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2020-09-26杨秀果

西部学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思潮学者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呈现出直 线上升状态。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容实质及传播途径研究、歷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 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危害研究、反制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等,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对历史 虚无主义研究的总体态势。

关键词:十八大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动态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015-03

在学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一直受到普 遍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警 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促使学界对这一问 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据中国知网(CNKI),以“历 史虚无主义”为主题再加以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在 2013 年至今的时间区间内进行检索,共检索到 1567篇相关文献,其中期刊文章 1256 篇,硕博解密论文 80 篇,其他论文 231 篇。另外,根据知网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2013 年以后,这一研究呈直线上升趋势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内容实质和传播途径的 研究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本质特点和传 播途径等研究,是这一话题的基础研究。只有把握历史 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才能揭露其危害。从已有的研究成 果来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

有学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剖析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的错误之处,认为其在神秘主义实体本体论的哲学基础 上,以当代西方流行的一些历史学说为幌子,否定历史的 客观性和真实性。[1] 有学者认为,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 运用越来越隐蔽的形式迷惑大众,有借助娱乐恶搞历史的,有以“精日”言行颠覆历史的,有以“纪念”改革开放而随意歪曲建设成就的。这对消解和控制其负面影响 提出了更高要求。[2] 还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主 要目的就是要抽离掉中国文明的命脉和根基。实际上,不同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表象背后折射的都是对中国革命的否定,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虚无。[3]

(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表现

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的“虚无”表现在从本体论角度歪曲和模糊历史事实和从认识论角度消除历史 规律性。其最本质的目的是否定现实、搞乱人心,以达到 某种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4] 有学者认为,随着历史虚 无主义的真面目不断被揭露,它转而以隐蔽的“软性虚 无主义”形式出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主观唯心主义,其目 的依然是否定和质疑中国道路。[5] 还有的认为,历史虚 无主义思潮体现的是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和抽象人性论, 其与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相呼应和交织,以“还原历 史真相”为旗号,对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事件以及 政策等进行所谓“重新评价”,从而颠覆人们的主流认知, 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社会思潮。[6]

(三)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特点和传播途径 有学者分析了信息化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 点,认为碎片化、即时性和双向性成为其主要特征。现代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实现了实时传送,这 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更易于传播,导致人们常处于错误 的“信息包围”中,甚至不自觉中成为错误言论的传播 者。[7] 有学者指出,以后现代主义叙事方式进行传播是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解 构主义常通过复制、拷贝和戏仿的方式消解人们对终极[8]价值和深度意义的追求。还有学者认为,在“后真相”这一特定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表现为:利用争议事件,占据议题焦点;强化主观判断,否定历史事实;形成群 体情绪,驱动舆论传播;善于巧立名目,回应主流批判;形[9]成舆论合力,影响政权稳定等方式出现。

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的 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自从登陆中国以来,研究者们就不断形成的原因、过程,以及如何在中国不断演化发展 的问题,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极 其丰富。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形成原因

有学者认为,苏东剧变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 始转入低潮,而苏联当时所推行的机会主义路线最终导 致其社会主义制度轰然倒塌。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重 新泛起,也正是同这一国际历史背景紧密相关的。[10] 有 学者认为,近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经历了两个转型期, 第一个时期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 放之后,这两个转型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并无明显的本质 区别,其都是以全盘西化为主要诉求的。[11] 还有学者认为, 历史记载、历史结论与历史真实往往存在一定“距离”,历 史虚无主义就是在这一“距离”上大做文章,对历史和事 实任意猜度和假设,从而误导舆论争取受众。[12]

(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形成过程

有学者通过考察党的文献梳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 过程,认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转折的 关头,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初级形态,也即是“非毛 化”;到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民族虚无主义”;十三 届四中全会之后,主要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这 时“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等概念开始出现。[13] 还有学者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演进 过程,认为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历史虚无主义经历了从 “非毛化”的错误思潮到“民族虚无主义”再到“告别 革命”,以至后来,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研究”的形式 出现。到 21 世纪,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互联网开始泛 滥。互联网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受众低龄化、以 恶搞方式消解历史、抓细枝末节、混淆正确历史认知等新 特征。从发展趋势上看,改革开放以后历史虚无主义整 体上体现出隐蔽化、碎片化、日常化和娱乐化等特点。[14] 三、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和危害的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新时期主要通过娱乐方式亵渎 历史和改造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所取得 的一切成就。由于其更隐蔽、更日常化的特征,成为严重 侵蚀大学生思想的危害因素。

(一)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不良影响

有学者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方式分析了当代大 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情况,结果显示,由于大 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和观点识别度不高,导致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趁虚而入,冲击大学生的“三观”,进而动摇其 马克思主义信仰。[15] 有的认为,历史虚无主义从各个方 面对大学生进行侵蚀,不仅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冲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质疑。部分大学生甚至陷入自我 否定,找不到人生价值,看不清自己,失去方向和自我。[16] 还有的认为,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偷梁换柱的方式欺骗大学 生,使其思想发生颠倒、主次不分,造成了严重危害。历史 虚无主义还通过否定我国建国之后的建设实践历程和中 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使大学生怀疑社会主义道路。[17]

