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0-09-26孔伊昵陈汉新肖志坚

西部学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新时代实践

孔伊昵 陈汉新 肖志坚

摘要: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包括兢兢业业的从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精益求精的质量思想、 追求卓越的创新思想。没有工匠精神,无法实现中国制造向大国创造的转型,更无法实现走向大国精造的远大 目标。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实践的路径是:(一)将工匠精神导入高职院校的职教体系,创新职教模式;(二)把 工匠精神培养引入经营管理各环节,助力企业发展;(三)重构工匠精神培养文化体系,提升实体经济。

关键词: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027-03

据统计,截至  2013 年全球企业超过 200 年寿命的要数日本最多,拥有 3146 家;德国拥有  837 家企业,荷兰拥有 223 家企业,法国拥有 196 家。為什么这些国家拥有 这么多长寿的全球企业?这些企业的长寿秘诀又是什么 呢?答案就是他们传承与沿袭着一种精神——工匠精 神。因此,工匠精神培养在高职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实 践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

(一)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

事实上,工匠并非一个新兴词汇。工匠是指具有专 长工艺的匠人。工匠精神是指具有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 技术,持有执着、细致、严谨的职业态度,精雕细琢的工艺 思想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目标,秉持工作荣誉感和责任感,拥有职业使命感。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精益求精、推陈出新。

传统的工匠精神重视的是祖辈相传、父子相传,注重 的是一种传承,甚至还有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思想。而新 时代的工匠精神追求的是一种创新,就是在原有继承基 础上的融合与提升,达到顶峰和极致。新时代的工匠精 神的核心要义,应该包括兢兢业业的从业精神、团结协 作的团队精神、精益求精的质量思想、追求卓越的创新思 想。其中,兢兢业业是一种态度,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 一切,只有爱业、勤业、敬业才是干好事干成事的前提;古 有众心齐泰山移的说法,动力列车就是由近 4 万工序组 合完成的,没有共同协作的团队那是无法实现的;港珠 澳大桥 12 米长 8 万吨重的接头安装,误差要降到 0.5 毫米内,在海底 30 多米深的水下作业完成,堪比“深海穿 针”“太空对接”,充分体现了精益求精;大家都知道中国 火箭,其中,难度最大的长征五号发动机喷管的管壁只有 0.33 毫米厚,焊枪多留 0.1 秒,就可烧穿管子,必须心平手稳,实现控制误差 0.1 秒精准焊缝,被号称为中国火箭 发动机焊接第一人追求的就是一种卓越。我国要实现从 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的飞跃,要拥有大国重器和超级设 备,这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

(二)工匠精神的发展

根据历史记载,鲁班的十大发明创造了我国古代匠 人独具匠心的丰功伟绩,他是中国历史上超级大师匠人, 用了毕生的成就诠释了工匠精神。追溯 2000 多年前,从 我国的四大发明到三国时期诸葛亮“木牛流马”等多项 发明,再从李时珍《本草纲目》到赵学敏《拾遗》,演绎 着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伟大传奇。

2016 年到 2019 年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四次提 及工匠精神,鼓励中国企业进行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 产,全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 牌……说明党和国家对工匠精神培育越来越重视,以这 样的精神实现制造强国具有深远的意义。2015 年,华为 总裁任正非用 Email 发给所有员工的一封信件曾传遍网 络。他指出日本工匠一生专注做一事,这值得我们提倡 与学习,这位企业总裁以此阐明了对工匠精神所持的态 度,强调“工匠精神”就是具备精益求精的核心目标。

大家都知道德国制造非常著名,高质量和好信誉成 为德国制造的形象代言。许多德国人都是世代从事一个 工种一份职业,手工技艺代代相传,而且很多企业都是百 年老店,他们喜欢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工艺,改造自己 产品的品质。因此,在世界上德国的机电产品质量非常 过硬。还有瑞士手表,瑞士制表商针对手表的每个零件、 每道工序都是精工细作、精致雕琢,许多生产手表的工匠 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着一种职业精神,正是他们凭着这 种工匠精神,才能获得产品上好的质量,瑞士手表才能获 取消费者的青睐,得以名扬天下,畅销世界。

