法挫伤了非本市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更有甚者为了减少女性产假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不招收女员工,这使得女性大学生就业较男性更加困难,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维权法律知识的宣传,使大学生遭遇该现象后找到正确的维权途径。另一方面要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和竞争机制。减少就业信息不透明和用人市场不合规的现象,进一步管理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提升就业的公平性,扼制任何有悖公平的就业竞争,维护每一位学生的合法权益,深化就业服务。

(二)學校层面:

学校对大学生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应当完善学校就业管理服务体制。学校除了统筹管理全校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学院、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学生就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外,还要注重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和引导,定期为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和政策宣传,使大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有一定把握,让大学生与时俱进。其次学校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大职业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其心理变化,对对就业感到迷茫、焦虑等心理的大学生予以疏导,可以鼓励其选择继续升学深造、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最后学校也可以提供给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一些合适的就业岗位,减少社会就业压力。

(三)个人层面:

自身使大学生就业的基础,解决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最根本还是要从自身入手。一要夯实学好专业技能,在生活中闲暇时主动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才能是,找工作的本钱,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可以使自己在寻求工作和面对新工作时有目标、有信心,不慌乱;二要重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尽早明确就业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更多的动力寻找工作,在许多就业难的大学生中,没有目标的占较大一部分;在制定职业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切合自身注重实际,不应空想自大;三要注重自身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在寻找工作时不要急功近利,勿将薪酬待遇、物质待遇作为首要选择标准,忽略了自身的适应能力。最后要要及早了解就业政策和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自身合法权益,面对侵权情况时,冷静面对,找到正确合理的合法维权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新惠,心理资本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报,2020

[2]白文龙,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及其影响因子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

[3]王磊,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及应对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0

课题信息:

2020年湖南文理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后疫情背景下地方院校毕业生人职匹配路径研究》,湖南文理学院

2020年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心态相关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
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浅析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