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探析

2020-10-26刘玲玲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智能化图书馆人工智能

刘玲玲

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并且开始逐渐应用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的公共图书馆也面临着人工智能的冲击。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更好地建设公共图书馆并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体验是当下公共图书馆需要思索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对公共图书馆产生的影响,探索人工智能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图书馆向着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背景介绍:公共图书馆是人们阅读知识、接受新思想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中蕴含着丰富的文献资料,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人们查找其所需的资料,进而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陶冶人们的精神世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的运营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急需由原来传统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如何面临人工智能的冲击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变革是当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难题。推动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融合,就是把人工智能的成果应用于图书馆服务过程之中,一方面增强了图书馆创新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服务效果。

1 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正式提出是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学院研讨会上, 从讨论开始算起,至今已经过去了 64 年,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经历了 3 次较大的突破。第一次突破是1956-1976 年,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机器证明和底层语言为主,计算机中的表达方式以简单的 0 和 1。 第二次是 1976-2000 年,其重要標志是以明确规则的专家系统,以“if then”进行计算。第三次是从 2000 年开始至今,得益于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其重要的特点便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在近20年中,机器学习使计算机能够从海量数据集中通过训练子集表现出最终结果的精确性,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铺平道路。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学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 许多国家也出台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Google 和百度分别推出了谷歌大脑和百度大脑计划,微软也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

2 人工智能对公共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2016年5月,国家发展 改革委牵头引发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随后2017年有关部门又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均指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新型网络技术已初具规模,其在科研领域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显而易见。人工智能凭借智能感知和数据应用等多个领域,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带来了技术变革,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的到来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例如图书馆的馆舍改造、信息资源的整合等。同时,工智能对公共图书馆的冲击,也需要图书馆员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使自身业务与人工智能完美地契合,从而图书馆人工智能发展对图书馆的变革。

图书馆的发展与信息科学技术紧密关联,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和前沿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给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影响,正如青年学者张兴旺所言图书馆作为信息科学领域和信息检索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信息科学理论、信息技术体系、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会给图书馆理论、应用与实践研究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著名学者吴建中也将人工智能作为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十大热点话题之一,图书馆界如何在第四次技术革命时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把握机遇主动参与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融合应用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3 人工智能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

3.1 赋有个性化的感知系统

随着智慧型图书馆的建立,传统人工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逐渐弱化,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突出。人工智能的感知功能主要体现在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如读者进入到图书馆后,系统通过感知传感器感应到读者信息,会自动打开空调、灯光也会自动调节,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管理员可以通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结合智能监控系统,加强对馆内人员的定位与跟踪管理。应用 RFID 射频技术将借阅读者个人信息与文献信息相互关联,实现互联,通过这种方式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的自助式服务,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效率。通过感知系统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智能设备有自助借还机、盘点工作站、智慧书架等等。

3.2 信息智能化分析系统

随着大数据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系统需要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分析读者的阅读信息和文献的流通信息,从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人工智能信息智能化分析系统,对于提高图书馆文献采访效率、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人工智能的信息分析系统,能够拓展信息的呈现格式,如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将目标信息呈现出来,为读者提供直观动态的检索结果,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

3.3 智能化的图书资源分类

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分类遵循来源、主题等,读者检索结果的精准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读者自身的信息素养。通常这种检索方式不能有效地为读者检索出需要的文献资源。而人工智能将文献资源分类智能化,通过对图书资源进行了层次化的整理,生成一种中间语言,有效地对馆藏文献进行全面的整合与分析。当读者用户输入的检索词并非很精准的情况下,图书馆人工智能系统也会通过中间语言,成功地为读者匹配到相关的资源。

4 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难题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公共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推动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但是公共图书馆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何将人工智能有效融合图书馆的管理当中来,仍然面临众多难题。

4.1 经费紧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虽然国家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图书馆是开放性的公益机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拨款,由于地方财政的压力,相比其他行业和部门,图书馆的经费拨付一般只能满足公共图书馆基本的日常工作需要,对于图书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引进,图书馆“心有余,力不足”。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经费更是紧张,所以要想有效推进图书馆智能化的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必须大大加强。

4.2专业人才的缺失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得到逐渐应用,但是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基本都是靠由外引进而来,大部分的应用系统都是由馆外的机构和图书馆合作,或者是馆外机构单独研发,图书馆购进使用。如:平桥区图书馆引进的RFID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数字阅读器等设备,都是通过把图书馆的数据库提供给机构,由他们研发出与本馆兼容的智能设备。图书馆专业人才的缺乏,对图书馆智能化的开发与应用带来诸多不便,如在这些智能设备应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图书管理员常常是束手无策,也影响了读者的体验感受。

4.3用户的流失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同时也造成图书馆一部分用户的流失。传统模式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模式有限,图书馆相对来说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不需要仅仅依靠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因此造成图书馆一部分用户的流失。

5 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复杂的工作,还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 ,一方面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为图书馆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今后,我们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培养出专业的图书馆技术人才,推动我国智能化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信阳市平桥区图书馆)

猜你喜欢

智能化图书馆人工智能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图书馆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