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莱交游诗文研究

2020-10-21郑茜

青年生活 2020年8期
关键词:诗文特点

郑茜

摘要:吴莱与黄溍、柳贯并称"义乌三先生”或"浙东三大家”,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英年早逝,未有功名在身,但他的诗歌文章在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本文从吴莱的交游诗文的创作情况入手,对其交游诗文的分类、特点等情况做了整理和分析,以期窥斑见豹,能还原这位大儒的交游及诗文创作情况,也希望借此为研究他的经历以及文学创作提供必要的史料支撑。

关键词:吴莱;交游;诗文;特点

吴莱是元代整个婺州文坛的一个纽带式的人物,是婺州文人群体的中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在学术上承前启后,而且与婺州文人群体中的前、后期人物都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研究吴莱的交游诗文,可以使我们了解吴来交游的一个大致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在这些诗文当中格、文学思想等情况。研究吴莱的交游诗文可以让我们知道吴莱交游的大致情况,同时借助交游诗文,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吴莱的性格特点以及其生平经历的一些轨迹。

一、吴莱交游的总体情况

吴莱和黄溍、柳贯同受业于方凤,但年辈上后于黄、柳二人。一生虽然未入仕途,但是朋友并不少,在他的《渊颖集》中约提及四十八位人物的名字,绝大多数是他的朋友。吴莱跟众多的婺州学者如柳贯、吴师道、黄景昌等在学术和思想上有着密切的交流。吴莱学识渊博,后期主要从事塾师工作,四方学子皆慕名前来:“四方学士慕其声光,多负笈从之游。”[1]211吴莱的众多弟子包括胡翰、宋濂、戴良及郑氏子弟等。

二、吴莱交游诗文的内容

(一)寄赠

吴莱一生虽仕途不顺,但交游广泛,往来频繁。《渊颖集》收录的33首寄赠诗中大部分吴莱是与友人和门下弟子的寄赠。在这些诗词当中,寄赠诗形式的自由和灵活,诗歌具有的沟通功能,如传承思想,交流感情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是吴莱交游诗文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诗歌一般都以古体诗的形式来进行创作,气势比较恢弘,可以看出他感情表达的朴素和真挚,颇有李杜的气象。

吴莱考试落榜之后,曾经到好友陈世贞家中落脚,游泰山时候曾作《泰山高寄陈彦正》:“泰山一何高!高哉极青天。世人欲上不可上,层岩峭壁徒攀缘。……古来秦汉东封不到此,惟问梁父并肃然”[1]18。包根弟的《元诗研究》谈及此诗的气势,认为可以与李白的《蜀道难》[2]106媲美并论。翁方纲对这首诗极为推重,认为是仿欧阳修古风《庐山高》。

(二)送别

送别是古人诗文中永恒的主题,也是吴莱诗文中所占比例极大的一个内容。吴莱“延祐中,复科举之制,以春秋贡于乡”后北行,“试春官”不第,回乡担任塾师。在这整个过程中,吴莱结识了众多的有志之士,也教授了众多的弟子。在与这些人的交往过程中,吴莱留下了不少送别诗文。

宋濂是吴莱最出名的弟子,两人感情深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渊颖集》有《送宋景濂楼彦珍二生归里》就表现了吴莱在送别这两个弟子时候的恋恋不舍,言语直白,但感情真挚。

而在《送郑浚常北游京师》中对于沿途的描述亦有不少。“……一行本不易,当路即。亲朋送糗精,从戒舟船。自裁适时服,年貌逞余妍……心驰上谷塞,望极黄河墕。向来全燕地,碣石远相连。只今帝王都,阖俨在前。嗟峨广寒殿,噶神岳巅。金废水流雪,翠屿花满烟。杨柳十二街人家竞秋于。骐翼八尺龙,官曹耀鞍………”吴莱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将自己当年出行的一些准备,包括带什么衣服,沿途主要经过的古迹和关口都有一个大概的说明,对弟子的殷殷关切尽显无疑。

