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化为背景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2020-10-26秦玉宝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生活化小学生

秦玉宝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生活可以反映世间百态,人们离开生活,仿佛也就离开了真谛。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学生,他们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只是课本知识单一的、机械的学习,还应该从生活化的环境下学习语文知识。以生活化为背景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将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阵地,不但可以將抽象的形象化,同时还能让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以此来有效提升小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效果。

小学生的抽象意识不强,因此他们对抽象的事物往往思考得很费劲。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学科,很多是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总结而来,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很吃力。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也用了很多的办法,提倡探究法,分组合作法、自主学习法等措施,但是收获效果并不明显,这并不是因为小学语文课本有多深奥,有多难懂,其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抽象性的事物进行生活化,没有采取从生活中而来又回归于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用什么办法,收获的结果始终是不见效的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以生活化为背景来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以此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1 语文教学要实施生活化的辩证分析

从中外教育史我们发现,教育和生活的关联性所经历的过程是教育依赖生活、教育独立于生活、教育重新和生活紧紧相联的一个变化发展形式:从文明的起源看,那时并没有文字,生产和生活劳动主要靠的是经验教训,经验教训的传送方式依附于口耳相传进行教育。到了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方式开始有文字了,并兴办了学校,这时的教育开始有了两个极端,教育和生活完全的分开,教育只是教育,生活只是生活,没有通过教育来指导生活,生活来影响教育,形成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意识。这种完全背离读书真实意愿的教育也产生了很多弊端,后来便出现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假文人,除了书本知识,生活不能自理;他们书本参不透,生活摸不透,穷困潦倒,因为知识不能指导生活,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近代,各种教育学家也意识到以往教育存在的弊端,他们更愿意提倡素质教育,动手教育,生活化教育等等方式。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生活即教育”,也就是生活教育,他的思想是:“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当前的教育内容应该建立在生活环境上,用现实生活作为立足点,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生活进行紧密联合在一起,在语文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中去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个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观,生活观、行为观、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协调一致发展。

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育措施

2.1 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体验生活语境。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学习语文的过程把文字恢复成客观事物的过程。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材料,创设生活情境,模拟生活中的点滴形成的教学情境,给他们一个熟悉的学习氛围,在教师的教学指引过程中,学生和知识仿佛就是一点旁通,他们心领神会的去掌握知识,师生的共同努力,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了其中的生活语境,还能有效的去指引自己的生活。例如,在上一年级“秋天”一课时,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小学生对这几个字始终还只是一个字面意思,并没有形成一个实体的概念。假设是生活在北方的教师,就可以问学生看见过树叶黄了,而且片片的树叶开始往下掉没有,学生马上就会去回忆生活中出现的场景,教师就会接着问,你们看见那现象后会感觉天气怎么样了,小学生就会说空气冷飕飕,不像以前那么热了,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同学说,这就是秋天。但是每个地方的秋天并不一样,教师并不要给学生一个固定思维,南方是树木还是常绿,不像北方开始落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地方秋天的特色,以及卡通人物图片,如那环境下,人物的穿着会怎么样。通过这样形象的环境特征,学生的感悟会增强很多,实现的记忆和理解变得会更加的深刻,并不是只是记忆那个秋天的字母意思。

2.2 布置生活化的实践性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课堂的补充,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多的,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来丰富他们的知识领域,增强他们的知识含量。《 语文课程标准 》曾这样规定:“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为提高小学生生活实践和语文知识的有机融合,在布置的家庭作业中,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状况来设计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家庭作业,并不是增强课本中所提示的几类参考。如果反复增加课本的几类参考,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反复沉浸在艰苦的学习环境里,其眼界编变窄,思维也会受到限制,最终造成他们的大脑的运用能力,自身的动手能力都在减弱,这样的家庭作业是无意义的作业。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是以生活化气息的实践性家庭作业为主。通过真实的观察,主题考查与寻访,布置体验式作业,鼓励学生观察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风俗习惯和当前国内外重要新闻等生活化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文章时,通常教师会通过语言的描绘,以及各种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民族和时代民居的样貌,虽然这种讲解实现了图声并茂,但是没有经过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所传达的知识只是给学生输入了一种信息而已,其情感的表达依然深刻不了,这样的知识必然需要深化才有现实的意义,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考当地有名的古民居,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参观或者收集自己当地的古民居。在参观、收集有关资料或者图片时,其实学生是在认识、感受这样的一个过程,感受天工造物般的震撼,人类智慧的伟大,以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让他们知道了古民居是什么样,更让他们感受大了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其亲身感悟的过程,不但是知识的深化,更是对生活的感悟。

3 结束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现实环境中,处处都是生活,处处都可以实现生活化的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园丁,要有一个高度负责任的心,把生活中的点滴搬进教学中,让生活为美的背景真正达到教育小学语文的目的。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体验生活语境,和布置生活化的实践性家庭作业,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缩影或者是一个引导,更多的是要让教师作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真谛,真正把生活的东西搬进教室,将抽象的东西生活化,把生活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以生活化为背景的小学语文教学。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加强生活化教育的引导,并鼓励教师进行生活化教育,通过生活化教育方式进行的语文教学,学生普遍成绩有质量提升的效果,学校应该教师更多的奖励。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加强这方面教育的监督,评判,让生活化的教育真正的得以实施,落实到教育的实处,不但可以督促教师,而且还可以增加教师的修养。让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并不是空谈,一纸空文。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生活化小学生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美国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