(二)对大学生政治观和历史观的不良影响

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歪曲具体事件 起因和历史过程本质,而且其所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和渗 透性,极易使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淡化和动摇, 同时也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 立。[18] 还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用各种错误观点, 通过对历史的消解和解构,混淆视听,对大学生具有极大 的迷惑性和危害。其矛头直接指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并 对中国近代史任意歪曲、裁剪,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消 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甚至使其丢掉理想和信念。[19]

(三)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不良影响

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渗透、蛊惑, 严重冲击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大学生在大学的 学习阶段是形成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期,但受历史 虚无主义肆意蔓延的不良影响,严重削弱了青年一代树 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热情。历史虚无主义还试图以 西方的“自由”“民主”迷惑和诱导大学生,进而使其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质疑。[20] 还有学者认为,历 史虚无主义常常拿历史英雄人物和具体历史事件做文 章,极尽歪曲和质疑之能事,使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积极进 取精神遭到瓦解。此外,历史虚无主义还运用“部分虚无” 和“部分真实”相互纠缠的手段,混淆真相,使大学生的 思想和意识受到迷惑和诱导,进而直接影响其对主流意 识形态的认同。[21]

四、关于反制和抵御歷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和肆意践踏中国革命历史,打着 “重塑历史”旗号,鼓吹告别革命论,对党和国家形象造 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制和抵御历史 虚无主义。对于如何反制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学界提 出许多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有学者认为,根据立场和动因的不同,历史虚无主义 可分为认知类型的历史虚无主义、价值类型的历史虚无 主义、政治类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这三种不同类型的 历史虚无主义要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办法,但其中最 主要的是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加强意识形态领 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要注重青年人的三观教育,[22]其对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认识,而且使一些大学生对从而不断增强他们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

还有学者认为,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基础上,对国家和党的 历史进行研究和宣传,注重近代史教育,不断总结经验教 训,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人们,澄清被歪曲的历史,从而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23]

(二)要坚持唯物史观立场和观点

有学者认为,坚持唯物史观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侵 蚀的锐利武器。对历史正确解读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 场上,必须坚持实践的、辩证的和历史的观点,运用党性 原则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方法,处理好各种不同的关系, 以维护正确结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谬论和错误。 [24] 还有学者认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最根本的是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指导,对历史进行科 学研究,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另外,还要重视历史档案 在抵制和消解历史虚无主义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25]

(三)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我 国思想界时隐时现,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 形态,因此必须严肃批驳和抵制这一思潮的泛滥成潮。 这就需要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同时不断创新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方法, 以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26] 还有学者认为,对 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是当前严肃而持久的政治斗争,也 是一场严肃的意识形态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应在把握意 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基础上打出“组合拳”,一方面从理 论层面上对其虚伪的丑恶伎俩进行揭露,一方面在现实 层面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对其进行遏制。[27]

结语

总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 究,整体上呈现出更宽领域、更多视角、更多方法的特征, 尤其是近几年来,学者们更多关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 青年大学生的毒害,以及对如何抵制和消解历史虚无主 义思潮的方法和路径的研究。尽管研究的成果在不断增 多,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依然还存在许多可 以深入挖掘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艳艳 . 历史虚无主义的自我虚无 [J]. 红旗文稿 ,2018(12). [2] 杨军 .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表现 [J]. 人民论坛 ,2019(2).

[3] 谢茂松 . 要持续反复地深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J]. 人民论 坛 ,2020(3).

[4] 张尚字 , 王新刚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透视 [J]. 思想理 论教育导刊 ,2017(5).

[5] 杨泉海 .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J]. 马克思主义 与现实 ,2018(6).

[6] 史宏波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逻辑、现实展现和抵御策略 [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12).

[7] 黄梅 , 侯爱萍 . 新媒体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和应对 [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1).

[8] 王增智 . 试析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传播及克制 [J]. 湖 北社会科学 ,2016(1).

[9] 顾超 .“后真相”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及应对 [J]. 思 想教育研究 ,2019(1).

[10] 梁柱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J]. 马 克思主义研究 ,2013(10).

[11] 姜迎春 .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因、表现及其危害 [J].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6).

[12] 卢黎歌 , 程馨莹 . 如何认识和分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4(6).

[13] 李方祥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特定的政治 概念——基于党的文献的历时考察 [J]. 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 ,2015(1).

[14] 豆勇超 .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进与反 思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报 ),2018(6).

[15] 李蕴哲 , 張勇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思想研 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0).

[16] 谭曦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及应对 措施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8(3).

[17] 李晨曦 , 樊建武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危害 及对策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7(16).

[18] 曾宁 , 苑晓杰 .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及应对 对策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2).

[19] 廖海花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3).

[20] 王兰卷 . 历史虚无主义: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 新挑战 [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10).

[21] 贺衡艳 . 大学生中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思潮评析 [J]. 前 沿 ,2015(8).

[22] 张有奎 . 三种类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批判 [J]. 马克思主 义与现实 ,2019(1).

[23] 王爱云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的实践与经验 [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5).

[24] 田居俭 .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J]. 求是 ,2013(19). [25] 熊文景 . 唯心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兼论档案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 [J]. 红旗文稿 ,2018(5).

[26] 刘亚男 , 王跃 . 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分析 [J]. 思 想教育研究 ,2018(8).

[27] 庞超 . 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基本路向[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4).

作者简介:杨秀果(1978—),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湖南 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思潮学者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学者介绍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