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基层全科医学卫生人才队伍培养模式与路径选择探析
——以长沙医学院为例

2020-10-21何彬生邓明丽曾昭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学

何彬生 邓明丽 曾昭伟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9)

1 找准定位,创新民族地区基层全科医学卫生人才队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民健康战略的新高度,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实施方案,为解决我国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提升广大基层群众的医疗卫生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新期待,是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沙医学院作为一所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广大基层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山区群众,对医疗卫生和全民健康事业的新期待新要求,紧紧围绕解决一个如何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周密的调查和探索:一是针对民族地区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探索制订全科医学卫生人才队伍的培训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民族地区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产生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而目前存在的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学卫生人才奇缺的状况,恰恰就是束缚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二是针对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在培训全科医学人才队伍上所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途径和机制,制订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使民族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三是针对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质量不高的现状开展调查,制订全科医学生教育教学的具体改革方案和举措,结合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地方病和多发病的防治的案例分析,深入开展综合教学改革,提升基层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四是针对过去把医学实习基地放在城市大中医院的状况,加强民族地区教学基地建设,通过这些基地构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与学校互动共融的新的教学培训机制;五是针对长期存在的医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状况,探索民族地区毕业生对口安排和培训的路子,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造就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基层全科医学卫生人才队伍。

通过这五项调查,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和《全科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为衡量标准,从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借鉴国际的有益经验,立足长远制度建设,着眼当前突出问题,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改革创新了我临床医学五年制“1+2+2”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创新精神,面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与此同时,根据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需要,制定了临床医学本科农村订单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2+1+1+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必须够用的医学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民族地区基层(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农村全科医生。

在这一基础上,学校紧密结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所制定的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及国内外兄弟院校在高等医学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及时将其固化在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过程中,出台了《长沙医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系统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十大举措,即:(1)在修订中坚持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2)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身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3)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4)倡导教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法,推广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5)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有效地进行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的整合。(6)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比重,尝试开设基础与临床创新课程,增设临床选修实习,独立设置早期接触临床,早期进人社区,早期接触科研。(7)鼓励学生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参入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8)在控制总学时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比例。(9)扩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0)突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修满的学分中必须含有第职业技能培训学分,并开设教改实验班和农村订单定向班。

临床医学五年制“1+2+2”人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本科农村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2+1+1+1”人才培养模式

2 以临床教学基地为平台,走“医教融合”“校地互动”之路

为切实提升民族地区全科医学卫生人才队伍培养质量,学校围绕创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这个中心,坚持走“医教融合”和“校地互动”之路,找好五个切入点,实现“五个对接”:

一是根据当前民族医疗卫生事业对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等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全科医人才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在政策,使乡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培养目标对接。

二品根据现行民族地区医疗卫生队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全科医学卫生人才队伍的要求,认真开展全科医学本科教育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研究,把对医学生开展的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任务,推进乡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课程体系对接。

三是根据民族地区医疗网点建设中遇到的医疗技术上的难点和关键问题,结合农村和城市社区教学案例,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改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为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加大医学教学改革力度,实现教学方式对接。

四是根据过去把医学实习基地重点放在城市大医院的状况,面向民族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加强全科医学实践基地建设,实现了医学院校的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与基层医疗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双向互动对接。

五是根据长期以来存在的医学毕业生与社会需要的脱节的现象,按照民族地区订单式培养的要求,采用毕业生与民族地区医疗机构无缝对接与农村现在医师轮流进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实现毕业生与农村基层社区就业对接。

几年来,学校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坚持走“医教融合”“校地互动”之路,推出一个完整的基地建设路线图:

首先是选好临床教学基地。学校选择病人床位多、医疗设备好、技术力量强、整体水平高的市、县级医院,按照本科临床教学要求,共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学生的教室、宿舍、生活设施、运动场所进行全面改造和装修。经湖南省卫健委、教育厅组织专家评估认定,株洲市人民医院等18家医院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其中4所为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共有病人床位数15104张,建成了资源共用、人才共享的医教研合作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学校通过择优遴选了60家医院、17家社区(或乡镇)医院,7家疾病预防控制,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临床实习,全科医学和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提供了稳固的基地。其次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地互动抓好师资培养,举办专家讲座,规范医教管理,健全规章制度,统一评价标准,组织各类竞赛,严格教学督查,开展学生评教,通过这一系列“医教融合”“校地互动”活动,有效地构建了以学生为本位,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以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适应农村社区的需要的乡村医生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 以五项综合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使每一个扎根民族地区基层的乡村医生干得好,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基层人才这个中心推出了五项综合改革。

3.1 以突出教学质量核心地位为中心的综合教学改革

以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指导,根据地方行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医学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思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建立起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相匹配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体系;二是推动广泛利益方参与课程体系改革;三是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尝试开设基础及临床的创新课程,增设临床选修实习,独立设置早期接触临床、早期进入社区、早期加强科研训练;四是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指导关系,为学习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时间和空间。

与此同时积极改革实验教学。结合专业特点,面向医疗、生产实际,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实验50多个;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创新实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保障,为教师科研产品开发、服务社会提供实验条件。并改革考试方式,近几年实现了各专业的网络化考试,积极与计算机和网络考试软件开发组交流与配合,及时向开发组反应考试过程。学校从上到下层层落实,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质量保障体系。

(1)学校建立了数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反馈、提高工作,选派了6名教学督导对全院的教学质量、专业认证、系级教学工作开展督查及评估。

