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财源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2020-10-21杜丽娟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建议现状

摘要:财源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和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宜阳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和发展实际,重新审视和定位发展战略,转变思维方式,调整财源结构,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县级财政的困难。但宜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要想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县域财源建设,积极培植新财源,发展县域经济是根本出路。

关键词:财源建设;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F8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2-0131-02

一、县域财源建设的现状

1.财源建设思路

县域经济财源建设要从自身自然资源、发展状况和经济条件入手,讲究发展特色经济,选择最有特色、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因素,抓好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培育和确立。宜阳县是洛阳“一中心五组团”的重要链条城市,总面积161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百万,是重要县级城市。近年来,宜阳县委和县政府相关人员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发展形势,重审发展战略和定位,通过论证总结提出产业立县、工业兴县、科教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五大战略”。这为推进宜阳实现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农业化、产城一体化及洛宜一体化提供助力,并通过发展得到不错反响,初步形成了以制造、食品、电子、能源、信息、新材料为主导的六大工业支柱和以农、林、养殖为主导的农业支柱。

2.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农业化经营,稳固基础财源

宜阳县大力推进现代烟草、畜牧养殖、蔬菜花卉、油料作物、黑色杂粮、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加强服务和引导,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开发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注重培育、引进大项目。大力发展香鹿山镇万亩花椒示范园和万亩花椒产业带;盐镇乡、高村镇、赵保镇等6个乡镇引进新大牧业“公司+农户”的现代化养猪模式;董王庄乡根据当地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独特土壤优势,利用当地种植中草药的传统,依托品质优良的艾草,扶持乔庄村筹建艾草加工厂,开发了10多个艾产品,“天之艾”艾草品牌已经深受市场欢迎;白杨镇积极培育中药连翘种植业发展,建起了连翘茶叶加工厂;三乡镇仁村黑毛驴养殖基地是东阿阿胶的一个原材料提供伙伴;上观乡发挥大规模种植花生的优势,发展油料加工产业;高村镇发展特色农产品——黑色杂粮加工产业;等等。逐步加大了新型农业方面财税收入力度。

3.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壮大

宜阳县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不断壮大主体财源。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的水平、规模和效益,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增强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初步形成了省定24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和装备制造专业园、食品生物专业园、电子电器专业园、信息软件产业园、新材料专业园“一区五园”产业格局。在24平方公里的集聚区内实现了水、电、路、气、暖等基础功能全覆盖。目前,共入驻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175亿元:在食品生物专业园内集聚青岛啤酒、源氏食品等10个项目,总投资39亿元;在电子信息专业园新上深圳海斯迪、圣海科技等15个项目,总投资42.4亿元;在新材料专业园新上洛铜集团、中钛航宇两个项目,总投资18.5亿元;在装备制造专业园内集聚三车整车及零部件等12个项目,总投资40亿元;在轴承专业园内集聚精密轴承、风电轴承等31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

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聚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宜阳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发展又好又快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产业集聚发展快速,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对县域财源建设而言更是功不可没。

通过狠抓财源项目建设,積极培植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全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从2010年到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2699万元增长到127796万元,年均增长14.7%;税收收入由28722万元增长到93494万元,年均增长15.9%。全县生产总值由128亿元增长到302亿元,年均增长11.3%。

二、县域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财源总量匮乏,收入规模不够大

宜阳县是以粮食、烟叶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自身对财源建设的投入能力不足。近年来,宜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虽然平稳增长,但收入总量和税收收入的规模仍然偏小,均达不到全省平均值。例如2018年宜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在全省105个县中排第39位,但距全省县均142348万元仍有14552万元的差距。税收收入总量在全省105个县中排第37位,与全省县均100762万元相差7268万元。

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79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3669万元的35.14%;上级补助收入246464万元,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93倍。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所需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支撑了宜阳县各项事业正常运转,自给能力严重不足。

