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变式教学,提升教学实效

2020-10-20毛容萍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变式教学教学实效高中数学

毛容萍

[摘  要] 变式教学,通过多维度展示知识发生以及形成过程,使学生深度理解知識的本质属性,进而实现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的多重提升.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讨变式教学,以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教学实效

变式教学,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流模式. 教师通过变化数学问题的情境,变换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数学问题的形式或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深入研究,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从表面上看,似乎功夫花在“变”字上,其实,它的落脚点却踩在“不变”上,即通过不断的“变”让学生感悟有关数学概念或数学本质的不变性.实践证明,变式教学通过多维度展示数学知识发生以及形成过程,使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进而实现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的多重提升.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变式教学有哪些?

概念教学中的“变式”

数学教学都是从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开始的. 深刻领悟概念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十分重要. 如何对概念实施变式教学?即对某一数学概念,基于多维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把握概念本质与属性,以实现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数学中的概念与定理是学习数学的奠基石,但学生常常因对概念与定理深度理解的缺失而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如把平面向量理解为“带箭头的线段”,把切线理解为与曲线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等等. 对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解题错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概念与定理内涵与外延,进行恰如其分的“变式”,让学生走出理解上的误区.

案例1:“椭圆离心率”的教学

1. 定义:椭圆的离心率e等于其半焦距和半长轴之比.

2. 模型:椭圆■+■=1(a>b>0)的离心率:e=■=■(c=■).

3. 变式模型:已知椭圆方程■+■=1(b>a>0),则椭圆离心率: e=■=■(c=■).

以上对定义、模型和变式模型三者的对比研究,学生不仅理解了a,c与离心率e=■之间的关系,而且能牢牢把握住“离心率”的本质,即e=■,进而避免了标准模型的特征化的错误,即把e=■公式中c,a的相对位置误以为离心率的本质特征,只记形式不求本质的学习误区.

总而言之,概念教学至关重要,不论教材是如何安排数学概念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都要具有变化意识.通过变换不同表述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每一概念既要会用文字表述,也要会用几何直观表述,更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对概念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学习要求.

公式教学中的“变式”

数学解题,离不开公式,尤其是三角函数问题,对公式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掌握公式的应用必须先认清公式的结构特征,理顺公式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弄清推证方法和适用范围,从而实现灵活运用公式解题的目的. 因此,在公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公式的变式探究. 如,如何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开始,变化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变化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和正切公式,变出二倍角公式,甚至变出半角公式和万能公式,如此变式,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三角公式的内在联系,从对公式的死记硬背到对公式的感性认识,又从对公式的感性认识到公式的理性认识,最终实现数学思维质的飞跃.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可以通过改变公式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探究公式的内在意义,延伸公式的应用领域,尽可能“一式多变”.

案例2:换底公式

对数的换底公式,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如果让他们死记硬背公式,那么运用时会出现障碍,但是,如果能将公式加以适当拓展变形,就可以得到换底公式的其他表现形式,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应用中的障碍:

logab·logbN=logaN,logab·logba=1, logba=■.

logambn=■logab,logambm=logab(a,b>0且a,b≠1,N>0,m,n≠0).

以上变式,让学生体会了公式变式的转化功效,为学生解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了学生直觉、发散、逆向等思维,进而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1:化简a■.

本题若按常规解法,则原式=(a■)logb(logba)=(alogab)logb(logba)=blogb(logba)=logba.若逆用换底公式来解,则原式=aloga(logba)=logba. 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解题教学中的“变式”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解题,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如何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对数学问题的多角度审视、多方位分析、多层次探求是极好的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在日常习题课上,最常见的变式教学就是“一题多变”,通过变式训练,来强化学生思维. 这种承上启下的变式训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让他们拾阶而上,循着变式问题的方向,促使数学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案例3: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

在解析几何初步中,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教学的重点. 教材编者分了两种情况加以证明:(1)当两直线的斜率存在时,l■∥l■?圳k■=k■且b■≠b■;(2)当两条直线斜率均不存在,且它们的同一坐标轴上的截距不相等时,它们平行.而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取决于y的系数含有参数是否为零,所以要分类讨论.

例2:已知直线l■:2x-4y+7=0和直线l■:x-2y+5=0,求证:l■∥l■.

分析:注意到题设中两条直线的方程中y的系数已经确定,故只要考察它们的斜率是否相等,考察它们在同一坐标轴上的截距是否一样.

证明:直线l■,l■的方程的斜截式分别是:l■:y=■x+■;l■:y=■x+■.

因为k■=■,b■=■;k■=■,b■=■,所以k■=k■,b■≠b■,所以l■∥l■.

变式1:已知直线l■:x+my+6=0,直线l■:(m-2)x+3y+2m=0相互平行,求实数m的值.

分析:由于l■的斜率存在,故m≠0,有l■∥l■?圳■=■≠■.

解:因为l■的斜率存在且l■∥l■,所以l■的斜率存在,则m≠0. 又因为l■∥l■,所以■=■≠■,即m2-2m-3=0且m2≠9,所以m=-1.

变式2:已知直线l■:x-2ay=1,l■:2x-2ay=1互相平行,求a的值.

分析:由l■∥l■?圳A1B2-A2B1=0,A1C2-A2C1≠0或B1C2-B2C1≠0,可得:因为本变式中两条直线方程中的y项的系数均含参数a,它们的斜率有可能不存在,所以使l■∥l■,还需A1C2-A2C1≠0.

解:由已知得:A1=1,B1=-2a,C1=-1;A2=2,B2=-2a,C2=-1.

因为l■∥l■?圳A1B2-A2B1=0,A1C2-A2C1≠0,所以a=0,当a=0时,l■∥l■.

变式3:已知直线l■:x+(1+m)y=2-m,l■:2mx+4y=-16,只有当m取何值时,l■与l■有以下关系?(1)有公共点,(2)相互平行,(3)重合在一起.

分析:依据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建立方程或不等式.

解:由已知可得A1=1,B1=1+m,C1=m-2;A2=2m,B2=4,C2=16.

(1)由于l■与l■相交,故1×4-2m(1+m)≠0,所以m≠-2且m≠1.

(2)由于l■∥l■,

故1×4-2m(1+m)=0,4(m-2)-16(1+m)≠0,解得m=1.

(3)由于l■与l■重合,

故1×4-2m(1+m)=0,4(m-2)-16(1+m)=0,解得m=-2.

变式4:已知直线l与直线x-3y+6=0互相平行,且直線l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8时,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__.

分析:因l■∥l■?圳k■=k■且b■≠b■,故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可以设为Ax+By+m=0(m≠C). 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解:设x-3y+m=0(m≠0)为所求直线l,那么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是a=-m,它在y轴上的截距是b=■.由于直线l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所以8=■ab=■-m·■,解得m=±4■,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3y±4■=0.

从以上分析,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变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 它的实质是精心策划并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索,并让学生展示思维的形成过程,最大的优点是注重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积极的创新精神. 因此,为了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作为教师都应该成为变式教学的实践者与“弄潮儿”.

猜你喜欢

变式教学教学实效高中数学
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途径
透过现象看本质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