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20-09-10万文艳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万文艳

摘要: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的科技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对加工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急需我国各层次教育系统建立数控加工预备技师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的技工院校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流程从政策背景与社会需求分析入手,阐述“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教学融入

0  引言

根据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内涵式发展的契机,从天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人员采用实地调研法、政策与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与师生访谈法等方法。经过分析,在突出“立德树人”的培养宗旨,构建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指的是在教育开展中需要以教育为树人的核心,而树人则需要以立德為基础。立德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教师通过正面的引导、激励以及感化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树人指的是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人进行塑造、改造和发展。“立德树人”可以作为教育开展的根本任务,是提升学生精神境界以及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人文素质、德育教学的关键,对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指出,在教育方针的贯彻和落实中必须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的公平性,培养全面型和综合型人才,为现代教育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2  机械制造人才立德树人培养的必要性

2.1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

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应用”为核心,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内涵和主题。因此在机械制作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要结合市场需求,更好的服务于公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往往过于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凸显出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2.2 “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对一个大学的评价不是看学校的规模,而是看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素质以及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等。因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陶行知教育理念中指出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保证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性,而立德树人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关键,也是提升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通过社会调查、校园活动以及志愿服务等都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党政方针政策的领悟,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同时通过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不断的自我超越,促进学生成才。当前大学生能够实现梦想与实干精神的结合,都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作用结果。

2.3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体系

道德教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道德教化也是“立德树人”践行的重要关键,通过在人才培养中全面贯彻道德教化,对时代应用型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保证有理想、有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做好道德教育与专业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学生历史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承担起民族复兴使命。

3  “立德树人”教学模式构建方式

3.1 “立德树人,课上课下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考虑到技工学校属于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为了技能型人才的长远发展,特构建了“立德树人,课上课下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课上课下一体”一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实施全人格教育,不仅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与人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对社会的适应性与贡献力。二是指学生的培养模式以课上为主,课下为辅。选用多种的培养方式往往会取得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培养的前两年,除课堂教学、校内实习、校外参观学习外,还设置了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机械工程系共成立了几个兴趣社团,“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每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学习志趣,选择一个社团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训室、试验室全部对社团学生开放,并配以专业的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在活动课程中,指导教师为辅,只起到为学生布置兴趣任务,并协助解决学习困难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整个活动课题由学生设计完成。“课上为主,课下为辅”的培养模式,对“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达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课下学习,稳固并应用了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样又对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提供了能力基础,大赛的考题设置与能力。课上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课下训练学生拓展了专业视野。课上课下相辅相成,对教学目标达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该专业的第三年中,学生将进行校外实训、顶岗实习或者升学辅导,服务于今后的就业或升学。本专业的设置建立在对国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毕业生可以到对口企业直接就业。考虑到技能型人才的长期发展,学校与相关高职院校在机械专业上已形成中高职融通、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学生进入相关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学习之前,自我学习能力在中职阶段已经得到培养,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长足发展。

3.2 “立德树人,家校一体”思想道德培养模式构建

对于初入技工学校的未成年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者通过对本校班主任的访谈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在职业教育尤其是处于基础阶段的中职与技工教育中,家庭教育通常更缺失,正因如此对家庭教育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所以应把以往缺失的家庭教育挖掘出来,凸显出家庭教育的价值,作用于学生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教育有多种类型,其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核心工作,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各种层次、各种类型人才的主力军,但是学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优质且有效的教育是多方合力的结果。

鉴于此,学校针对“机械制造”专业特构建了“立德树人,家校一体”的培养模式。

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汇成教育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发展,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

3.3 “立德树人”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构建

在广泛的企业调研和市场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学校组织了校内外专业教师、企业的工程人员和课程设置的专家一起探索并构建了该校“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共分為四部分:军训与入学教育26学时、公共基础课为692学时、专业技能课1248学时、企业顶岗实习(校外实训)600学时,该专业共计3266学时。课程构建过程中,为了紧贴专业定位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又将专业技能课细分为三类: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综合实训课。其中,专业核心课的设置是有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夯实学生学习机械类专业的基础;专业方向课有数控编程、CAD/CAM等课程,培养学生本专业所应知的、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综合实训课有数控车工实训、特种加工等,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纵观该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含企业顶岗)占总课时的56.9%,综合实训课占专业技能课的62.1%,这充分体现了技工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与要求,为本专业学生掌握核心知识与技能提供了学时保障。

3.4 “立德树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立德树人”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包括,成立专业建设小组,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更新专业技能课的课程标准。同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每周举行一次教学科研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将教学评价的权利逐级转移,由教学管理人员转移给教师,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实现评价主体的变革。

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专业技能课评价方式建议如下:

①职业素养评价。专业技能课学习需与相应岗位对应,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与职场要求对应,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纳入评价。

②职业技能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基本技能掌握与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学习能力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与技能迁移能力。

上述三类评价可采用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综合评价方式;评价过程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4  展望

为实现技工院校向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将进一步研究把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探索融入的思政内容、方式方法、找准融入的契合点,并编入课程标准,形成评价要求与制度。学院也将进一步结合当地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考虑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教学质量,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贡献应有的社会力量。

参考文献:

[1]席东梅,任占营,徐刚.支撑国家战略:做强“中国制造”的职教担当——职业教育支撑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座谈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30-37.

[2]谢佩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3D打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8):6-8.

[3]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70-71.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