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三大球”背景下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9-10孙愷雨邓伟李游

体育风尚 2020年3期
关键词:排球运动四川省可持续发展

孙愷雨 邓伟 李游

摘要: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对专家教练访谈、案例对比分析、数据采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四川省12所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进行调查研究,对不同等级的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制约四川青少年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我省排球运动发展态势良好的案例,以供借鉴。

关键词:三大球背景;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四川排球是四川体育的标杆,20世纪80年代,四川男排和女排是我国著名的老牌甲级球队。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转型,各种因素对排球运动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以至于四川排球逐渐陷入低谷。2009年济南第十一届全运会失利后,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四川4个组别参赛却仅有四川女排获得了第 8 名。在2013-2014 赛季联赛,四川男、女排更是为了保级一直挣扎到联赛末段,而 2014-2015 赛季的联赛四川女排更是跌入低谷。四川排球的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透过现象看本质,四川排球出现的滑坡在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发展出现了“危机”,可持续发展“链条”出现了“断点”。

为了保持竞技项目的繁荣,必须培养强大的后备人才队伍,而青少年排球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第一,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使排球运动在数量、质量和时间维度上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协调发展,提高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人们对排球运动的需求。第二,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受到一定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青少年排球运动有其独特的逻辑层次、构成要素和体系结构。第三,实现青少年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过程是从数量、质量、时间三个维度对体系结构和要素进行全面的调控,实现和谐发展。通过对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希望对青少年排球运动的根本性改革有所帮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四川省现有的2所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都新都升庵中学、绵阳东辰国际中学以及自贡市一中,攀枝花市七中等其他10所四川省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运用中国知网的论文、教育理论书籍、报刊等资料,对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选择资料,寻求实践案例和理论支持。并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可行性、关键概念外延和内涵进行较为准确的界定,同时运用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采访四川省排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采访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和管理人员以及优秀运动员,进一步了解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发展情况,为本篇论文提供重要依据和相关数据。

3.比较分析法

本文严格按照比较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对比较内容进行设计,对15所全国及四川省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进行对比,通过对对比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对各项数据通过软件细致剖析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建议。

4.数理统计法

通过汇集所获取的资料和信息,并将其一一录入电脑,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然后采用exce12007和spssl9.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支撑本研究的理论观点。

5.逻辑分析法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和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

6.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相关的数据。首先,我们深入分析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绵阳。第二,对“国家体制”模式和目前较为科学的“教体结合”模式下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和输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三、结果与分析

(一)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发展现状

通过对四川省青少年排球的调查后发现,四川省青少年排球队伍的分布极不均衡。大体上讲,男、女队分别达到30支左右,一共60支左右的排球运动队伍,但是成都、宜宾、绵阳、自贡等市各拥有20多支队伍。四川省一共包括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1个地级单位,仅有15个地市拥有排球运动队伍,甚至优秀运动员全都集结于成都、绵阳、宜宾、自贡等市,其他城市几乎无从发展,几乎看不到排球运动的影子。虽然乐山、江油、攀枝花、射洪等城市也有一些排球运动队伍,但是得不到当地体育局的足够重视,再加上家长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些地方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发展极为缓慢,更别提得到系统的、全面的培养。

(二)四川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情况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四川省现有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5个,其中包含2个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几乎包含了所有排球开展较好的市区。

1.运动员基本素质以及选材情况

目前排球虽与足球、篮球同为“三大球”,但在项目普及程度、群众基础、学生参与热情、家长支持等方面与足球、篮球存在较大差距,这其中篮球还在与排球争抢人才,導致四川排球后备人才匮乏。在结束的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排球项目比赛中,女排队员身高普遍在170-176厘米左右,男排在185-190厘米左右,这方面与国内山东、江苏、辽宁等排球强省差距较大。四川省排球后备人才的身体素质远远达不到《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大纲》的标准,这无疑不利于四川省竞技排球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近年来四川省竞技排球水平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储备情况以及队员输送情况

尽管本省输送的队员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但基层教练员的输送积极性还未能充分的调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激励不够。同时在对所输送队员回市州参加省比赛方面存在政策限制,挫伤了教练员输送队员的积极性。

3.排球项目教练员团队建设及管理情况

全国排球先进省市基层训练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市州地区体校承担基层排球训练,教练员主要来自于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四川省基层体校目前排球队寥寥无几,基层排球队几乎全部在各中小学。全省15个市州有60多支排球队开展训练,教练员基本是由中小学体育教师担(兼)任,大多没有排球专业训练经历,加上边教学边训练,训练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还受到“学与练”方面的矛盾与冲突,系统训练时间受到制约,另外部分学校还受到场地、器材、经费、选材(严重不足)等因素制约。

4.比赛赛制设置及参赛情况

在《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中,不同年龄组青少年运动员会有不同参赛场数,这一切都有明确的规定。大体上讲,在三个年龄级别中,U14年龄组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不能少于30场比赛,U16年龄组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不能少于40场比赛,U18年龄组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不能少于50场比赛。目前,四川省青少年竞技排球各队伍的年总比赛场次不足20场,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满足不了青少年对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要求,对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赛制进行改革已刻不容缓。

