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段古诗词教学新议

2020-10-21张颖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意象情感

张颖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重视小学古诗词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古诗词教学;综合性学习;意象;情感

著名的诗论家胡应麟曾言:“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胡应麟认为,“意象”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他首次肯定了“意象”对于我国古代诗歌取得辉煌成就所起的重大作用。飞禽走兽,花鸟虫鱼,这些意象无不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情思,也留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古诗词更生动形象,更具审美价值。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古诗中的表象事物,开展古诗词综合性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中的意象,进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一、抓住“柳”体会送别之情

柳,婀娜多姿,摇曳柔美,受到历代诗家词人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往往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在送别诗中,诗人常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因“柳”与“留”谐音。

例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夫妻在堤柳下难分难舍的情状。再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诗中写到柳枝不断地被送别的人折下来,送给远行的朋友。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

在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出示一首含有“柳”字的古诗——唐代诗人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让学生思考:诗人描写的什么事物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呢?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引导大家进行讨论:还有哪些古诗也带有“柳”字呢?以此来引导学生发现带有表征意义的字——“柳”,体会诗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明白“柳”是一种通用意象,常出现在送别诗中。

二、抓住“雁”体会秋思之意

大雁入秋而南徙,因此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雁”的出现常与秋日的来临、时间的流逝等内容紧密相连。在很多情况下,鸿雁是以悲秋伤怀的形象出现在文人墨客笔下的如“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

在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可以出示一组带有“雁”字的诗词,让学生寻找通用意象“雁”,了解到鸿雁的特质:它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此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在此基础上朗读、感悟,学生更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秋思之意。

三、抓住“征”体会战争之苦

在学生初步了解通用意象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战争的古诗词中经常会出现哪个字。教师可出示《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以及“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等诗句。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征”字,道尽了战争的残酷、环境的恶劣、战士的艰辛。之后,教师可再让学生搜集一些战争诗、边塞诗,发现这些诗歌蕴含的慷慨豪迈之语、气壮山河之势,而“征”就是一个通用表象。

四、抓住“孤”体会孤独之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孤”字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整理出来,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接着,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这些古诗句,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得出:“孤”字这个通用意象,对诗人表达孤独的情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合作学习,寻找古诗常见意象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柳”“雁”“征”“孤”这些通用意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已有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找找古诗中还有哪些常见意象。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会根据以往的积累,加上合作学习的成果,发现“梅”也是古诗词中的一种常见意象,它代表高洁、坚韧。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梅花绝句二首·其一》:“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还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诗句。

学生还能发现“杜鹃”在中国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因为杜鹃的啼叫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叫声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如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的《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枚举。

通过古诗词综合性学习,学生对古诗词中的一些通用意象有了初步的认识,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他们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

有人说诗有诗眼,那么诗眼和意象是不是一回事呢?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正如上文例举和阐述的。而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升华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是使全句精彩、灵动、富于生命力的传神点睛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乃诗眼也。另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簾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

一般来说,诗眼是表现句中意象动态或静态的字,所以诗眼这个“字”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而不是意象名词本身。因此,老师在古诗词综合性学习中,要注意把握这两个概念。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意象情感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情感
台上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