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0-10-23吴传垚文华

环境与发展 2020年9期
关键词:分类指导垃圾分类

吴传垚 文华

摘要:近年来,垃圾分类一度成为全民热议话题,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更是成为整治重点。做好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对于防止环境污染与疾病传播均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分类意识的提高及政府监管要求的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水平显著提高,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文章通过对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改进建议,旨在为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良性循环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医疗废物;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分类指导

中圖分类号:X7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9-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9.124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Wu Chuanyao,Wen Hua

(Shaoxing Hua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Shaoxing Zhejiang 31203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mong the whole people, and garbag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gul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garbag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to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spread of disease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awareness of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the garbage classification level of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bu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in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iming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to gradually realize the virtuous cycle of garbage “reduction, recycling and harmless”.

Key words:Medical waste;Waste classification;Source reduction;Classification guidance

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垃圾主要分为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两大类。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可分为5类,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2]。医疗卫生机构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属性可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3]。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合理分类,不仅可有效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性,还可实现废物再利用。反之,不仅可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可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 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现状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均存在“医疗废物黑加工点”,有的甚至将一次性注射器、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等医疗废物制作成购物袋、儿童玩具和一次性塑料杯等,非法流入市场,暴露出我国部分地区在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等环节仍存在较大缺陷与不足。

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分类标准的局限性、个人理解的差异性与垃圾成分的复杂性,仍存在管理分类不明确,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等情况[4],不利于环境污染防治与疾病传播控制。

2 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原则

2.1 坚持与处置技术相衔接[5]

现全国大部分地级市仅设1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且处置方式多样,有焚烧法、消毒法、卫生填埋法等[6]。不同的处置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比如消毒法只适用于处理感染性与损伤类废物,对分类要求较为严格;焚烧法适用于处理多类医疗废物,从风险控制上看,仅化学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具有单独分类的必要性。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医疗废物处置技术水平与相应适用范围,指导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分类,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2 坚持源头减量化

近年来,医疗废物日常监管越来越严,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为避免分类不清带来的风险,综合各因素考虑,将未被污染的生活垃圾也作为医疗废物管控,增加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负担,也不利于资源回收利用,易造成额外的环境污染。

2.3 坚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输液瓶(袋)若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应当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在传染病区使用,或者用于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的其他患者的输液瓶(袋),应当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输液涉及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如肿瘤化疗药物等)的输液瓶(袋),应当按照药物性医疗废物处理等[3]。

3 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存在问题

3.1 分类职责不清晰

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岗位责任制或责任制中未明确内部垃圾分类相关职责,仅靠约定俗成履行职责,一旦员工流动或管理人员更换,极易出现职责不清的情况。

3.2 配套硬件设施不完善[7]

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不重视垃圾分类配套硬件设施的投入,没有为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营造良好的分类氛围,病房、诊疗室或手术室等区域垃圾桶或利器盒数量严重不足,且无分类指引标识。

3.3 分类标准不明确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3年发布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该目录涵盖内容较广,具有较好的分类指导性意义,因其属于国家级部门条例,主要闡述分类原则及常见医疗废物分类,故某些细节并未明确。区域相关部门或医疗卫生机构若未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分类细则,比如何种程度的废弃被服属于感染性废物,何种类型病人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属于感染性废物,何种类型病人所在病房空调滤网属于医疗废物,药液残留量低于多少的输液瓶袋可作为可回收物等,易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3.4 分类培训宣传不到位

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垃圾处理由后勤部门或委托第三方负责,相关工作人员变动相对频繁,普遍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大部分病人及家属亦是如此,时常出现将医疗废物作为生活垃圾丢弃。若分类宣传培训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极易出现分类不清的情况。

4 医疗卫生机构垃圾分类管理建议

(1)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明确内部各岗位垃圾分类相关职责,避免出现责任推诿情况;设置监督部门或专职、兼职监督人员,定期对分类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并反馈;制定相应奖惩制度,调动员工分类积极性。

(2)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垃圾分类投入[6],确保提供良好的垃圾分类配套硬件设施,根据各科室或各区域实际情况,确定垃圾桶等配置标准,设定专门放置区域,实施定点管理。不同废物类别使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并张贴浅显易懂的分类指引标识与警告标识。安排专人定期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及标识状态,发现破损及时更换。

(3)区域相关部门或医疗卫生机构可参考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根据国家相关管理条例、技术规范或通知回复制定更细化的分类标准,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同时,制定特殊情况上报制度,若在实际分类操作过程中发生标准明确之外的情况,工作人员应立即上报,相关负责人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解答并告知;若已超出能力解答范围,应咨询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意见。

(4)分类培训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新员工入职培训,进行培训前应先了解新员工受教育程度,分类知识掌握程度等,再采取相对应的培训方式,深入浅出,届时可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手册,便于新员工自行学习使用;二是员工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前亦应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比如分类检查存在问题等,在职培训应具有针对性,注重课堂实操与课后考核,形式多样,切忌繁缛冗长。积极开展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专题讲座或活动,通过悬挂分类宣传标语,显示屏轮流播放等形式加强患者和病人家属等垃圾分类意识。

5 结语

做好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垃圾分类是必然趋势,但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各相关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努力。通过不断进行经验积累、反思和总结,调整责任分工,制定工作制度,探索具有实效性的分类标准,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落实专项经费,确保配套硬件设施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分类气氛,潜在提高人们对于分类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对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的分类宣传教育,让其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效提高其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使其逐渐完成从强制分类到会分类到要分类的转变,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Z].2003-06-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Z].2003-06-16.

[3]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等8部门.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Z].2017-09-17.

[4]温波.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现状分析[J].医药卫生管理,2017,8(2):143-144.

[5]陈扬,吴安华,冯钦忠,等.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与源头分类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01-404.

[6]杜凌燕.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23):161-162.

[7]罗帅,张祥明,吴江彬,等.我国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及现状[J].广东化工,2017,44(339):44-45.

收稿日期:2020-08-02

作者简介:吴传垚(1995-),男,汉族,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医疗废物与危险废物处置。

猜你喜欢

分类指导垃圾分类
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研究
刍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与措施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如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研究
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给每个孩子一双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