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

2020-10-09崔楠苏文颖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崔楠 苏文颖

摘 要 工匠精神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高度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依托两个百年目标,践行“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追求新时代内涵下的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传承中国精神、教育目标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是契合的。基于上述契合点,高校可从思政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管理等角度着手,切实使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3-0077-04

工匠精神是伴随中国手工业发展而产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丰富和发展并反作用于中国民众的重要中国精神。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以新的定义:集职业理念、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于一体的职业精神,集中体现了工匠在工作中的正确价值追求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即在作品中倾注人品,以至臻至美、严谨认真、追求卓越的态度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一、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

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被正式提出,这是强国之路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更好践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工匠精神被推向了大众视野。工匠精神的首次提出是在2016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依托“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的“创新驱动、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需全体联动培养全民工匠精神,尤其是要以高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主导。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更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角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品质与职业追求,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关系着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培育和践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必须用好思政课这个重要阵地。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之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并且也是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的重要内容。

(三)提高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专业技能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亟需大批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工匠精神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人才培养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自己独特的内涵,立足生活实际,践行实践育人原则,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一)践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一致性

马克思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提出了他的人学思想,这个思想的诞生是在社会的、历史的宏观综合领域中逐步展开的。他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的本质做了定义,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重要理论。这是研究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现实的人”是具有个性的存在物。无论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都是在启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传承中国精神的一致性

中国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过程中诞生的独特思想内涵。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开设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力求多角度融合培育提升学生全面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形成了许多特有的精神内涵,工匠精神就是其中之一。

(三)坚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在2019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目标指引,即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全面人才。高校整体教学目标重视学术科研、教学实践,这正是大国工匠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应该突出全方位育人,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体把握,体现了两者目标的一致性。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价值观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它的生命力来源之一就是符合大众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所以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贯穿其中[2],正如習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的那样:“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3] 培育工匠精神则是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奠定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础作用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学生掌握理论的第一阵地,通过对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研究得出,要真正实现二者的融合,就要掌握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奠基作用,引领性、系统性地对工匠精神进行讲授,使学生可以了解工匠精神的历史路径与时代内涵。

1.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一方面,打造工匠精神精品课,充分发挥对口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工匠精神的融入最适宜、最便捷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程,所以要着重革新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工匠精神融入的教学目标,设置工匠精神教学课时,加强工匠精神学习成果的考察,关注学生学习动态,不断接受反馈,力求实现工匠精神的创意教学。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加大工匠精神的篇幅,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利用对工匠精神的解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分析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多样化

利用多形式教学,加大情境教学力度。当前国家对于教育的大力投入保证了高校情境教学的实现,打造“工匠”情境,比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拍摄“工匠”主题情景剧、演讲“大国工匠”事迹,使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工匠文化,是学生认识工匠精神并将其内化为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

3.聘请企业教师客座教学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集中体现,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它。因此,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锐意创新。近年来,校企聯合培养模式已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既有模式,可以聘请企业代表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工匠精神融入高校社会实践的补充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高校社会实践的补充作用。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有助于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社会实践,需要学生进行调研、访谈等。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做,才能够在过程中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带领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如参观劳模纪念馆、参观大型企业等,都能深化对工匠精神更真实的理解。

对实践形式进行大胆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新”,做到内容新、形式新、手段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覆盖性强、开放性广,要掌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特点,利用好数字媒体,打造多平台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设定工匠精神主题,拍摄“工匠”思修情景剧、Vlog等。

(三)强化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辅助作用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举,在专业课程中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体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性、覆盖性的特点。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率推行必须依托专业课程这个载体,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针对性地进行案例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进行进一步补充与强调,实现对工匠精神培育的全面强化。

专业课教师普及案例。各专业领域有所成者都会涉及到工匠精神,以理工类学习为例,各类理论知识都源于前人的大胆创造与后人的勇敢创新,在讲述对应理论时专业课教师可以适当侧重于宣扬其理论来源中蕴涵的工匠内涵,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

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学校专业教师案例普及的基础上,聘请企业背景下具有工匠精神的专家进校讲课或者做学生毕设的企业导师,是对课程思政下工匠精神融入的一种巩固与再提高。

(四)弘扬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传承作用

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校园文化生态[4],这些因素合力规范和引导着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剖析校园文化生态系统组成,即良好向上的校风校训、规范完善的制度、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高尚价值追求与校园硬环境相结合对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起着塑造作用,所以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态,协调平衡好高校校园文化生态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实现“人—环境—精神”的协调统一[5]。

利用好环境的陶冶作用。高校应在原有基础上对物质文化生活进行完善,对体现工匠精神的基础教学设施进行强化建设,打造工匠精神“宜居”的环境,最主要的措施是在校园文化硬性生态景观中对工匠精神相关内容进行宣扬与阐释,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精神水平。例如,设置工匠风貌校友长廊,陈设大国工匠雕塑等,通过校友这种亲近个体,可以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便于学习目标的确立。

完善高校工匠精神相关制度。根据高校的自我定位,打造良好的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赋予校园文化独特、先进的内涵;形成符合工匠精神的正向舆论,培养学生创新进取的学术品格;培育树立工匠精神学习模范,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硬性约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五)完善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统筹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保障作用。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文化呈现着多元化趋势,思想的碰撞、交融时有发生,所以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革新管理方法与教育理念,聘请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管理主体,细化教育管理层级[6],确保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有效。

培训教育管理主体的工匠精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常规的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外,团委、学生处、就业处、辅导员、保卫处、食堂、宿舍管理人员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责任,他们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闭环。聘请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管理者,确保管理层面的工匠精神融入,可以在生活中随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同时,这样的做法也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方位调动教育管理主体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完善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统筹作用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进行。从纵向着手,将工匠精神的学习对象覆盖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层级,从各管理者入手,上延到各学院、各职能处室,最后到达学校层面,使其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从横向着手,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个层级内部划分的不同职能单元,将工匠精神融入的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个人,提高融入效率,保证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和有效性[7]。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7)[2020-0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1206/mtbd/201712/t20171207_320825.html.

[2]王祝华.产教融合从内涵深化到载体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61-64.

[3]田扬斯.试析如何把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着力点[J].学校黨建与思想教育,2017(3):80-81.

[4]高永蓉.生态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生态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2006(8):5-8.

[5]黄燕.“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图景与优化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6(2):101-105.

[6][7]王海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析[J].学术论坛,2018(6):176-180.

On the Integration Pathways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Cui Nan, Su Wenying

Abstract  The craftsman spir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Whe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highly emphasized, relying on two centenary goals, implement the“Made in China 2025”strategy to strengthen the country, and pursue the craftsman spirit and university ideas under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era. The integra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college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re consistent in practicing Marxist humanism, inheriting Chinese spirit, education goals and promo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Based on the above points, colleges can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ocial practi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campus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craftsman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Key words  craftsman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practical education

Author  Cui N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22); Su Wenying, master of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作者简介

崔楠(1979- ),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副教授(沈阳,110122);苏文颖(1995- ),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研究”(L19BKS014),主持人:崔楠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