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朗读教学中现代媒体的应用

2020-10-26刘亚萍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文本教师教学

刘亚萍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好朗读习惯不仅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抓好朗读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朗读就是把文章清晰地念出来。具体地说,朗读就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同时,朗读既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

1 利用现代媒体,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8)所以,朗读教学,最先需要唤醒学生对朗读的渴望,激励学生在要朗读方面实现自我。在教学时,运用教育技术巧设情景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渴求,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入情入境,便容易情动而辞发。在朗读散文单元之前,先播放了《子午书简》中的《背影》的朗读,学生被这绘声绘色地朗读吸引了。这余音绕梁的朗读带他们进入了语言的纯美境界,激起了他们对朗读的渴望,盼望在朗读中实现自我。唤醒了学生对朗读的渴望,爱音乐是人的本性,音乐的能量强大,对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有着巨大的作用。而朗读正是需要调动学生们的听觉来把学生的内心带入到某种特定的情绪之中,让学生对诗歌有了内在的真切的感受,从而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到新的层次,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甚至体会文本深层的思想情感和意蕴,反过来促进朗读教学的成功。强大的教育技术让音乐植入课堂变得尤为简单,可以直接电脑播放,蓝牙音箱播放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最为经典的部分就是对琵琶女弹奏乐声的描绘,这段声音包含的意蕴太多,有借真实可感的形象写乐声的变化,有琵琶女弹奏技巧的高超,也有琵琶女内心的跌宕起伏,学生的朗读往往理解得较为浅层,但是借助多媒体来诵读这段描写,学生就可以置身诗境,参与到琵琶女的弹奏中,运用各自独特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性地理解诗歌中的多种意蕴,优美意境中反复强化,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直接获取知识的能力。

2 利用現代媒体,充分挖掘学习主动性

手机成为高中生生活的必需品,智能手机在高中生中的使用率基本上达到了90%以上,而且比例在逐年上升,学生对手机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越了手机本身的联系沟通功能。手机小巧,便携,功能与电脑几乎没有区别,而且比电脑更方便,更实用。手机上的移动终端软件和微博、微信等以其强大的功能设置,备受高中生的喜爱。中学生是心里相对成熟的群体,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移动终端的多个学生同时交流沟通和一对一的沟通的特点正好符合学生的特点,能用小袋教育技术介入到朗读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朗读兴趣。移动终端上的录音录像功能也能充分的勾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朗读动力。特别是对朗读教学的考核方式更是可以用这样的语音作业来完成或者视频作业,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学生更有积极性。

3 利用现代媒体,提高朗读效果

(1)模仿朗读增强语感。朗读教学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模仿。模仿能够直接完成朗读的感知任务,增强语感。语言的朗读具有共通性。英语朗读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模仿标准的视频中的对话发音,汉语语言的朗读更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我们是母语就忽略了模仿这一重要的方法。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最为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朗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的现有资源找寻优秀的朗读声音范本,模仿它的语音、语调高低、强弱、缓急长短、语气、语速甚至是神态。例如剧本教学中,课表中的剧本都是流传很久的经典剧本,有很成熟的剧本表演范本,教师可以高效的运用名家的演出剧本,让学生对某一片断加以模仿,并且利用现代的技术,在表演时加上恰当的舞台音效,或者声频或者影像或者剧本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的感受到剧本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点,从而深入探究剧本传达出的深层次的思想意蕴,老师未加一言一语的点评文本,学生通过模仿朗读和现代媒体轻而易举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新诗部分的朗读可以模仿央视历年的《新年新诗会》,剪切其中一部分进行剪辑,研读性的朗读诗歌让学生主动进入了语言文字的分析解读中,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建立朗读平台。促进自主朗读的实现现代媒体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对教学时间及时评价,而且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建师生共同参与的信息分享和成果共享的基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相互促进,学生们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点评,教师得以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适合学生的朗读过程;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过程和朗读结果,指导学生改进朗读的方法、态度,从而提升个别学生直至整体学生的朗读效率的提高。运用现代媒体实现全员朗读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往往不能全部和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教学之中,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其他学生都是跟着滥竽充数,或者热闹一下,或者一声不吭,或者扯着嗓子喊几声练练肺活量,但应用了现代媒体,对全体学生都有了要求,即使当时没有及时的发言,也可以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实情,加以解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朗读教学中来。

(3)服务教学重难点。教学中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多数是学生所未知的东西,而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就必须跨越时空,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信息技术手段在这一点上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教师在教学时可合理加以运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教师无论怎样启发诱导学生都无法感悟,面对这样的难点,信息技术手段有时却能轻易将之突破。我在执教《琥珀》一文时,为让学生深刻感受在几万年前琥珀形成过程以及当时的情形。我通过视频让孩子有亲临现场之感,蜘蛛刚要不是苍蝇之时,一滴松脂正好滴下包裹住了它们,从此,它俩的生命就此停止。后来,有了晶莹透亮的琥珀,两只小虫完好无损地待在里面,此时,学生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学生在唏嘘中有了深刻感受,这一难点不攻自破。由此学生们也更深入地掌握了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4)增强朗读效果。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三月桃花水》一文,是一篇优美的乡村春景图,课文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两组排比句式,突出了桃花水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既能了解桃花水的特点,又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始终。于是我从两组排比句入手进行分析,并带感情的范读。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柔和的灯光。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找出课文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范读不仅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还使学生如临其境,饱感三月桃花水的景色美和语言美。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情感朗读下,由倾听进而成为不自觉地自由朗读。学生在反复的听、读中脑海中自然勾勒出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配乐配图朗读的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认同。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南街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教师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