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文学教育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探究

2020-10-21张萌喆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职学生

摘要:由于某些原因,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没有跟上经济和时代的脚步。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思想内涵,学习古代文学能提高高职生的人文素养。探究古代文学教育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并对通过古代文学教育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育;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由于过去过分强调以理工科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原因,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跟不上经济和时代的脚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古代文學由于其本身的特点,非常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古代文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散文开始,经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至“五四”运动前的白话小说,虽然每个阶段的文学体裁、思想内容、文学语言等都有所不同,但也有如下相通之处。

(一)文学性

从形式上来说,古代文学作品的最基本单元是词、句和句群。文章的句式、描写、辞藻以及诗歌中的用韵、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能给人新奇、惊叹的审美体验。过常宝说,“一般来说,只要具有形式美感,都会被认为具有文学性”。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仅包括单纯的具有审美功能的文学作品,如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还包括《尚书》《左传》等历史著作,《周易》《论语》《孟子》等哲学著作,以及具有讽喻劝谏意义的新乐府诗等作品。

(二)经典性

文学作品的经典性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文学作品的经典性一是体现在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择优劣汰。一些作品虽然刚一出世就声名大噪,让人争相效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再无反响。初唐时期,上官仪的诗就是如此。二是体现在传播上。传播的主要途径,无外乎教育和欣赏。古人进行教育,《诗经》《论语》《三字经》《百家姓》  《师说》《出师表》等则是需要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更多的文学作品选是出于欣赏和研究目的。因此,有了《文选》《文心雕龙》《诗品》这些作品选集。总之,我们现在学习的古代文学名篇基本都入选过一本或几本作品,都具有经典性。

二、古代文学教育对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中提出,要提升文化自信,学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大部分都以文字为载体,体现在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因此,对高职学生来说,进行古代文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之情在我国延绵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丰富且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是在其中非常夺目的一颗明珠,它在世界文化中也是非常珍贵的。同时,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民族、关于国家的诗句,这些诗句无一不体现着作者的爱国之情。比如,陆游《病起书怀》中“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徐锡麟《出塞》“直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这些爱国作品的学习,能够坚定学生团结奋斗的信念,肩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为国家做奉献。因此,古代文学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因为一些社会观念的差异,比如多数人认为搞研究、坐办公室的人比技术人员要优秀,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有偏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进来的学生也大多是没有能力上本科的。这使得许多招收进来的学生基本素质不高。近年来,教育部门对中高考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那就是不断增加语文成绩的占比,提高语文考试的难度。怎么提高难度呢,其中一项就是增加古诗文学习的数量。比如,新编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课本就有《论语》,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本里有128篇古诗词,较过去增加87%;初中的语文课本里古诗词数量则增加近一倍;高考语文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也有所增加。高职学生不能因为已经经历过中高考就不再学习,恰恰相反,正因为他们的基础不牢固,更需要学习一些古代文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文化修养。

此外,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帮助高职生克服学习困境,提高学习能力。比如《中庸》里提到,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各个时期多种文体共存,但每一时期都有其典型的文学体裁,比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说等。而在每一种文体中也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如宋词的两大流派就是婉约派和豪放派。它们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而成为经典,不落窠臼的创造性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有利于启发和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有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体现在精神文化、形式美和传播方面,尤其是形式美。比如,从先秦散文雅正睿智到汉代文学的铺张扬厉,再到唐诗的丰富多彩,宋词的婉约,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文人的审美倾向。所以,学习古代文学,能让高职生感受中国数千年斑斓的文学世界,提高高职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五)有利于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年龄在18~20之间,正处于健康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引导尤为必要。先秦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其特征之一就是文史哲不分家,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哲学、史学的内涵。通过学习《老子》,可以知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教会学生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保持平和的心态。学生学习《论语》,可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左传》,可知“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不必因一时的过错而自责不已,能够学习并改进即可。

同时,还有被鲁迅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其成书过程可谓十分艰难。可以说,没有司马迁的坚定信念、忍辱负重,就没有这部巨著。通过《史记》成书背景的学习和了解,学生会更加珍惜生命,知道一时的挫折不算什么,也明白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看他给社会、给后代留下了什么,而不是索取、享受到什么。

以上分析说明,古代文学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能减少学生因不良人格导致的各种悲剧。

(六)古代文学教育能提高高职生的综合能力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虽然大部分人认为高职生是专门搞技术的,技术为先,但就目前高职生源来看,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技能水平较低,进入社会后继续学习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总之,就是综合能力较差。而古代文学中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能教导学生待人处事、提高学习能力,丰富人生阅历,甚至通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而知兴替,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势,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些是专业课本不曾教、也不会教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此外,古代文学作品很多都具有音韵美,学生可以诵读、鉴赏这些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改编、表演古代文学作品来增强自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与他人的交际能力等。

三、通过古代文学教育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多手段教學,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高职生的学习基础普遍不牢固,加上对高中多年教学方式的倦怠,一般的先翻译字句再总结归纳全文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为此,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文理念,采用多种手段和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战国策》里面的文章时,可以先讲这本书的成书背景,然后引出具体的篇目;假设学生处于文章中主人翁的位置,会如何处理所面临的状况;再简单讲解文中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翻译学习课文中的字句,但不要过分追究字词的意思,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即可。

(二)结合现实生活,把握古代文学的思想内涵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能跨过时间的鸿沟,联通古人和今人,常读常新。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本身是一首词,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很枯燥,也不能深人理解它的精神内涵。但通过今人配乐歌唱,变成一首流行歌曲,学生的接收度就会大幅提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再结合作品产生的背景和作者生平,更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体验作者创作时的感受。

(三)以人文理念为指导,注重教学实践

学习古代文学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德育教育。但对高职生来说,光有高尚的道德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对高职生进行古代文学教育时,不仅要理解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而且要能把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指导实践。比如,学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朋友、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学习《庖丁解牛》之后,教导学生处世、生活和学习都要遵循事物自身的规律。学生在班会上可以就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方法谈谈自己的心得,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过常宝.如何体认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

[2]杨城.如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提高高职生的人文素质[J].西部素质教育,2018(8).

[3]武新虹.寻找古代文学与现实人生的契合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9(2).

[4]易滢.高职古代汉语类课程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8).

[5]龙治勇,彭琳.高职古代文学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5(2).

[6]葛恒刚.翻转课堂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作者简介:张萌喆(1990-),女,河南中牟人,助教,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 曹雯梅)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高职学生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