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实证研究

2020-09-30陈永福

中国德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思政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不仅高校承担着课程思政的任务,各级各类学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应承担育人责任,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本期话题就课程思政的意涵、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各学段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摘要 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对于推动新时代“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在实践中面临着总体规划有待完善、实践难题有待破解、协同效应有待强化等现实困境。应从强化一体化的顶层设计、挖掘一体化的思政元素、统筹一体化的交流联动、建设一体化的育人队伍、构建一体化的考核体系等着手,推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 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

作者简介 陈永福,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抬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的要求。由此可见,从课程思政一体化发展的角度推动新时代“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中小幼课程思政工作的现状,课题组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广州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福建省9个地市共40所学校(其中8所大学、12所中学、11所小学、9所幼儿园)面向一线教师开展访谈,并发放间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56份,调查对象均为非思政課程教师,其中,大学教师90人,中学教师89人,小学教师90人,幼儿园教师87人。

一、总体认同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调查显示,近年来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的理念已进入大部分教师的视野,但不同学段教师存在较大差别。

针对“是否听过推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及相关提法”这一问题,听说过的教师共264人,占74.2%;没听说过的教师共92人,占25.8%,其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比例较大。(见表1)

在对选择“听说过”的受访教师进一步的调查中,有139人表示“很了解”,占比52.65%a,其中大学教师比例最高;表示“一般了解”的有59人,占22.35%;还有66人表示“听过但不太了解”,其中中小学教师占比最高。(见表2)

调查显示,受访教师对推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重要意义总体认同。在“新时代推动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重要性的认识”的调查中,有319人表示“非常必要”,占89.61%。此外,还有37人认为“可有可无”,占10.39%,比例不高但应引起重视。(见表3)而进一步对重要性选择依据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教师对推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重要性认识较为全面。(见表4)

在对大中小幼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者一体化关系的认识方面,受访教师较为客观理性。关于两者的联系,受访教师认为主要体现在:一是两者方向目标一致,即站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角度,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两者实践进程互相衔接,即不同地区、学校、学段在推动育人形式、途径等实践中协同配合;三是两者内容要求互补,即一体化中内容和要求既有高度关联性又有深刻契合性。对于两者区别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范围不同,即课程思政一体化覆盖面广、数量多、更系统,而思政课程一体化在目标、对象、范围上则更集中;二是内容不同,即课程思政一体化从内容上涵盖所有课程,思政课程一体化主要为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三是难度不同,课程思政一体化难度大于思政课程一体化。(见表5)

二、理性认知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的现实困境

当前,推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及少部分地区的试点。从调研情况来看,还存在一系列现实困境。

(一)总体规划有待完善

在针对“当前推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最迫切的是什么”的调查中,有80.62%的受访教师认为“国家应尽快出台指导性文件”,14.33%的受访教师认为“应尽快完善一体化工作机制”,还有2.53%的受访教师认为“应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素质”。

相比思政课程一体化,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是一个更前沿的课题。在各学段课程思政还未全面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推动一体化实践的难度更大。首先,从国家层面还未出台专门针对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其次,推进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体制机制尚未健全,教育理念、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机制亟须完善;最后,学理阐释有待加强,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主题研究成果较少,在指导实践上力度不够。

(二)实践难题有待破解

针对“落实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5.28%的受访教师认为无从下手,其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占比较高;有63.2%受访老师则认为困难在于课程实践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界限不清;还有55.34%的受访教师认为不同学段课程思政要求不一,在实践中推进一体化难度大,易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该选项大学教师占比最高。可见不同学段教师对主要困难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见表6)

此外,调查显示,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实践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各学段教师在课程中缺乏育人意识,缺乏规划和设计,在育人成效上呈现随机性。在各学段课程思政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思政育人倾向。而中小幼学段在升学压力导向、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困难更大,分割较严重,缺乏有效互动、过渡和衔接,在育人成效上呈现分散性。(见表7)