《渊颖集》还有《送郑彦贞仲舒叔侄北游京师》《送郑献可南归浦田寄周公甫》《送宣彦昭北赴京师》等,都是吴莱送别诗的代表作。

(三)悼怀

吴莱本人相貌并不出众,而且长期受到病痛的困扰,故英年早逝。正因为长期饱受疾病的困扰,再加上在功名上的失落,吴来本人对生死还是有着一定的感慨。

比如对于黄景昌的去世,吴莱哀情汤汤。黄景昌是吴莱老师方凤的同辈,吴莱曾向黄景昌学习《春秋》之义,因此黄景昌也应该算是吴莱的老师之一。《光绪浦江县志稿》卷九《黄景昌》后附有《田居子黄隐君哀颂辞并序》:“始予弱冠时,从黄隐君游。……岩南公尝一再携予诣隐君质春秋……”[3]20此后,吴莱望故友墓,心中感慨万分。作有《溪行望故友黄明远槐塘新墓》:“往代衣冠日已赊,故山棺椁此为家。经诠义辟中州鲁,乐调辞讥下里巴。涕泪无从余宿草,文章可惜等风花。嗟兹便欲酬鸡絮,目驻前溪有落霞。”[1]25

此外再吴莱的交游诗文创作中明确标明了是哀辞的作品有《亡友乔生哀辞》《亡友张生哀辞》《亡友赵生哀辞》《亡友赵王哀辞》《余杭史生哀辞》《李仲举岑尚周哀诔辞》,细读这些诗文,我们发现这些文主通常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几乎都是早亡,而且往往在功名等人生际遇方面都有诸多的不如意。

三、吴莱交游诗文的特点

吴莱是交游诗文是吴莱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是数量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体现了吴莱诗歌的整体水平, 因此,他的交游诗文中,依旧体现了他诗歌的整体风格,即:心态平和,中和雅正,这正是儒家“雅正”观念的表现。同时,还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多用僻字,常见典故

吴莱的游记和传记,简约中有古硬之风。吴莱的长篇歌行正是以险怪为其奇特之处。他对元初姚燧的刚古文风极为赞赏,而对于韩愈詩歌的“横空盘硬语”也是青睐不已,所以,参看吴莱的的古体诗,整体会呈现出一种奇崛之气。胡应麟就曾指出吴莱所创作的五古长篇“气骨可观,而多奇辟字”。比如吴莱在《早秋偶然作寄宋景濂》提到自己“自来闲作诗,瘦岛与穷郊”[1]18。这句诗句是他对于韩孟诗派偏好的最好佐证。

而《新开河口同方养心望东岳》中,吴莱描绘了亲眼见到的泰山的雄壮,“群山突兀来昆仑,绵亘万里如儿孙。云何泰山压东鲁,峭立独作群山尊。……邹峄如锥掎远翠,黄河若带浇余浑。自从无怀讲封禅……汉帝需礼终难论……宁知东巡颂功德?但祝南面安黎元”[1]80如此篇幅,几乎每句都显示着吴莱对于历史以及地理知识的掌握,典故颇多。

(二)道教思想,神仙意象

其同乡的胡长孺曾对吴莱说过“子面肤黑而多干,唇腭掀而不闭,干则无泽,不闭则失气。无泽而又失气,非寿征也。尔曷不闭汝气而后暝。尔不见酒瓮乎,夜或不覆,则酒且失味,而不中饮,汝之失气亦犹是也。”[1]183可见吴莱身体的一直都是处于一种病痛之中,在加上在功名方面的失意,使吴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虽然他的诗歌依旧是追求的“中和雅正”,体现了儒家的“雅正”观念,但是由于自幼身体就不断受到病痛的折磨,再加上在功名求取上的不如意。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更加的向往道家所描绘的逍遥自在的生活,希望能摆脱肉体的痛苦,达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他的诗歌中,对于神话意象的使用也是特别的多。

《白发辞寄答陈时父》中的“刘阮”、《方养心欲游泰山用前韵作思仙词复和之》中的“麻姑”、《送郑彦贞、仲舒叔侄北游京师》中的“阮郎”、《泰山高寄陈彦正》中的“仙人”等意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吴莱对长生和超脱的一种渴望。而其他诸如《忆寄方子清时子清久留关中》中的“芝”、《寄张子长》中的“茯苓”、《寄柳博士》中的“桂”、《寄吴正传》中的“青桂”等仙草意象的出现更是有力的佐证。

