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2020-09-21刘文社刘越明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民办高校

刘文社 刘越明

摘 要:信息素养教育是现代高校教学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的筛选、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信息素养教育虽得到民办高校的重视,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图书馆资源结构调整、馆员素质提升、学生个人意识提升和教学等方面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信息素养;民办高校;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3

Abstract: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of teaching talents in modern universities. It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critically screen, utiliz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olve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has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library resource structure adjustment, librarian quality improvement, student personal awareness improvement, and teaching.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proposed.

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 Private colleges; Path

一、前言

信息素养的概念目前公认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麦克库劳于1994年提出,之后经历了各国学者们不断丰富和细化,学界普遍认同其核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标准委员会评议通过针对全美高校提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该标准体系包括5大标准及其下22个表现指标[1]。根据该能力标准,信息素养是在符合社会道德和相关法律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去获取信息,批判性筛选、评估信息资源,有效利用信息实现个人和团体的目标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是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判断、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动,随着大数据时代和“去中心化” “泛在化”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大学生是否善于查询、筛选、分析广漠而又繁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并最终为我所用,从而影响大学生对信息知识的获取及批判性吸收。

长期以来,图书馆都是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然而信息素养教育并不能通过单一的途徑就可以实现的,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学者研究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影响因素关键程度依次为:课程设置、图书馆资源建设、学生信息价值观、学生学习意识、国家教育政策、教师信息素养综合素质等。[2]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和问题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总体不高

民办高校的学生和当前所有大学生一样,属于数字原生代,他们成长在数字化信息时代,部分学生天然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但学生的注意力却常常被社交、娱乐等方面信息所吸引,很多学生直到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阶段才会进行简单的专业文献信息检索。

有学者研究指出,我国只有15.94%的大学生具有初步的信息意识,这其中,只有9.34%的大学生能主动利用信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3]。其他绝大部分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仅限于“百度” “搜狗”等搜索引擎,而熟练使用“万方” “中国知网”这种学术资源数据库的,寥寥无几,民办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应该也相差无几。

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注意力经济情况下,各种网络娱乐性项目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部分大学生为了逃避现实,越来越依赖网络和虚拟世界,而沉迷网络常常让学生失去自我独立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导致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容易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分散注意力。对信息的主动性、选择性、为我所用性意识缺失。尤其是把信息和学习研究结合起来,系统地利用信息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更是少之又少。

(二)民办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水平较低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公办高校一支独大,民办高校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重新焕发活力,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民办高校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注重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但因为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培养重点存在偏向性,偏重于知识传授和技术培养,而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重视不够,多数民办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依靠图书馆等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具体表现为相关课程开设较少,缺乏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性不足等。

(三)民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从教育资源方面看,民办高校图书馆已经具备能基本满足学生需求的纸质资源和必备电子资源。但相对公办高校,电子资源来源单一,电子图书和数据库数量和质量远远低于其他公办普通高校,有些民办高校甚至只注重纸质资源的采购,忽视了数字资源的投入,主要的原因在于民办高校资金紧张,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向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建设方面;一些民办高校数字资源的配置缺乏针对性,忽略了自身需求及办学特色;一些民办高校的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4]。因为资源内容的欠缺,直接影响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尤其在电子资源方面,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另外,馆员的素质也在一定程度决定着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能力的高低。随着民办学校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观,例如,部分馆员具备文献检索课的授课能力,并且能在门户网站给学生提供各种咨询问答服务。但是总体看,民办高校馆员对信息分析判断和利用水平仍有待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不足也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三、民办高校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路径思考

民办高校可以从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这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持续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和内容,不断提高馆员素质

1.持续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和内容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这些基础优势和必备条件使得图书馆成为长期以来承担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信息素养教育一直都是图书馆基础职能之一,以资源为载体,以流通和使用为渠道,已融入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馆藏资源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民办高校可以在馆藏资源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改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资源具有纸质资源难以比拟的优势,各大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逐年提高数字资源在其馆藏资源采购的占比,有些高校的数字资源经费已经远远高于纸质资源经费。

在保证纸质资源采访任务的同时,民办高校图书馆应围绕如何最大化利用好有限的经费,协调好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配比,不断优化馆藏资源结构,依据本校自身学科体系有针对性的购买数字资源,创建立体的资源配置体系;同时做好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服务,确保其能够得到师生的高效利用。

2.不断提高馆员素质

馆员是图书馆发挥信息素养教育的介质和工具之一,馆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知识结构、文化理念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5],自身素质高的馆员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会更有效,更有的放矢。提高馆员素质包括馆员的信息素养和馆员的职业素养。应定期组织部门、单位学习,鼓励和支持馆员的各种个人进修、外出培训和学习。

(二)提高大学生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1.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是如何把信息意识和能力进行内化,让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自觉自发地进行后续的自我教育,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可以通过系列讲座和课程设置给大学生进行信息意识普及,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这是提高其信息能力的一个基础。

2.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判断、评价、利用等能力

这一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教师的努力与配合,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应去除填鸭式教学,更多的调动大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合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不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和信息搜索工具,对于获得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最终利用信息创造价值。

3.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随着信用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一旦发生个人诚信问题,将对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利用通识课、法律普及等方法,给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在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中,加入知识产权和学术诚信相关内容,让大学生意识到学术不端所带来的害处。

(三)寻求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

1.丰富多样化、趣味性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

及时更新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的文案和形式,可以使用幻灯片,多媒体,背景音乐等等,让其更具有吸引性;增加网络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互动功能作用,便于图书馆员直觀听取大学生对相关工作的态度和看法,第一时间得到大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的反馈,部分民办高校使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和学生互动,增强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便捷性,同时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

此种类型服务学生接受度相对较高,还可进一步深化;采用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讲座,鼓励学生使用多种网络学习平台,比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以及其他公开课等来获取更多信息;举办各种活动,如各种读书活动、写作竞赛、知识竞赛和有奖问答等。

2.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建立信息素养教育系统

加强其他部门和院系教师对于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参与,共同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也有利于教师授课与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侧重指导和培养学生信息搜索和信息评估等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

3.建立层级式、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层级式教育。如大一上学期入学阶段,以图书馆基本使用方法和图书馆电子资源检索为主,配合通识课和各种讲座;大一下学期到大三下学期以专业类信息资源利用和专业软件使用能力培养为主,不断增强学生的信息分析、加工、使用能力;大四进入毕业论文和设计阶段,应强调信息伦理道德和学术诚信意识,重点培养学生信息筛选、整合、创新能力。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要结合民办高校教学偏应用的特点,不仅课程理论学习阶段,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在实践实习期间,也应把信息素养的教育融入其中。

四、结语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图书馆、学生各方面的合力。并且通过图书馆资源结构调整、馆员素质提升、学生个人意识增强、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如果把学生之外的因素都称为外因,则每一个外因的变化、提高都会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上每个因素在实际操作中,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之间是动态迁移能力的。民办高校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何晓阳,吴治蓉.美国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04):1-3+15.

[2]陈树良.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13.

[3]杨莹.充分发挥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功能——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1):129-131.

[4]戴怀平.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优化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龚惠芳.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工作探析——以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6.

其他作者简介:

刘越明,女,汉族,江苏东海人,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