5.四川青少年排球发展的外部环境

现在学生运动员可选择打球的渠道较多,其中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学生和家长的主要选择。由于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冲击,高校與专业队之间的人才竞争越发白热化,省内那些有身高、有天赋的学生运动员不愿意选择进专业队而选择高校,导致很多优秀人才流失。与高校相比我们现在的专业队模式没有丝毫的优势且处处受限,如大体协关于注册方面的限制,使得学习成绩稍好的学生与家长一听到在专业队训练、比赛需要在总局注册,担心不能参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入学而选择了放弃,所以体教如何有效的融合,实现后备人才资源共享,更需要体育和教育部门间的沟通,给予政策保障。

(三)制约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归类分析

当前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到了政策类因素、人力类因素、管理类因素、环境类因素等因素的影响。要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必须将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作为突破口。四川省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不完善,一些排球发展相对落后的市、州没有高水平的排球后备人才基地。通过对四川省排球管理中心的相关领导进行访谈,目前四川省开展排球项目的市州共有十五个,按照开展普及程度、参与学校数量、教练和运动员人数、竞技水平等指标进行划分可将各市州分为四档,第一档:成都、绵阳、自贡、资阳、内江;第二档:宜宾、遂宁、南充、德阳;第三档:攀枝花、广元、广安;第四档:泸州、达州、乐山。四川基层排球项目虽然有十五个市州开展,但各地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不充分,水平参差不齐,第一档与第四档的差距相当大。在政策制定、人力资源配置、科学管理、家长和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是制约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发展的普遍因素。

四、评价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为了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发展群众性排球运动、竞技排球体育水平和青少年排球产业的发展,三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相互配合。群众性排球运动是青少年排球运动和产业竞争的基础。青少年排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青少年排球大众化和青少年排球产业的发展。青少年排球产业开发效益的提高为青少年竞技排球运动和群众性排球运动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本文认为四川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体系包括三个子系统:大众(群众)排球、青少年竞技排球与青少年排球产业发展。三个子系统在数量、质量、时间三个维度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四川省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见图1)。

本文认为,四川青少年排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大众(群众)排球、青少年竞技排球与青少年排球产业发展三个子系统在数量、质量、时间三个维度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数量维度代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三个子系统在数量上的变化。质量维度反映了三个子系统的结构和比例变化,反映了质量变化的健康程度。时间维度代表了三个子系统的稳定性,反映了四川青少年排球运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持久性。

五、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选材和合理的选拔机制

促进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事业的发展,大力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是根本,而这一切需要从科学的选材做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实际上,四川省排管中心以及各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应当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特点出发,以优秀运动员的评价指标为依据,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青少年,科学地建立最适用于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拔方式,并且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用科技力量来培养优秀人,为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后备人才提供科技支撑。最后,建立切实可行的青少年运动员选拔与跟踪机制,密切监控他们的成长过程,以便实时掌握其排球竞技能力,从而形成动态的、长效的排球运动员选拔机制,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成才比例。

(二)建立完善四川青少年排球后备力量科学全面输送机制

在“举国体制”下,四川排球运动水平提高很快,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排球人才,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地区政府对其他新兴运动项目的投入越来越多,逐渐削弱了对排球运动的投资力度,以至于排球运动得不到重视而萎靡不振,多地体校在排球运动发展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出现了空白。正因为如此,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的人数也不断减少,因为运动员看不到排球的前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然会放弃。此外,排球作为一项重要的奥运项目,中国女排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本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当前四川排球项目依然处于停滞状态,未能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仅排球人才培养体制落后,排球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改革也相当滞后,直接导致四川排球运动的整体水平一落千丈。为此,要想打破体校输送的单一模式,必须大力推进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社会化进程,形成青少年排球的产业。扩大基础训练人数,打实基础,不断发现和培养排球运动后备人才。

(三)推动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赛制的完善,增加青少年运动员的排球比赛经验

从某种程度上讲,只要每年增加排球比赛的次数,逐步达到《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大纲》规定的年度青少年运动员比赛次数,充分发挥“以赛代练”的作用,才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运动素质。

(四)健全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

为了实现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升学和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省能够为青少年提供的保障机制相对较少,这已经成为挫伤青少年参与竞技体育积极性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四川省、市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保驾护航,可以从持续完善《运动员伤残保险保障制度》和《运动医疗保险制度》抓起,同时科学合理地为退役运动员安排去向,帮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如此一来,运动员的家长也会放心地让孩子们参与排球运动,鼓励孩子们再接再厉,必将为四川排球提供强有力的后备人才。

六、结语

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在选材、训练、竞赛以及解决学训练矛盾等方面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水平。四川排球管理中心应帮助更多学校建设成为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四川省排球运动储备足够的后备人才,同时要促进青少年排球竞赛制度的完善,增加青少年排球比赛经验,加强地区间青少年排球交流机会。完善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社会保障、招生就业制度,积极开拓保险市场。建立四川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专项保险机制,為运动员,包括因伤病需要提前退役的运动员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通过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我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将沿着高效、高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殊,黄绵成.四川省基层排球教练现状调查及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 (2):67-69.

[2] 侯海波,李桂华,宋守训等. 国外竞技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2005 (8).

[3]四川排球运动发展规划(2014—2021 年).

[4] 杨再淮.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上海体育学院,2002:9.

[5]李红艳,黄善球.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 (1):21-27.

[6] 金玉,潘绍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 体育与科学,2006 (6):19-23.

(通讯作者:李游)

猜你喜欢

排球运动四川省可持续发展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排球运动的耗能特点及训练方式探析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排球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