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步尝试

2020-10-14杨彬彬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杨彬彬

【摘  要】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核心素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教育部门在相关文件中也曾明确表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当下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应当是对知识的单一化传授,而是应当着重通过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更为深刻的学习理念和知识背景,继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基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况分析,教师针对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应当进行相应的整合,使用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使其在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中掌握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作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性环节,进而有效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整合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对于当下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程度、学生对语文的敏锐程度等等,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形式转变的重要基础。如果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粗略的感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要求的背景下对课文进行阅读,就会使学生的思考性学习状态难以实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仅仅是靠要求来阅读或者背诵相应的知识内容,不能够切实深入地了解文章具体内容所讲述的是什么,也不能明确文章内容对什么场景或景色进行了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描述,对文章内容中所表达的快乐和情感、精神等更是难以理解,因而难以收获相应的效果,教学预期也难以实现。教师应当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教师应当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创新化的教学模式,并且充分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积累相结合,以更具全局性和先导性的眼光,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活动。

二、制定科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教师只是居于引导地位的“指路者”。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与当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问题,不能够有效满足当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整体需求。

以《比尾巴》的教学为例,教材中主人公较多,众多角色之间的对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局限和困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准备带着大家去动物园看一场有趣的比赛好不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一起看屏幕。”在引导学生观看屏幕后,教师继续提问:“这些小动物要比什么呢?”“对了,比尾巴。”教师把提前准备的卡片展示给学生,包括:猴、兔、松、鼠、公、鸭等。接着教师领读生字,引导学生进行开火车认读,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趣味识字:“同学们,喜欢这些动物吗?老师跟大家玩个魔术吧。只要你们读对屏幕上的字,那么小動物就会跟你见面哦。”课件里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鸡等文字,教师可以逐一展示。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和朗读的形式展开教学。根据教材内容中的相关角色制作卡通头饰,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进行“比尾巴展示”。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课文内容较长,亦或是课文不容易理解等等,反而会让课堂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效保证教师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三、全面优化语文阅读材料中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关键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面对众多的阅读材料能够进行具有主观意识的选择和判断,在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明确作者的思想主张和情感表达,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神奇和美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满足感。

四、优化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参与度

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不论是对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落实,还是对阅读学习有效性的进一步增强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手段,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为之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五、强化阅读报答,锻炼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持,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拓展之外,说与写的表达能力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新颖、丰富的阅读学习经验与方法,也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揠苗助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拔出来的苗会怎么样?小苗还会成长吗?”教师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课件,展示一些小苗的图片。“如果不能再长大了,那么大家思考下,这是什么原因呢?想要小苗茁壮成长,你们有什么妙招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说一说读后感。这一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的方式来呈现,将自身的想法、情感恰当融入其中,在深化阅读理解学习成果的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新颖、丰富的写作素材,避免学生在之后的写作练习中陷入无话可写的困境。学生在交流读后感的过程中,课堂学习氛围也能够得到全面调动,还能够为师生、生生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在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环节与成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六、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把握文本内涵

教师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来理解、把握文章内涵,也能够使其认知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在阅读学习中,教师既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确保其可以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的阅读学习。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时间来引导其充分朗读,从而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在当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教学进程中,培养和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学习需求,采用更加切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形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深化。小学生正处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深化的进程中,良好的思考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深化发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邱杏源.群文阅读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J].读与写,2019(36):80.

[2]张肖.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读与写,2019(35):82.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