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0-10-20孙晓苓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孙晓苓

摘  要: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这足以突出了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数学的时期,这一阶段对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学习习惯养成是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初级思维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学习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现实的学习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将集中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融合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可见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技术具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的价值,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活动的巧妙融合,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直观转化,利于学生理解,同时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作用也十分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遵循一定原则,合理、适度应用才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组织中的优势。

一、利用技术,创设情境

小学生在课堂上普遍表现出好动、好奇、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状况。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枯燥的数学问题只会让学生感到更加无趣,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数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从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优质的学习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料,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信息技术将图片、文字、声音及动画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1]。例如,在教授“分类和比较”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在家容易看到及触摸的情境。学生能够在屏幕上对物体有直观的视觉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初步的颜色、形状分类。与此同时,教师抛出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这些不同颜色和形狀的物品应该如何在小房间里摆放好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各执己见,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导入课题,带领学生探索真知,引导学生将物品归类,每个学生都有各自归类的方法,有的按长短、有的按颜色、有的按形状等。最后,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总结,即物品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再如,“观察物体”内容教学中,小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不足,因此很多时候缺乏思考能力,你让他们在观察物体过程中说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什么图形还是很困难的,错误率比较高。而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很容易做出动态课件,让小学生更为直观地接受空间思维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静为动,建立概念

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典型特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对象是儿童,基于生本理念指导,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立足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求作为依据来指导教学[2]。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的孩子在形象思维上占据主导,因此对抽象性的知识概念尤其欠缺理解能力。基于此,我们以孩子们的思维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指导方法,化解数学学科特点与低年级小学生思维特征之间的矛盾性[3]。合理运用新技术,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刺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把一些形象的图表、关键的词、符号等展现给学生,引起有效的注意。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以动作为主,因此,要注意色彩鲜艳、重点突出。如在“倍的认识”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逛动物园”,画面上可爱的小动物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数、算、说,得到了:猴子和大象比,大象有2只,猴子有5个2只,所以猴子的只数是大象的5倍……在图画中构建1倍量和几倍量的直观概念,凸显几份量就是1份量的几倍,“倍”的概念就建立起来。整堂课学生发言踊跃,教师结合图形、数字、动画及声音等帮助学生内化、深化知识。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就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降低了理解的难度,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增强了教学实效。

三、引导教学,人文课堂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优势确实不可比拟,但是信息技术始终都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其无法取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合理处理教师、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4]。本研究认为,在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还是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苹果、三只盘子,指定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苹果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我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苹果,继续让学生把七个苹果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苹果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除”,“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是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一步。

结语

“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就目前的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来说,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目标实现过程中,借力于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融合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应该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这些问题,使信息技术在支撑教学活动上的优势完全体现出来。本研究尝试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希望本文观点有实践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车闯.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1(18):175-176.

[2]任丽芝.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整合及实践意义[J].新课程:小学,2015,11(10):143-145.

[3]代振业.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2(19):139-140.

[4]任丽芝.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整合及实践意义[J].新课程:小学,2015,11(10):143.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