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类型分析网络舆论

2020-09-10周铭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舆论引导

摘要:网络舆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其传播主体也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而愈加庞大。本文对网络舆论的传播主体进行分类,研究不同传播主体在网络舆论传播中的作用,并根据不同主体的特性提出对网络舆论引导的不同建议。

关键词:网络舆论;传播主体;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053-02

一、当今网络舆论特点

网络舆论首先是依托于互联网的,由于互联网的技术赋权,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网络舆论具有其特殊性。

(一)网络舆论主体具有隐蔽性和广泛性

互联网上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匿名性,传者与受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职业、年龄等信息均被隐藏起来。隐蔽性的特点使人有更多的安全感,意味着不用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关系有过多的担忧,因此他们在发表言论的时候觉得代价减少了,更方便表达本身的意愿。

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表达自身的意见,讲述他们的想法、愿景。中国的大部分人口都会上网,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舆论主体,广泛分布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

(二)网络舆论传播的快速性

之前传统舆论的形成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一段发酵期,而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打破了传统的局限,使网络舆论的发酵期大幅度缩短。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在新闻发生地的网民可以通过移动端快速发布文字或视频信息,再经过用户基数巨大的社交媒体快速传播,引发讨论,这一过程甚至用不了几个小时[1]。

(三)网络舆论内容的冲突性

能够引发网络舆论的事件相对来说是具有冲突性的,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魏则西事件”,这个事件涉及百度竞价黑幕、医患纠纷等社会争议性强的矛盾问题,并且还涉及社会伦理道德,因此引起了社会上的共同探讨并出现意见一致的氛围,产生了共鸣效果,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内容是有冲突性的。

(四)网络舆论具有非理性和阶段性

反转在网络舆论事件中时有发生,刚开始网民会将矛头对向舆论事件中的一方,并非理性地去批判,但随着事件真相的一步步还原,网民又纷纷转向,舆论形成逆反态势。由于网络舆论具有隐蔽性,信息传播相对自由和随性,受制于信息渠道和事件局限等影响,网络舆论常常处于非理性的状态。而网络舆论的反转大多是由于网络信息碎片化,现在是“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些为了抢新闻的媒体常发布一些有争议性的没有核实的碎片化信息,而受众一旦形成了对某个事件的最初印象,对事件的判断改变并不依靠思考事实本身,多需要靠新出现爆料来扭转舆论的走向,呈現出阶段性特征[2]。

二、网络舆论传播主体分类及其作用

传播主体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产生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网络舆论的传播主体能够有效进行自我表达,有自主意识,并且有不同的影响力。本文将网络舆论传播主体划分为四个类型:政府、“意见领袖”、网络媒体、一般网民。

(一)政府

政府在社会生活里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网络舆论的传播主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对网络舆论也逐渐重视起来,在各级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务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政府还是网络舆论事件的参与者,并且是掌握全面信息的组织,网络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与政府有密切关系。

而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政府对网络舆论传播的作用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能引起网民重视的。政府自身角色使得其可以直接向受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维护社会规范,政府通过不停地宣传各行各业的模范来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思想观念。尤其是对于关乎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网络舆论,政府的正面引导和对舆论引导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意见领袖”

在网络舆论的传播中,“意见领袖”多指在某个领域精通、有声望,能给他人提供信息、意见的角色,在网络舆论的传播中,有些“意见领袖”是社会知名人士,有些则隐匿在网民中,他们都会在一些事件中表达自身的建议。

近些年,“微博大V”有一定知名度,能够利用其影响力来发表言论,进而引起关注。但是在某些时候,他们也会成为网络舆论中谣言的推手甚至是投机者。而社会中的专业人士和一些“草根意见领袖”也会在网络舆论中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专业人士大多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责任感,对于一些网络舆论事件,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专业意见,比如“丁香医生”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论中,就从专业角度发表意见,平息了一些谣言。而“草根意见领袖”大多关注社会生活,平常并不活跃,直到遇到有关问题才会表达意见,并得到网民的认同。而如明星、网红、媒体人这些“意见领袖”,多是因为自身有更加便利的媒体资源,有较高的影响力,经过他们转发、点赞、评论的网络事件会扩散得更快速。