二、工匠精神培养缺失的主要根源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缺失发扬光大的土壤

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国过去有祖先留传下来的许多 老字号。但是这些传承下来的老字号,不是在经营过程 中逐步发扬壮大,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淡出了人们的视 线,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产品品牌与质量也出现变质, 声誉和美誉度也慢慢消失;在当今全球品牌的排行榜上, 中国品牌又占到多少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年,国家虽然提出全面实现脱贫,但依然存在贫 富不均的情况,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中等收入群落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群体的消费水平得到很大的提 高,这些人群注重生活质量,他们的个性化消费观逐渐向 高端化和高级化的结构性需求转变,大部分人拥有享受 星级服务能力,具有较高购买与消费能力,这从中国人在 海外商店热购商品便可知晓。无论是国外奢侈品还是日 用品,其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国货,而品质的背后就是对 工匠精神的追求,若是让消费者体验到蕴含“工匠精神” 内涵的品牌,这些产品就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工匠精神只适合于精益求精的高成本、高端 产品的领域,服务人群也是高端的。如果人均收入水平 较低,消费档次同比就会降低。按照传统的消费观念,绝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高质高价产品和高成本服务,那 么,基于社会经济学理论,一个企业当然会降低质量标准 和成本投入,商业模式的运用就会选择薄利多销和低价 销售。

许多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角逐市场的份额,通 过产品升级换代、股权重组、企业转型等系列策略,特别 是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产品质量所带来的利益与价值, 开始从消费需求方面做文章,在追求产品质量环节下功 夫。由此,出口导向型的市场特点比较突出,不断地涌现 出许多创新的产品与品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开始 显现,可见,培养工匠精神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工匠精神培养缺乏工匠文化的平台

许多专家学者指出,在中国并不缺“工匠精神”,缺 的是一种培养工匠精神的“工匠制度”。也许大家会问, 为什么国人的聪明睿智与精益求精,不能通过技术创新 实现产品更新换代,然后转变成工匠精神去创造高收益 的产品与服务?这种聪明睿智却多转变成模仿、偷工减 料,甚至造假,更可恶的是为了牟取暴利而故意生产有害 于中国人的毒食品,走向反面的根源就是缺乏工匠文化 的平台,工匠精神培养需要在经济社会和国家体制机制 的长期运行过程中从内部文化逐渐派生出来的。

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社会与家庭中有 谁会提倡自己的子女一生从事“工匠”,有谁倡议自己的 子女持久性去做一份技术工呢?这正是我们缺失培养工 匠精神的社会文化,缺少工匠制度还是比较肤浅的说法。 因此,制度的深层次背后起着助推作用的却是整体社会 的文化氛围,即形成一套培养工匠精神的文化价值体系, 这才是我们必须重构的目标,若没有完善工匠精神的培 养体系,也就无法实现中国制造向大国创造的转型过渡, 更无法实現走向大国精造的远大目标。

(三)工匠精神培养融入职教发展还具局限性

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让成绩不佳的学生无法如 愿,就读高职院校去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然后在身不由已的情况下随便选择一种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来就 缺少主动性,自然无法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何况 从学生的理解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目标无非就是掌握 一项职业技能,提高就业本领。在几年的学业生涯中,学 生虽然能够熟练了解与掌握一些技能,培养一定的自主 学习意识,但是无法养成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工匠的职业 精神也是一知半解,以致缺少孜孜不倦职业态度和持之 以恒的职业素养,从而造成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 同步教学比例失衡。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职教办学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促使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场能力能够满足企 业相应的生产和经营需求。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大多以 技能技术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忽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学 科设置、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各项教学运行 过程中没有全面导入工匠精神的培养,没有为培养工匠 精神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良好环境,从而无法形成弘扬 工匠精神培养的文化体系。