(三)协同效应有待强化

推进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最大难点在于形成协同效应。从“您在课程思政一体化中扮演角色”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教师参与意识参差不齐,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对此关注不够,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一体化认识还不到位。调查显示,仅有53.09%的受访教师认同自己应在课程思政中担当主角,积极推动落实课程思政,并与其他学段保持沟通配合;还有39.89%的受访教师认为自己主要是知识传授者,在课程思政中是配角;而7.02%的受访教师则认为自己仅仅是知识传授者。(见表8)

三、系统探索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是理念和愿景,更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和实践。应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目标,立是新时代历史方位,构建教育共同体理念,在落实思政课程一体化的同时,积极推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工作。结合本次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一体化的顶层设计

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各类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树立并融合教育国际化、教育共同体、教育一体化的意识理念,着眼“三全育人”,重视系统构建,全面有序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德育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1],应从国家层面出台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指导性文件,从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方式方法、队伍建设、过程管理、考核激励、加强领导等方面统筹规划,为实践提供全面指导。不同地区应成立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领导小组,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学校负责人、课程教师等组成,指导本地区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工作的推进。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把握不同学段课程思政目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坚持在幼儿阶段突出思想启蒙、在小学阶段突出思想意识培养、在中学阶段突出政治认同、在大学阶段突出坚定信念,推动课程思政一体化落地生根。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不同主体应分工协作,坚持育才育德相统一,坚持“三全育人”,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相统一。

(二)挖掘一体化的思政元素

要着力构建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整合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全面覆盖、内容丰富、层次递进、互相支撑的大中小幼课程思政元素。从广度上,各学段的各门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具有思政教育的功能,从大学的各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到中小学的学科课程,再到幼儿园的艺术、健康等课程,都要实行全面覆盖。从深度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音乐作品赏析中的爱国情怀、经典散文鉴赏中的民族精神、历史发展探索中的英雄精神、科技更迭变化中的时代精神等等,进而在课程中找到育人的最佳契合点。从效度上,要对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多维整合,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倡导生活化体验,使不同学段、不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衔接融合,形成螺旋上升的育人效应。

(三)统筹一体化的交流联动

要围绕推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实践这一中心环节,打破界限,建立长效的沟通、互动、交流、实践机制。一是要加强一体化平台建设。可在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下,跨越学段,建立由不同学段中同一学科或相近学科组成的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会议、专题培训等,共同探讨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依托互联网前沿技术,建设由不同地区、学科、学段教师组成的线上交流培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感知差异,凝聚共识。二是要探索一体化联动机制。要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关系,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不同学段之间可进行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图书资源、师资团队等方面的资源共享,通过共建、“结对子”等形式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制有效举措,互通有无,深入开展合作交流,探索构建“大中小幼链式合作”模式。

(四)建设一体化的育人队伍

教师是课程思政得以深化实施的关键。一是要深刻认识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使命。教师仅仅认同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是不够的,重点在于要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课程思政一体化意识,把自己當作主角而非配角和路人。在实践中尤其要重视对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引导,使之充分认识课程思政一体化的重要性,主动思考,积极担当课程思政一体化的职责使命。二是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学历提升、研读自学、培训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等,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奠定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使教师善学善用,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三是要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教师要打破思维枷锁,在传道授业中善解学生思想之困、人生之惑,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更要打破传统边界,按照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生成机制,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全局和宏观视野中履行育人使命。

(五)构建一体化的考核体系

一是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推动大中小幼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动态监测和过程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正、提升、推广,形成协同效应。二是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围绕不同学段、学校、课程、教师的特点,注重特色打造,突出成效导向,制定工作考核机制,并在试点中不断完善。三是参考《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的相关要求和举措,在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中也要按照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从经费倾斜等方面对有先进做法的学校进行激励,从职称评聘等方面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支持建设不同学段的课程思政一体化示范学校,评选课程思政一体化示范精品课程,培养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

[1]韩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思路下的德育教材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20(3):14-18.

责任编辑|何蕊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