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10-26陈新涛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数学

陈新涛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维度思考与图文并茂形式结合的可视化笔记法,是对数学学习方式的一次回归,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一次彰显。“思维导图在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旨在通过“教学目标简明化、核心知识结构化、学习方式多元化、思维品质健全化”四化研究下,改变当下小学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重构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径,提升學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将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深入融合,以乡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准确而又客观地描述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及意义。就一节数学课而言,运用思维导图所要能达到的效益是教学目标简明化、核心知识结构化、学习方式多元化、思维品质健全化。

1 研究缘起

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提出。由于它能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展现个人智力,因此在企业培训和教育方面得到推广运用。许多国家将应用思维导图作为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做了初步的探究。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工具,目前已经风靡全球。但是如何在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还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思维导图在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就是为了让研究更加有说服力,由于乡村小学生无论是思维形式和思考样态上,都是相对比较弱的,可以说这部分孩子的思维就如同没有弓的箭,而“思维导图”就是那把弓,那把能让孩子的思维迸发、发展的内驱力。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这批孩子的思维就像是一张白纸,没有太多知识基础,如同思维导图绘制前也要准备一张白纸一样,白纸能很好的把凌乱的思绪归零。这样的研究对象群体直指该课题研究的难点,即能否通过思维导图改善思维凌乱没有基础的学习对象,倘若研究成果显著,思维导图的可推广性不言而喻。为了能证明“思维导图”的魅力,本文重在研究一套简便易操作的策略,便于运用“思维导图”。

2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现状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处于迷茫的状态,教师教的疲惫,学生学的乏味,很多核心概念无法理解,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尤其是乡村小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和思考样态上,都是相对比较弱的,具体表现在:

1)教师运用不同方式讲解数学的关键概念、运算定律、规律,学生多是表现为当时明白理解,过后会模糊不清,甚而很快遗忘;

2)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对所学知识不反思、不整理、不质疑,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凌乱,缺少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3)很多学生能解决熟悉的问题,面对新问题却无从下手,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数学知识涉及内容过多造成的,许多学生感到数学知识零散繁杂,很难厘清数学知识间的线索以及它们内在的联系。

针对这些现状,笔者认真研究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数学课堂上,笔者尝试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引入这一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把所学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以便记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思维导图所要能达到的效益是教学目标简明化、核心知识结构化、学习方式多元化、思维品质健全化。

3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教学目标简明化: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更有效的进行知识的传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借助思维导图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精准而又快速地把握教学脉络,有利于教师的教,从而为学生的学带来便利。同时,面对思维导图引导的学生提问,教师才能对新的问题解答的游刃有余。

比如,以板书来引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在备课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制作出一个模板。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注意到各知识点前后的联系,教师为学生画出一幅便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思维导图,在板书的过程中,一边归纳所学的知识,另一边可以阐述各知识之间的思维关系。

3.2 核心知识结构化:在思维导图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完善教学时的知识结构,形成互动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思维导图直观,能快速抓住想要传递的信息本质,发现问题所在,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化繁为简,以简驭繁”,这也是思维导图的核心本质。

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把知识形成概念图制作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思维导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多个零散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联合在一起,并将这种内在的联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绘制出来,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使知识结构更清晰。下面以六年级下册《整数和小数》单元整理为例,说说如何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1)让学生小组合作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明确复习任务。找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和小数的特点及联系;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3)确定主题以及思维导图的主干及分支的内容。

(4)制图。按照以上的步骤,学生制成了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3 学习方式多元化:思维导图不仅仅是教师备课、板书时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时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在学生预习是或是老师教学完成后,学生自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来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此学生自己探索整理出来的内容,比老师直接灌输知识,会更加的印象深刻,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3.4 思维品质健全化;思维导图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是一种灵活运用和掌控大脑的工具,要想让学生有健全的思维,必须有反应大脑有机思考的工具,而这个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升、健全。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表达和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解释,说说思维导图中各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及各概念间的关系,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

第二,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从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对概念的理解水平。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帮助同学发现问题,而且能发现自己概念理解上的不足,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总之,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来教学,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学习整理知识,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这都有效地体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小学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思维导图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数学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第6章 一次函数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