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2016-12-27金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2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学习能力新常态

金敏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技能性人才,而是大批拔尖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及为生产服务的一线技术技能性人才,而作为培养一线技术性人才的职业教育更应主动迎合这种“新常态”,打造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培养出能够将大量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先进技术转移、扩散和转化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新常态;金融专业;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 3198.2016.22.080

1 解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1.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或社会目的,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在教育上,创新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理解和产生对自身而言的新见解、新思想、新办法、甚至发明新事物的能力。在职业上,创新能力表现为不仅要有岗位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够随着岗位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适应岗位,具有岗位迁移的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1.2 学习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能力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是一种可迁移的、对职业发展有持续影响力的一种基础性能力,创新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知识的重构,创新能力不是体现在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个性张扬等方面,而是建立在相关知识的获取、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并内化知识、重构知识结构,并能够随着新知识的变化而寻找出新问题解决的方法。

1.3 创新能力是提升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

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指一个人具备的有利于在某一职业方面成功的能力素质总和,包括个体具备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在不同经济时期,经济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经济处在转型期,经济呈现出新特点,“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经济形态,各行业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此经济形态下,创新能力则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

2 剖析经济新常态下人才供求矛盾

2.1 新常态经济对人才的诉求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点,即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经济发展由要素、投资拉动转为创新拉动,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创新型人才。“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整合于经济社会领域之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面对这种新形态,经济中更需要大批拔尖的创新性人才,需求数以亿计的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及为生产服务的一线技术技能性人才,将大量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先进技术的转移、扩散和转化的应用。因此,我们的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这种经济新常态,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2 高职校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分析

2.2.1 从就业现状,分析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金融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数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相较其它专业来说,就业的方向比较单一,主要是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除此之外,还有财务公司、担保机构、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纵观最近几年金融专业学生就业的情况,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每年都来招人,但入职的学生却相当少,造成这种就业不对口困境的原因在于:经济转型期,高职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相脱轨。新常态下,企业对人才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就是企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劳动者,不仅要具备首岗适应能力,而且还要有岗迁移能力及岗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则是单一的技术型能力,这种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金融行业岗位的需要,因而出现了就业的困境,这种就业困境则说明当前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高。

2.2.2 从专业知识、从业经历的层面,分析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获取大量的专业知识并内化知识,进而建构起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为创新活动提供理论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依靠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学生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知识,但由于专业特性及自身的特点,学生们愿意储备专业以外的知识点,如娱乐、游戏等方面,面对大量的专业知识他们不感兴趣,形成的理论知识面窄的局面;或者部分学生获取了专业知识,但对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把握的不够深刻,达不到创新活动所要求的知识层面。

大量的从业经验也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职校生没有任何金融行业的从业经历,就是课外的兼职活动也是与金融行业无关的。因此,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缺乏专业知识、从业经验,创新的前提条件不具备,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

2.2.3 从创新意识的角度,分析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不高,关键是他们缺乏创新的意识、勇气、信心和毅力。经济转型期,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在银行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如有信贷压力、有信用卡的压力、有业绩考核的压力、技能末位淘汰的压力等各种压力,在这种现状下,很大一部分金融专业的学生不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主动适应岗位的变化,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是选择逃避,有机会进到银行工作也不去,反而流向其它的行业;部分高职生就是进入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不具备创新能力,不具备岗位迁移能力,也是长时间留在基层柜面,重复做些机械性工作,很难有职业发展的空间。

3 提高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新经济形态下,需要大批拔尖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及为生产服务的一线技术技能性人才,目前,高职生的现状是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低下,面对这种矛盾,作为培养一线技术性人才的职业教育应主动迎合这种“新常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担负起技术创新型性人才培养的重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

3.1 激发高职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好奇心的激发与意志力的锻炼,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丰富性及强度均超过其内部学习动机,因而,激发高职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3.1.1 借助互联网,推动情境教学,激发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场景加以模拟,提炼和加工以后运用到课堂上,由“境”生“情”,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产生职业认同感。如在模拟“证券开户”时,设计场景——证券交易大厅,给学生角色定位——投资者与柜面操作人员,岗位流程操作——资料审核、阅读风险提示书、签字、退还资料、完成开户。这个过程若以可视化的形式做成微课,动态地呈现“证券开启”的流程,不仅仅会提升学生的兴趣,更突出了教学的职业化特点,生动地再现了岗位工作场景,更会激发自主性学习兴趣,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1.2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新模式——翻转课堂,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实行课前自主性学习以获取知识,课堂上与老师交流、互动,内化知识,此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基础。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带来了教育上的创新,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录制MOOC课等形式传授知识,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僵硬化及专业的枯燥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翻转课堂成为了可能,并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课,不断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3.2 培养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主宰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面对这种变化,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教师要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引导者,才能带领学生探索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与评价中,也要采取多种形式,考核与评价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实施实践教学,强化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培养创新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践是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认知结构不断优化,从而能够娴熟地应用已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是让创新能力落地的一个过程。

实践教学是改变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实践性学习的平台,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内容重点与难点、课堂效果的评价、作业的布置都让学生自己确定,创新能力就是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起来。

校企合作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之间的对接,企业先进工艺和实践环境会给学生带来感性的认识和实战演练的机会,在这个对接过程中,将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过程。

3.4 改革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课程体系由学科型向工学结合型转变,课程内容由知识型向基于工作过程转变,教学方法由考试导向型向职业资格证书导向型转变,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造了平台。

3.5 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新氛围,让人类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涵养,增强学生对专业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和领悟能力,进行较高层次的知识整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杭国英,平若媛,龙阳.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8,(10).

[2]陈琳.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内涵、培养误区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3]刘晓波,谢洪兰,朱静.高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J].2010,(9).

[4]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 11 10.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学习能力新常态
模拟银行实训平台的发展探究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