(三)崇尚乐府,擅长歌行

吴莱的诗歌创作,多写古体,歌行尤多,最擅古体歌行。吴莱不喜欢近体诗,他的诗歌整体以雄浑奇肆为格调,认为唐代近体诗大量出现的结果是“欲求如汉魏之古辞者少矣。”[1]205,近代,包根弟在其《元诗研究》认为吴莱的诗歌创作:“……因此诗歌气骨陈雄奇崛,上追李白、韩愈等人,尤以歌行着称,与诸子诗风又自不同。”[2]104。《渊颖集》中吴莱的诗歌作品吴莱是数量还是成就也是古体部分高于于近体。吴莱的歌行古诗多抒发性情,气势恢宏,被后人推崇。

在吴莱的交游诗文中,有《荔枝行寄王善文》《明月行寄傅嘉父》《鞦韆行寄赵季良时赵留京邑》《西域种羊皮书褥歌寄李仲羽》等作品中都体系了吴莱在歌行古体诗中的造诣。

四、吴莱交游诗文的作用

(一)辅证吴莱的交游情况

吴莱一生,虽然未入仕途,但是朋友并不少,在他的《渊颖集》中约提及四十八位人物的名字,除了一部分是他的学生之外,绝大多数是他的朋友。当然,由于吴莱除了进京赴试,去诸暨白门义塾任教,以及不多的几次远游之外,基本上都是在家乡浦江著书授徒,因此吴莱友朋辈的交游以婺州同乡为主。

而这些朋友由于各种的原因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并没有留下很多的痕迹,但是在吴莱的交游诗文中,我们还是可以从中了解一二。而如当涂李翼(仲羽)、鄱阳董仲可、会稽方九思(养心)、乌伤楼彦珍、浦阳宣彦召等,更是借由吴莱的文笔在文学史中留下了痕迹。如《姑苏台寄方养心》《送宋景濂楼彦贞二生归里》《送宣彦昭北赴京师》等。

(二)了解吴莱的性格特点

虽然吴莱一生与功名无缘,但是我们发现在他与友人的这些寄赠当中,吴莱并没有因为自身功名不就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如《寄吴正传》:“日晚天寒揽敝裘,西南目尽濲江流。养生有论空成懒,招隐无骚却好游。雁鹄吟风灯照几,蛟龙跃雪剑鸣韝。平生自笑飞腾莫,幸矣心犹与道谋。”

在这首诗当中他表达了自身的坚定志向,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可以看出诗人虽然未有什么成就,而且常年疾病。但是他依旧坚守本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本心,迷离方向。

(三)确认吴莱的游踪经历

吴莱京师科举并不得意,春试不中后,他并没有继续参加科考,由于身体的原因以及其他的一些变故,吴莱的后半生基本上都是退居深袅山中。 但吴莱是好游之人,他认为“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川,未必能文。纵能,亦儿女语耳。”[4]28所以他“平生喜远游,……东经齐鲁燕赵之郊,每遇中原奇绝处,平冈灌莽、一望千里、昔人歌舞战争之地……”[5]19

在吴莱的《送郑彦贞、仲舒叔侄北游京师》“…燕然何许水陆隔!越驿论月舟车奔。邹峄邳山雷菜,蜀江邗渎河流浑。榆关崇塘峙虎驳,碣石涨海浇蛟鼋。北州尘沙万里,天邑气象雄垣…”从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了,当时诗人北上大都的大致路线,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水陆并用北上大都赶考的各种艰辛。

这样的游踪经历除了从吴莱的记游诗中可以窥见之外,在他的不少交游诗文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参考文献:

[1]吳莱.渊颖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包根弟.元诗研究[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8.

[3]柳贯. 柳待制文集[M]. 四部丛刊本.

[4]宋濂.浦阳人物记[M].丛书集成本.

[5]吴之器.婺书[M].光绪庚子年冬月上杭傅光署检本.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金华市社科联课题《吴莱交游诗研究》(金社课〔2019〕一般YB2019092号) 成果。

猜你喜欢

诗文特点
走遍万水千山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雪儿
那些男孩,教会我爱与被爱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