(2)制定《长沙次学院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建设—再检查的运行机制,完善与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使教学工作运行在较佳状态。

(3)学校成立临床教学管委会,各非直属附属医院成立临床教学领导小组、科教科、教研室等教学管理机构,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定期派出专项检查小组,采取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检查病历书写、召开学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等方式,对学生所在58家医院的实习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组织专家到实习基地督导临床教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4)坚持教学“三期”检查,重点抓好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教务处除了组织每学期开学的教学检查外,还重点组织了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的质量反馈,并采取所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全方位检查教学工作。通过中期教学检查,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取长补短,确保教学任务更好地落实完成。

(5)认真做好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的信息反馈工作,不定期的召开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会议,并以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督促全院教学质量信息员开展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活动,对教师授课质量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活动,对教师授课质量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反馈。

3.2 以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学院首先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全院已拥有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药学外语、计算机、管理、政治教育、国际教育、中文系等18个院(系、部)。学校教师专兼职相结合,学科齐全,师资雄厚,独具特色。由于实行专家治校,大师执教,学校先后开创了一批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如学科中的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课程中的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外科学、针灸学、护理学基础等,均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出类拔萃。

其次,建立好人才选拔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绩效分配改革为抓手,以客观评价为手段,以“师德好”、“教学好”、“科研好”、“管理好”、“服务对象满意”为鲜明导向,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不竭动力。认真把握和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团队建设与个人成长、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教育教学与产学研结合等五个关系,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与联合两个方面来全面加强人才工作。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培养造就一批包括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层次技术人才,二是要加强外部引进与联合,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引进一批“百人计划”专家和海归学者,逐渐建起了一支高素质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第三,搭建好人才成长平台。学校办学条件日益完善,新建了临床、护理、中医、生命科学等试验楼群,并配备价值一亿多元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部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已处于国内医学院校先进水平。完善教学监督体制。让学生参与选择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讲课效果等进行考评,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良性互动,从而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现已先后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示范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级优秀实习基地”等一大批国家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3.3 以科技兴校为中心内容的科技体制改革

学校针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大力开展了科技兴校活动,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是学校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据统计,近几年来,我院教师校级教改立项463项,省级教改立项168项,发表教改论文1187篇;校级教学成果奖4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

二是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近几年来学校每年组织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大赛、教案比赛,推动了广大教师自觉加强教学技能训练,不断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获省级教学奉献奖3项,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省级青年教学能手特等奖2名-等奖5名,省级教学技能水平竞赛二等奖3项,省级优秀实验室(实训)教师4名,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医学组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第二届全国英语口语测评大赛社会组二等奖2项,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3项。校级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41项;校级教案比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2项;校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3项、等奖5项、三等奖6项。

三是大力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全校申报的众多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组织专家严格审核,批准立项了校级项目,组织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近几年来校级立项535项、省级立项83项,国家级立项8项。在省教育厅举办的学生创新实验成果展暨创新论坛,我校有13件作品人围并参加大会交流。

四是引导院系积极申报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建立了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和药学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省级示范基地。

五是加强了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教学。按照“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和《长沙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若千意见》学校投人大量资金,新建实验楼群全面投人使用,学校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验室用房面积大大增加,布局更为科学合理,教学的场所师资队伍、教学仪器大部分实验室基本上能满足实验课教学的需要,有力地保障了科研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

3.4 以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为中心的内涵建设改革

长沙医学院在多年的办学中彰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学校专业的开设、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的培养方向都必须面向市场紧贴市场。随着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改革,办出自己有特色的主打专业,创新专业,对接设置与市场零距离的专业;二是发挥比较优势。学校因地制宜,选择最具本校优势的领域,以及项目加以重点培养,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三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构建学校与社会紧密相连、和谐发展的新体系。

学校紧密结合社会人才需求,调整优化学校专业设置,拓展专业口径,使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巩固学校学科的专业优势,着力培育医学品牌专业。以“教学质量工程”及建设教育强省为契机,通过重点培育、加大建设、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将现有的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护理学等本科专业建设成省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度和示范性的品牌特色专业。加强对新办专业的管理和建设,确保经费的投人,积极做好新专业评估及专业学位点的评审工作,使各新办专业的建设成为合格专业并办出自身水平和特色。“十三五”期间,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新增设相关与交叉科本科专业5-6个,逐步取消或萎缩不适用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2-3个水平较高,优势明显的本科专业。

3.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长沙医学院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以质量立校,突出特色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以弘扬“厚德、博学、储能、求真”的校训精神,发扬“和谐奋进、明理创新、勤俭自强、济世惠民”长医精神有机相结合,为社会锻造出合格优秀的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何彬生教授的一贯办学理念。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不断规范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培育校园文化,引领学风建设;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学风建设;广泛创先争优,推动学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引导学风建设;宣传典型学生,带动学风建设。教育学生自主、自立、自强、敢于担当,逐步形成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脚踏实地,不懈追求的优良学风。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建立健全教育宣传、制度建设、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落实、三公开,创造性开展丰富的学风建设活动。严格考风建设,严抓考试作弊行为。严厉查处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控制偶发事故的发生率,力争确保全校师生重大安全事件为零,学生违纪率低于5%。狠抓学生到课率,其中本科生到课率不低于95%,专科生到课率不低于90%。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争取在参与规模和影响力上有大的突破。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健全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办法,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平安稳定、团结和谐。

猜你喜欢

全科医学教学
医学的进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医学、生命科学类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