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

2020-09-10刘凤龙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7期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小学

刘凤龙

摘要: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大力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在不停地做出改变。从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到对各种图形的介绍,再到高年级的数学运用题,学习的困难程度不断加深,既是由简单的基础知识进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开发学生大脑的过程。基于此,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较強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效率,也能在考试中帮助学生顺利审清题意、形成解题思路、最终获得理想的解题效率。因此,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革新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以帮助学生顺利解题,获得更高的学习水平。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阻碍学生积极性的提升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主要的教育模式,但传统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想要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应用题主要是从教材和课后练习册中选取的,习题的类型和思路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各种测验和考试中,选取的应用题大多都是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的,有限的应用题无法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也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对应用题解答没有兴趣,解题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二)基础知识不牢固

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对于一些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并不是非常牢固。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解题困难,结合以往的知识点容易产生混淆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接下来展开解题活动的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策略

(一)发散学生思维,一题多解

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许多题目的方法都不止一种,许多同类型的题目也可以继续划分为不同解法的题目,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切入点去解答,去诠释。这种将单一的思维模式变为多维思考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教师也不能直白了当地将题目的答案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只会让学生懒得思考,习惯性地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自然也无法记到脑子里,下次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依旧无法做到运用多种方法解答。教师要做的,就是简简单单地提示,帮助学生圈画出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去联想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或与之相似的题目,可以不必一次就答对到点子上。

(二)加入生活化的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数学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答能力。教师在讲解了教材中的内容之后,也可以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一些例子。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应用题的魅力,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计算物体面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展示课本上的例题: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就可以让自己动手做一做,拿着边长是一厘米的正方形进行拼接,拼成题目要求的长方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建立起来立体的思维,从而明白长方形的构成方式,也就是长乘宽。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计算一下教室的面积。因为教室里面一般都会铺地板,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再根据地板的数量去得出最后的答案。这样多样化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很好地发散他们的思维。

(三)帮助学生养成检验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告诉学生注意检验,但很少有学生当回事,在解答完问题之后,很少会有学生主动检验,部分学生即使进行了检验,检验的态度也不认真,无法通过检验找出自己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检验方法,提升检验的效率。例如一道非常简单的应用题:“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学生想要举办迎国庆的庆祝活动,需要使用90cm的彩带系上蝴蝶结,班级里的彩带长5.7m,能够制作出几个蝴蝶结?还会剩下多少彩带?”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然后用5.7÷0.9就可以了,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计算错误了。一些学生将答案写成了5.7÷0.9=6……3(米)。在老师要求学生进行检验之后,学生发现余数3米明显大于0.9米,还可以制作好几条彩带呢,答案肯定是不对的。同学们将余数的单位计算错了,实际上余数是0.3米,就是这一点点的误差,导致整道应用题都错了。在对应用题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细心,通过实际的应用题案例,帮助同学们意识到了检验的重要性,并且养成了良好的检验习惯,在以后的应用题解答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倡导将计算和问题结合起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应该强调读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误区,从而引导学生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对于一些典型的题目要重点理解,之后再逐渐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0):74.

[2]何中华.浅议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82.

[3]王聪忠.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71.

猜你喜欢

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小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初探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