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

2020-09-29王桂鸿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认知情绪

王桂鸿

摘要:谣言的来源一般有两类:大众的情绪牵导以讹传讹三人成虎,别有用心的人炮制牟利。人类的认知是对信息的一个“简化——强化——同化”的过程。要想识破谣言,要保持情绪冷静,进行客观分析和查证鉴别。

关键词:甄别能力;情绪;认知;心理预期

为什么每一次重大事件或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总会有谣言满天飞?为什么普通老百姓或者说善良的人们总会相信并传播各种谣言?这是因为事件越重大、跟越多人相关,人们的关注度就越高。但因为各种因素,人们获知的只是一些碎片式的信息或结果、数据等,对于该大事件的背景、成因、影响等认知都是模糊的、不全面的或者是道听途说来的。而人类的认知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接受的外部信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喜好等先加工一遍再放进大脑里,而传播出去时往往又会再加工一次。这实质上是对信息的一个“简化——强化——同化”的过程。我们来举个例子。前些时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安全事件,流传了一个很火的谣言:“猫狗会传播病毒”。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谣言,马上把猫狗遗弃,甚至有人直接把自己的宠物从楼上扔下,还出现了将别人的猫活埋的事件。这个谣言的出处是什么呢?实质上是李兰娟院士的一段话:“主人要对宠物加强管理,如果宠物在外面接触到病毒,接触到病人,那宠物也需要监控起来。”院士的本意是提醒养宠物的人,别让宠物乱跑,毕竟病毒携带者接触过的东西,有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媒介,不管是门把手还是宠物,都是有可能的,这没问题。但最先听到或看到这段话的人首先会对这段话进行简化加工,省略大量有助于了解事实真相的细节,“在外面接触到病毒,接触到病人”这类前置条件的话语首先就会被省略,剩下的大概就会变成这样——主人要对宠物加强管理,宠物有传播风险,看情况可能需要监控起来。然后进行第二步,放大保留下来的细节并突出强化:“宠物——猫狗”,虽然鸡鸭鱼鹅龟蛇什么的也可能是宠物,但猫狗是宠物的典型代表(突出强化),监控是因为有传染的可能(突出强化)。这样,当他把院士的这句话传播给受众,受众也会对这个信息进行新一轮的“简化——强化”过程,院士的话就成了“猫狗有传染风险,需要被监控”。这时,当受众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情绪、态度一致时,受众,也是新一轮的信息传播者,再一次传播时就会加进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情绪与态度。这里的受众过去的经验是“病毒的源头是动物”,现在的情绪和态度是“害怕病毒”,害怕猫狗会传播病毒,害怕一切会传播病毒的事物。经过这一番经验、情绪、态度的同化,最終的谣言“猫狗会传播病毒”就出炉了。至于第二类别有用心炮制借以牟利的谣言,相对而言可能容易辨别一点,毕竟它的骗流量、骗打赏、骗销售量等收智商税的目的性很明确,也容易引起人们警惕,这里就不赘述了。

再来捋一捋为什么人们容易相信谣言。首先,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绝大多数非相关专业的普通民众毫无疑问是缺乏安全感的,充满着恐慌和焦虑。越缺乏安全感就越容易相信谣言,因为谣言恰好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较确定的安全感。比如“双黄连可抑制病毒”谣言,导致连家禽用的双黄连都脱销了。其次,相信谣言是一件看起来低成本、高收益的事情。比如这场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吃大蒜能预防病毒”的谣言,很多人本能地选择相信,因为“吃大蒜”的成本很低,带来的“预防病毒”的收益却很高,就算是假的吃点大蒜也没多大害处。再次,很多时候人们相信并传播谣言其实并不在乎谣言的真假,只要符合自己的预期(对自己有利)就行了。比如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随便给出相反的两种说法——“加大作业量或工作量,会显著降低学习或工作的质量”VS“加大作业量或工作量,可有效提高学习或工作的质量”,学生和员工一般都会相信和传播前者,父母和老板则会相信和传播后者。发现问题所在了吗?人们在还不知道这个“量”究竟加了多少、“质量”变化了多少——也就是说人们在还没了解事情背后的逻辑和证据时,已经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心理预期做出了是否相信的决定。同样道理,人们喜欢转发自己遇到的事和烦恼,并相信别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时候内容的真伪同样不重要,人们只在乎自己是否也遇到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再低劣的谣言也有大量的人转发,其中不乏高知。

回到核心问题上来。要想识破各种谣言,无论是生活日常还是大事临头,我们都要尽力保持情绪上的冷静,客观分析和查证谣言背后的逻辑与证据。凡是不合逻辑又没有确切证据的基本上可以判为谣言。比如,信息来源是“听某某说”,但大多数人都无法验证,这样的消息往往是靠不住的。又如社会事件类谣言(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不妨百度搜索一下,无法通过百度检索的事件,往往也是假的。更有甚者,有的事件上网一查就会发现是已经被官方辟过谣的。还有一些谣言为了增加可信度往往打出“某某研究所研究发现”“某某电视台发布”的名头,这其实很好辨别,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机构或国家公职机构,基本都有自己的网站网页联系方式,很容易查证;即使不是国家的公职机构,也可以上网搜索该机构;企业更是有“天眼查”,搜不到的,基本上就是子虚乌有的。通过以上诸多办法还不能判断的,或事件确有发生但真相不明的,我们可以网上搜索该事件,然后观察众多网友的评论,尤其是事发地网友的评论,因为评论中很多人会提出不同的观点,事发地的网友更可能提供一些真实的线索,兼听则明。对于一些自己听不懂、貌似专业性很强很高大上的传闻信息,可以把那些貌似专业性强的词句复制粘贴到知乎上,会有很多热心网友甚至是大神级的专业人员来解答和辟谣的。对于背后是利益链的谣言,大家不妨问一个问题: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发生了),大家都这样做了,对谁最有利的(什么人可以从中获利)?弄清楚了这个问题,谣言基本就不攻自破了。退一万步说,如果实在不能分辨流传的信息的真伪,那我们听听就好,尽量不要传播。

谣言止于智者。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和渗透,教会孩子们进行冷静思考的同时,学会利用工具大胆查证鉴别。假的终究是假的,谣言总是可以被揭穿的。这个揭露的过程,就是孩子们信息甄别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智慧增长的过程。

猜你喜欢

认知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