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2020-09-10应夏薇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7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

应夏薇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行业的各种限制,而且对于人才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高职院校进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阻碍了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职金融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就需要针对这一现状,及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决策略,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复合型金融人才。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现状

在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尤其是对于金融人才的要求,急需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市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高强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创新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就需要融入互联网思维,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才能提高就业率,推动高职院校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1缺乏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为很多行业都带来了一些挑战与机遇。为了不被时代的浪潮推翻,很多行业都展开了转型变革,实现了网络化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传统的金融行业,也加入到转型变革的行列中,因此有了互联网金融的全新时代。然而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对于金融专业的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互联网思维,还是市场营销能力,都是金融专业人才,必须学习与具备的能力。这样才能借助互联网进行工资,进行风险的识别、管控,将更多的金融产品提供给广大消费者,为客户带来个性化、优质化的服务,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1]。可见,只有做到主动出击,应对风险,才能拓展业务,获得发展。因此金融行业,就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具有互联网思维、市场营销能力、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发挥自身特长,推动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仍旧停留在理论教学上,且理论与实践脱离,很难为社会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

1.2高校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现阶段,高校的金融专业人才供给,远远无法满足社会与市场的岗位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行业,不仅需要大量人才,而且需要高素质人才,因此才会有很大的人才缺口[2]。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为理论与技能并重、网络风险管理与营销并重的复合型人才,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方面,高校虽然在努力适应着市场变化,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改革。但是由于改革力度不足,仍旧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因此很难培养出一大批复合型人才,只有少数人才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习实训基地等,导致学生兴趣与积极性低下,职业理想发生转变,导致金融专业的人才大量流失,无法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的盛行下,为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既带来了一些挑战,也带来了一些优势。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优质人才,就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背景,进行教学的改革转型。

2.1融入互联网思维,转变教学理念

互联网思维与市场营销能力,都是高职金融专业,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之一。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就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第一步,要对当地的金融行业发展动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步,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详细分析。要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等,全面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中。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展开针对性、专业化教学,为学生定期推送金融行业的发展动态。此外,还要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到每一节课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与目标,并为此不断奋斗[3]。第三步,要立足于金融专业的学科,加大市场营销、互联网技术、实践探究等渗透。带领学生在实际操作与体验中,具备高强的金融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市场洞察与服务意识,能够灵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只有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注重实践体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立足互联网平台,创新教学方法

只有展开多元、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点燃学生激情与热情,成为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立足于互联网平台,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第一步,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素质与经验并重。然后遵循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来明确教学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依据互联网平台,定期推送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渗透金融行业需要的技能与要求,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信息化、数据化教学。第二步,可以立足于互联网平台,进行比赛竞赛活动的开展,来丰富教学方法。无论是知识竞赛,还是技能竞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竞争心,鼓励学生不断挖掘自身优势,不断弥补自身不足,不断获得提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比赛竞赛,还能够带领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岗位,培养自身的实践操作、创新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第三步,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引入实际生活的相关知识,引入热点话题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金融行业的信息。生活中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能够拉近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声画结合、动静结合、图文结合等方式,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明确金融行业的岗位工作需求,来不断提升自我,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2.3实现多学科融合,优化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大批复合型金融人才,还需要实现多学科的融合,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来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步,金融专业的学科知识,涉及面非常广,因此必须进行课程的不断整合与优化,展开阶段化教学,一步步带领学生获得提升。可以通过选修与必修的方式,将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商业运行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也可以将数学、统计学、职业生涯规划、市场营销等课程,穿插在金融专业教学中,带领学生从多个方面,获取知识,强化能力。第二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线课堂、微课、慕课等,展开互联网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元丰富的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动态,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操作,都可以通過互联网进行现场模拟,或者利用VR技术,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展开实际的金融操作。通过不断的思考、交流、探究、体验,来找出自身不足,挖掘他人优势,获得共同进步。第三步,在学生学习动态的跟踪中,还要通过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展开多元化教学评价。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更多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与参考依据。比如可以借助网络打分、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评价结合,创建一个开放式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能力、金融专业的改革情况,实现全面了解。

2.4展开多方面合作,引进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国外的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第一步,可以与当地的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共同制定教学目标,研发教材,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结合下,来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提高高校的工、学、研实力。第二步,可以与国外的金融专业院校、金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且定期展开国际上的交流、互动,丰富学生的经验,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第三步,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专家讲坛、知名企业授课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成为一名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院校只有紧跟时代发展,进行不断创新改革,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需要通过融入互联网思维,转变教学理念;立足互联网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多学科融合,优化教学体系;展开多方面合作,引进校企合作等策略,来提高金融专业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盛.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商情,2020,(20):266-267.

[2]邹茵.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趋势研究[J].发展研究,2019,(11):95-100.

[3]陈意新.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4):156-158.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