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构想

2020-09-22周芝宏

读天下 2020年25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对策初中语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朗读训练开展不足,学生自主朗读缺失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朗读训练,指导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构建长效的朗读训练机制,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对策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标。如新课程改革明确了“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而核心素养,则将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向。基于现代教育改革的思想,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语文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传统应试化的语文教育模式相比,强化对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内涵理解和领悟能力,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文章中,笔者立足初中语文教学,探索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性对策。

一、 影响初中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教师的朗读训练开展不足

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持之以恒的朗读训练。唯有通过长期的“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方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教师应试化教育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足。很多时候,语文的朗读,仅仅是学生齐读一遍课文,或者是教师简单地示范性朗读,学生跟读。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朗读指导不足,如教师很少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唱读、喊读等,教師也很少给予及时的纠正,这种朗读训练缺失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影响其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学生自主朗读意识缺失

初中学生朗读的途径,主要体现在课堂朗读和课外朗读两个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是难以实现理想的目标的。而将课内朗读与课外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外朗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就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自主朗读的意识,课外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导致学生的课外朗读缺失。这种课堂朗读不足、课外朗读缺失的现状,是导致学生朗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现状,笔者认为: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强化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必要性:一方面,强化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朗读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强化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语文思维能力、审美和鉴赏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强化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内朗读不足,课外朗读缺失的现状,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朗读训练,将课内外朗读有机整合起来,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性对策

(一)指导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首先,指导发音方法,提高音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朗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作为一种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方式,音准成了学生朗读能力、朗读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学生的音准较差,又如何实现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呢?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提高学生的音准。尤其是儿化音、边鼻音、叠词等的发音方式。其实,纠正学生的发音并不难,教师只需将其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活动中,针对学生不正确的发音进行及时的纠正,培养学生的发音意识,久而久之,学生的音准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其次,指导读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初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常有喊读、唱读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充分把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断句。其实,断句也就是学生把握朗读节奏、停顿的一种方式。懂得了断句,学生便能够读出抑扬顿挫之感,促使其朗读能力的提升。

最后,融入情感。情感是语文朗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如果朗读缺乏情感,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文本的内涵、文章的创作背景等进行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元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构建长效的朗读训练计划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长效的朗读训练计划,通过持之以恒的朗读训练,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首先,将朗读能力培养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独立于语文教学而存在。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活动中,应当积极开展朗读训练,借助读,促使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语文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提升。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朗读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尤其是自主朗读习惯,对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朗读,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朗读。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梅.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及评价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周芝宏,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德江县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对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