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日常教育改进

2020-09-30孙刚成

中国德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亲子食材人文

2020年1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全国各地陆续宣布封城、封村、封小区,人被“封闭”在家中或其他场所,而且这一疫情正在更多国家或地区蔓延。在漫长的疫情时期和将来的疫情过去之后,如何应对学生居家学习或入校学习的日常教育问题瞬间凸显出来。基于重大疫情之下学生的言语、行为、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暴露出来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缺陷,建议在强调利用各种已有在线资源和途径实施疫情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日常教育的改进。

一、以责任担当与生命共生为核心的人文素养教育

进行重大疫情应对教育,除了要向公众普及在重大疫情之下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与护目镜和如何进行洗漱消毒与体温监测等健康知识与习惯,还要加强以责任担当为核心的人文素养教育。通过突出责任担当、生命共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让每一位公众明白,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共在和亲在关系,是休戚相关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在重大疫情之下,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共在与亲在关联性愈加明显和重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更加清晰和迫切。因此,必须让每一位公民意识到做到对重大疫情的科学防护既是对个人的生命和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行为,以便于让更多的疑似患者或可能的重大传染疾病患者通过为社会负责任意识的建立,主动公开个人可能的患病信息,主动隔离,并严格避免与他人的接触或可能的传播行为发生。除了鼓励公众采用适当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社会负责之外,应对疫情的公共教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的恐惧。因为,疫情焦虑的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会提高自我的生存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信赖感,从而认为自己被感染的风险会降低;同时,人们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也会自觉学习防护知识、增强防护能力,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病毒感染或减少病毒传播,减少可以避免的死亡事件发生。所以,在应对重大疫情以及今后的教育中,一定要在公民日常的科学素养教育之外,加强以责任担当和生命共生为核心的人文素养教育,鼓励人们养成对社会负责的习惯,并确保和发展公众参与政府事务与重大疫情下的行动决策权利与机会,以便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人类与社会的责任担当。

二、以代际和谐相处的人文关怀与博大心胸涵养为主的家庭教育

父母今天的样子,就是孩子明天的样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子女言传身教的影响通常会极其深刻且影响深远。首先,家长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尤其是牵涉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时,都需要父母或长辈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要把这样的榜样示范教育延续到以后的每时每刻。其次,父母和长辈在家庭之中除了要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还要尽量在每天24小时的“超长共处”中,通过一个个真实教育场景的呈现,通过孩子更加真实的全景生活与学习状态的呈现,更加清楚、仔细、全面地观察孩子和理解孩子,从而创造一个真正打开家庭教育的崭新窗口和实验基地。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父母既可以定时、定期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美食、亲子小发明等陪伴与合作性活动,还可以以这次疫情中的一些现象为主题,完成一次共同的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作业。在疫情研究学习中,一家老少可以共同查阅和筛选资料、共同讨论,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与优势,采取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的有机协同办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疫情之中或跨越疫情的特殊阶段,不断丰富材料,逐步形成关于疫情的家庭研究报告。这不仅可以成为一次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也将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的珍贵记忆,成为强化亲子关系和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实践探素。总之,重大疫情期间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保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工作、生活、学习不被打乱,甚至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工作、生活、学习变得更有质量、更具自律性,直接考验着家庭的日常教育能力和水平,更是形成良好家风的最佳时机,而且可能会成为重塑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与生活能力、重塑家长形象、重塑家长学习力与生活力和重塑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

三、以提升基本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为主的生活教育

教育来源于生活,基于生活而得以实施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部分以应试能力培養为导向的知识传递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生活实际,无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以为己,更不能在实践中实现举一反三的创新发挥,没有让学生在接受相应教育之后同步增长他们的生活能力与生存能力。所以,无论是线上的课堂教育还是线下的家庭教育,都应该基于学生居家封闭的现实教育情境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实施能够诱发新的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活动,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生活欲望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力与生活力的生活实践活动,而不是继续坚持做枯燥乏味、脱离生活实际的机械性知识传递工作。例如,在科学、生物等课程中,可以通过“我是小小美食家”的亲子活动设计,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基于美食制作,逐步引向包括食材采购、食材种植与养殖、食材成分、食材特点、食材的相生与相克等内容的食农教育,帮助孩子在生活教育中逐步成长为具有日益强大的生活与生存能力,且善于生活、善于享受生活的健全之人。

总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日常教育都应该更好地致力于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提升,致力于让人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生活力和发展力。

【孙刚成,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敏

猜你喜欢

亲子食材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人与食材
人与食材
寻觅食材的原味
食材变动物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