(三)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主要是网络上的新闻媒体,包括部分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本和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和客户端。接触网络的人,绝大部分都会接触网络媒体,因此网络媒体是网络舆论传播中的主要方。

网络媒体利用自身的便利性,能够在事件发生初期接触并发布消息,是政府和群众间的桥梁,可以传达政府决策,也能传达群众的声音,因此网络媒体可以引导舆论,缓解社会矛盾,安抚民众。同时,网络媒体也是网络舆论话题的引爆者,有些网络媒体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抢新闻夺眼球忽略事实,利用社会矛盾制造新闻和舆论话题,加上自身传播快速,容易引发舆论,会使群众不信任政府,危害社会稳定。

(四)一般网民

一般网民是网络舆论传播中最基础的传播主体。如果在网络中没有一般网民的参与,那么网络舆论就不会集合并产生影响。一般网民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增强,但因为网民的整体结构偏年轻化,网络舆论中的一般网民出现兴趣化、盲目跟随的现象。而一般网民也是网络舆论事件的推动者,当其意见结合起来并发展为民意的时候,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网络舆论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对网络舆论加强引导,强化正面影响,削弱负面影响。

(一)政府加强网络舆论主阵地建设

政府作为网络舆论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必须建设网络舆论主阵地,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政府需要在第一时间回应人民群众和媒体,当热点事件发生时,网络平台如果注意到该热点,要特别当心。因互联网的交互性,其很快就会在网络上疯传,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中,大量的转发使得传播范围急速扩大。正因如此,谣言传播的地方主要为微博和微信,热点事件发生时真实客观消息的传播总会慢于微博和微信上相对片面的消息,部分民众会偏听偏信。因此,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公布网民关心的重点问题的消息和进展情况,积极对热点事件作出研判,有目的、主动地引导网络舆论。同时,要加强有关网络舆论的专业人才培养,政府的政务微博、微信和客户端这些基本网络平台存在运营个人化、意见发表官僚化、服务意识差等现象,这些现象亟须改善。同时,由于网络舆论具有非理性特征,所以在通过引导的方式无法解决网络舆论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要加强网络相关立法,有效改善网络环境[3]。

(二)提高对“意见领袖”的关注

“意见领袖”多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他们在互联网中的言行都反映了某个阶层的思想动态,我们需要在宏观上掌握这些思想动态,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会起到良性作用。如今,要加快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对于网络舆论中影响力高、传播范围广、活跃度高的“意见领袖”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研判,并不断观察,从而掌握其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更好地促进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开展。

(三)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引领

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网络媒体充当着多个角色,在某些时候,面对利益的诱惑和激烈的竞争,网络媒体在某些热点事件的报道中会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不但会影响社会和谐,更不利于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因此,对网络媒体要进行加强引领,培养政治意识,规范行为,培养网络媒体对舆论监督和良性引导的责任感[4]。

(四)加强对一般网民价值观的引领

网民调查报告显示,网络主力军是青年群体,其中部分年轻网民容易激动和偏激,不能理性地包容网络中的思想。因此,需要对年轻网民加强理性的教育,加强历史教育,帮助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并引导其树立主流价值观。价值观关系到人们看待事物、社会的基本观念,当人们对某件事情的惯性想法形成后,就很难再次改变,因此必须提高年轻网民的理性思辨相关能力,引导网民理性思考。同时在社会生活中,对网民群体要加强模范人物宣传,这些模范角色可以为网民提供行为范式,供网民参考学习,培养其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促进网络舆论良性发展。

四、结语

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舆论,传播主体广泛,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舆论传播主体,分析了他们对网络舆论的作用,并针对4种网络舆论传播主体提出了不同的网络舆论引导建议。

参考文献:

[1] 齐曼丹.新媒体舆论波及其运动规律分析[J].今传媒,2016(7):15.

[2] 张蔓丽.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传播与舆论引导途径研究——以自媒体网络研究为例[J].安徽文学,2017(3):94.

[3] 王福.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现状及正确引导策略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2):75.

[4] 王光辉,刘怡君.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蔓延扩散效应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7):120.

作者简介:周铭(1995—),女,山东日照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新闻实务。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舆论引导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