2.支柱税源不够多,财源增长后劲儿不足

骨干企业太少,财源增长后劲不足。2018年年底,全县纳税(地方留成部分)超千万元的企业只有5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3家,5000万元以上1家),纳税16661万元,仅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04%,占全县税收收入93494万元的17.8%。纳税(地方留成部分)第一大户洛阳黄河同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纳税7638万元,是全县唯一一家纳税(地方留成部分)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放眼全县,缺乏能支撑全县财政收入的大型企业,导致财政收入规模不够大。在重点项目建设上,缺乏大的投资项目对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拉动,缺乏新的稳定的上规模、上档次的纳税大户和工业项目等财源。大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和新建企业正处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期限内,处于涵养财源阶段,还没有形成新的财力。

3.财源结构较单一,结构不合理

由于宜阳县工业基础薄弱,纳税大户少,财源稳定的企业不多。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79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93494万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3.2%,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以上。税收收入中除去一次性缴纳的耕地占用税后税收比重仅为60.5%。目前,宜阳县税收主要集中在建材业、酒业、煤炭业、化工、烟草业、金融业等行业,税源结构单一。纳税(地方留成部分)超千万元的5家企业分别是建材业(同力水泥)1家、酒业(青岛啤酒)1家、采掘业(义络煤业、李沟煤矿)2家、化工业(前进民爆)1家。而水泥、煤炭、爆破品受市场影响较大,税源增收难度较大。并且从财源分布的情况来看,极不均衡,财源的70%来自城区,各乡镇间差距很大。

三、县域财源高质量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重视财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

要想在短期摆脱经济困境的现状,仍需进一步拓宽财源建设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财源建设当成经济工作中最关键、最首要的问题来抓。全县上下要把财源建设当成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力量适当向财源建设工作集中,工作重心向财源建设倾斜,县乡两级在制定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财源建设工作。“生财有大道,聚财讲方略”,要完善财源投入机制,财源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要舍得前期投入,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后劲,为财政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2.发展第二产业,壮大支柱财源

工业是财源建设的基石,工业发展了,财源建设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要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思路,增强“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壮大支柱财源。巩固工业基础,增加规模企业的数量,提高企业效益。搞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推进项目建设。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PPP、政府性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努力化解企业发展和建设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3.重视招商引资,引进知名企业

一是要重视资金、项目、技术以及人才的引进,做好招商引资,利用更多外来资金促进城市发展,引进更多更好的符合本土发展的高科技和绿色项目。除此还要重视人才的引进,正所谓人力资源是单位不断發展的源泉力,要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人才激励培养机制,使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能引来,愿留下”。二是要引大牌。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宜阳县在这条路子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2012年引进的世界品牌500强企业——青岛啤酒,近几年发展迅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18年纳税(县级留成部分)3317万元,已成为宜阳县纳税(县级留成部分)第三大户。三是要创名牌。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经济,提高知名度,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宜阳县目前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县域经济没有品牌支柱企业是没有生机活力的。既要有创品牌的手段,还要有保品牌的措施。要在品牌上做文章,引导企业着眼于长远,多作市场调查,多作理性思维和深层思考,不搞短期行为,全力开发和维护好自己的品牌。

4.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多方投资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财源建设的基础。首先要完善硬件设施,提升经济承载能力。近年来,宜阳县通过不懈努力,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水、电、路、暖、气、网等基础设施已达到了新的高度,目前宜阳县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打造“富美宜阳”,完全能够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其次是优化投资软环境,必须从搞好服务入手,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规范行政执法和收费行为,严厉打击地痞村霸、扫除黑恶势力阻工敲诈、索拿卡要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优惠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环境。达到“留住本地商,引来外地客”的目标。

5.培植优势产业,培植新兴财源

充分利用宜阳县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锦绣山水禀赋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利用“灵山圣水”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大对灵山寺(白马寺的姊妹寺)和莲花水上公园的管理和宣传,加大花果山旅游开发力度,弘扬《西游记》文化;高起点开发李贺故里、三乡文化古镇、五花寺塔等历史名胜。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宜阳县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的发展。利用宜阳县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发展新兴物流业,加大房地产开发,培植新兴财源。

四、结语

总之,县域财源建设应多元化、多渠道,做到开源节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更好地发挥财政工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保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宜阳经济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温福来.关于加强上杭县县域财源培植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7).

[2]刘春兰.加快培植地方财源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J].经济管理,2015,(10).

作者简介:

杜丽娟,供职于河南省宜阳县财政局。

猜你喜欢

建议现状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