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野外生存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2020-09-10郭笑凯解晓政石永红

体育时空 2020年5期
关键词:可行性

郭笑凯 解晓政 石永红

中图分类号:G89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3-013-02

摘  要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门新拓展的高校体育课程,目前已被引入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与其它体育课程相比,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设施设备、评价内容与标准等方面,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区别。目前,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还没有系统、完整、科学和规范化的大纲、教材,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关键词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野外生存体育课程  可行性

一、选题依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一“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綜合实践活动在反复论证和认真准备的基础上,于2002年7月中旬拉开帷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北林业大学和浙江大学所大学14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行,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已被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教育部计划从2007年7月开始,在全国各高校推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姜丽等人认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是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手段,开发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内容是深化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全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还没有系统、完整和规范化的大纲、教材,尚处于实验探究阶段。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与其它体育课程相比,在课程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设施、评价内容与标准等方面,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区别。因此,符合课程知识结构与功能特点,各高校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科学的课程教学设计,将为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各高校的推广和实践奠定基础。

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概念的研究

通过查阅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相关文献和书籍,显示只有个别学者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进行界定和释义。最具代表性并被广泛引用是张惠红等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释义。张慧红认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的情况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的生活能力的训练”。此外,李小英在张慧红的研究基础之上,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概念进行了发展,认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居住环境,如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复杂地形区域内,在缺少提供生命所赖以维持生存的外部物质,个人或集体依靠自身努力,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及近似人为营造的环境条件下,保存和维持生命延续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因有些学者对类似概念进行界定,王慧丽将野外生存定义为“人在食宿无着落的野外环境中的求生”。梁传成、梁传声把野外生存理解为“人类在非生活环境下,最大限度地维持生命力的行为”。

三、野外生存生活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起源与发展的问题,学术界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观点。特别是在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发展问题更是如此。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野外生存生活活动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有一个事实是毋需质疑的,人类最初一定是生活在野外环境之中的。人类的祖先依靠不断强化的野外生存生活本领繁衍生息,也因此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从广义上讲,人类祖先的原始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标准的野外生存生活活动。他们生活在原始的自然环境里,掌握茹毛饮血、营木为巢、钻木取火等野外生存生活技巧。人类祖先在学习这些手段和方法的实践过程就是最初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野外生存生活活动不再像我们的祖先那样,单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被动的从事野外生存生活活动而是更多的转化为为了身心健康、磨练意志、寻求新的运动体验而主动开展的一种户外体育活动。

四、探险活动对野外生存生活活动影响的研究

探险活动本身既充满了刺激、神秘之处又危险处处、困难重重。在探险过程中,死亡和危险随时都会降临在每一位探险队员身上。然而人们的探险热情并没有因为探险带来种种困难和危险而降低,却大有前赴后继、逐渐升温的趋势。如今,很多著名探险地带在适合探险的季节里,往往人满为患。被称作“死亡地带”的罗布泊,近年来不得不采取提高收费标准的方式来压缩与日俱增的前来进行“死亡探险”的发烧友们。

五、我国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开展形式与发展趋势

野外生存生活在我国民间开展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但是从本世纪初才真正大规模的开展。根据组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不同机构和活动目的,把国内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分为三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开展形式和发展趋势分别进行阐述。这样便于我们研究不同类别之间的问题,而不至于因区分不明产生学术研究和实践的冲突。

六、我国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开展建议

在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本研究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环境多变、教学内容多样,在高校开展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保障。因此,建立由安全管理、安全监控、应急救援、风险保障组成的课程安全体系尤为必要。

七、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硬件建设

野外生存生活活动开展时间不长,场地的建设还不够体系化、专业化和学科化,目前尚还处于模仿建设阶段。课程内容体系涉及攀岩和速降,如果盲目模仿少数学校开设攀岩课程场地建设经验,不仅需要投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的经费,而且建成的场地可能远远超出课程对于场地的要求,造成资源的浪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场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场地建设不应追求过大过全,应该首先考虑充分开发学校现有可用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能够满足现有教学并未扩大教学规模适当留有余地就足够了。华中农业大学在实施攀岩教学时,利用了校园内狮子山的自然岩壁实施速降教学内容时,利用了第二体育场的主看台两侧的墙壁,顺利的完成了攀岩和速降科目的教学工作。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器材设施的多样性。其中野外宿营装备就必须包括帐篷、睡袋、防潮垫、炉具;绳索技术装备必须包括安全带、动力绳、静力绳、扁带、主锁、上升器、下降器等。这些教学器材装备大多是消耗品,不仅需要前期投资,还需要在器材维护上投入经费。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器材装备的准备上,开设课程前期需要对所需器材的数量有准确的判断,既要能保证正常教学的进行,还要减少不必要的盲目投资。

八、结论与建议

现状分析表明,大学生缺乏野外生存生活能力,具备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经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验,实现了既定课程目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较实验前出现显著性差异,以校园为主体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开发了体育课程的时空资源,根据学生专业学科需要设置体育课程效果显著。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部分课程内容对学生体能要求较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考虑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建议将专项体能训练化整为零,合理分布与每次教学课中。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环境多变、教学内容多样,在高校开展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保障。因此,建立由安全管理、安全监控、应急救援、风险保障组成的课程安全体系尤为必要。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教师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在不具备教学师资的情况下贸然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不仅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还会留下意外事故出现的隐患。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活动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许多研究过高的夸大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价值,过高的期待不仅会误导学生也会损害教师的积极性。采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的开展,以负责任的态度引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该课程良好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丽,吴秋娟.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72-75.

[2]张慧红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小英.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对大学生健康的实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王慧丽.高校体育教学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8(3):112-113.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超声滚压处理提高30CrNiMo8钢疲劳性能可行性的研究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预见“小盒子空间”与其可行性的探讨
我国批准2005年海牙公约可行性问题的思考
基于ETC卡的“多卡合一”可行性探析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