因此,在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规划时,高职院校通过职 业院校、企业、政府各层面之间相互联动,全方位融合职 业教育的职业地位、职业文化、职业价值的体系,只有教 育理念、教学观念与构建工匠精神培养实施深度融合,才 能扩大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渠道与辐射面,才能 改观工匠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局面。

三、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实践的路径选择

(一)将工匠精神导入高职院校的职教体系,创新职 教模式

高校是工匠精神培养的前沿哨所,也是工匠精神培 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更要有培养工匠精神的神圣职 责和使命担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 2020 年)》明确指出国家需要大力推广与发展职教,逐 渐重视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提高工匠的职业地位,促使 职业与普通教育两者身份与地位同等,有效利用职教手 段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现代教育体系 外部与内部的适应性功能。

作为高职院校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办学机 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以协同创新理念把工匠精神培养贯 穿于整体职教教学体系过程中。从学校教学运用的角度 来看,职业学院必须在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管理理念、职 业教育模式、学科与专业设置等诸多层面融入工匠精神 元素,持续地提升学生工匠精神;从人才培养的层次来 讲,许多高职院校开始从办学规模的扩张式向教学质量 的内涵式转型发展,这种理念的转变会促使高职院校逐 步倾向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机制。因此,确立“工匠精神” 培养体系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针对职业态度、技能技术和职业道德观的培养内容,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完善 教学的运行方法,增加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

(二)把工匠精神培养引入经营管理各环节,助力企 业发展

企业要借助经营管理平台引领工匠精神的培养,通 过质量管理、技术研发与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为引导载 体,在各个领域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实到生产管理每个 环节,形成不断的技改与创新,创造出一流的产品,打造 出一流的品牌。

质量管理必须以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和质量文化的 思想建设为前提。质量管理是强化产品质量标准的刚性 要求,然后落到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而生产出符合市场 的产品。质量文化建设则是结合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刚 性要求让全体员工获得上下联动目标一致形成产品质量 的理念,从而创造出富有极致品质的产品。在此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促使产品质量达到精益求精的目 标,才能立足于市场竞争而获得品牌,而工匠精神就是通 过不断技术革新从而使品牌获得市场认可的集中体现。

企业品牌的竞争就是市场产品品质的竞争,而工匠 精神就是品牌的内在价值。可以这样说,工匠精神是品 牌针对产品质量、市场服务、产品体验等客户需求的一个 持久性承诺。

(三)重构工匠精神培养的文化体系,提升实体经济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决胜小康社会阶段,买方市场已 经替代了卖方市场,丰富的市场供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自然会驱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品质,追求产品品牌。市 场竞争促使卖方市场的经营者加快产品的价值取向,通 过技术改革在未来目标市场培养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的工匠精神。

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一套职业 工匠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厚植一种职业 价值文化的土壤;中国要真正成为精造大国,应更加注重 技术性岗位的人才培养。最近,中共中央出台人才体制 改革的重要政策,为了提高技师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实行年薪、股权和期权的分配制度,这一政策的出台 吸引了更多的从业者到行业技师的队伍里,让技术性人 才拥有社会地位及人生价值,以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 因此,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造就大批优秀的工匠,而工 匠精神的持续传扬则需要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和长效性激 励机制的助力。

结语

现阶段,我国为了提升国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 实现向精造的转型升级与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职教核心 是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机制,充分培养满足新时代我

国高速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质量发展高职院 校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全毅文 . 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J].教育现代化 ,2018(47).

[2] 郑天竹等 . 以工匠精神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研究 [J].文学教育 ( 下 ),2018(4).

[3] 吕国泉等 . 工匠精神:内涵·价值·塑造 [N]. 工人日报 ,2016- 05-24.

[4] 徐吉贵 .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3).

作者简介:孔伊昵(1978—),男,汉族,浙江温州人,浙江 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部副部长,研究方 向为数字媒体和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建设。 陈汉新(1969—),男,汉族,浙江温州人,浙江 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工程学院高级经营师、 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三 农”问题。

通讯作者:肖志坚(1977—),男,汉族,安徽天长人,浙江 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 究方向为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与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新时代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