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声”处读《促织》

2020-09-10王蕴琦

启迪·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读思考

摘要:相比动听的说书版《促织》,或者是如临其境的动画片版《促织》,我更倾向于在私人空间里读《促织》。对于在私人空间阅读,更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我想,是着迷于其“无声”之处吧。

关键词:阅读 思考

于“无声”处读《促织》,是和作者跨越时空的约会。首先,私人空间所谓“私人”那便是没有旁人的场所,进而也就不易为周围盛大繁杂的事物所打扰,作者更能够靜下心来在这个无嘈杂之声的安静的空间里阅读,这是从我的个人阅读习惯及喜爱出发。其次,在私人空间读《促织》看似是一个人的地方,一个人的阅读,实则是和作者蒲松龄来一场“二人行”。《促织》写于清代,又跨越了近代,与今天相距甚远。现代与古代的时空距离始终存在且几乎不可缩小,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形态大相径庭,现代人与古代人看待事物的眼光各有不同,所以说我们很难还原、再现《促织》所描写的场景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对文章的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才能不断地往作者的思想上靠近,从而倾听作者的心声、真正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这样一来,就拉近了我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所以,不如在私人空间里阅读书籍版《促织》,纸质书也好,电子书也罢,文字始终存在,始终跃然于我们眼前;在白纸黑字间,我们不再是站在新时代的这头去眺望古代的那头,不再是坐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去远望久远的古代宫廷,而是我们仿佛在穿越,去听听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评说。然而,说书人一句句说着说着就过了,动画片的字幕一行行放映着也过了,不作停留,都无法达到如上所说的效果。最后,一个人,一个大脑,一本书,私人空间是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使我们的思想避免被他人迁就,我们拥有对文章进行原始思考,一次感悟的机会和权利。时人对文章中部分字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以及分歧,比如说,“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此处“笼”字常被译为“用笼子装”,而有人认为“笼”通“宠”,应译为宠爱。初读时,我们想到的译法大部分只是二者之一,对此,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观点认同感和观点独立性,这一感一性当我们在私人空间里阅读的时候并不容易被破坏。反之,说书和动画片就会对其产生巨大的破坏性,说书讲述着说书人的观点,动画片映出编剧的观点,给了听者或者观众代入感,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左右,甚至是在毫无思考的状态下就予以认同,这样一来,我们就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促织》的阅读和鉴赏之路上并不能走得太远。我们应该在私人空间里阅读,先对文章有了初具雏形的理解和思考过后,再去借鉴材料和他人,得到更全面的理解。

于“无声”处读《促织》,是想象力的“炸裂”。毕飞宇在其小说课里说到,“读《促织》,犹如看苍山绵延,犹如听波涛汹涌”,由此可见该小说的情节有多波澜起伏,曲折生动。《促织》属于志怪小说,其故事具有玄幻性,诸多场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看到,只能依靠想象。“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巫婆适时出现,而后成名按图索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于村东大佛阁得虫,柳暗花明。巫婆的出现让成名收获满满,如此巧合,实为虚幻。“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成名的蟋蟀打败了其他蟋蟀过后,竟然打败了鸡——自己的天敌,实在是出人意料。更为虚幻的是,“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突如其来的小蟋蟀竟是成名儿子的化身。“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全文围绕成名寻促织这一事件密布了各种曲折离奇的情节,形成了一条成名的命运线索,出于幻域,渐入人间,十分具有故事性,虚构色彩浓厚,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文学是需要想象的,同样,感受文学作品,也需要想象。我想,当我们脑洞大开之后,就像坐着过山车穿梭在古代宫廷,穿梭在斗虫现场,身临其境,一定会对《促织》有更深刻的理解吧。

于“无声”处读《促织》,是字里行间的美丽。《促织》通过对一个家庭不幸遭遇和命运跌宕的描写,控诉了当时封建社会压榨百姓的黑暗现实。作为《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其艺术效果显然具有很高的水平。文章中的语言来自民间,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十分的精炼,对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比如,“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其中,“怒”“奔”“跃”“张”“伸”“龁”等动词,将斗虫过程写得细腻逼真、活灵活现。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借用景物衬托。“夫妻向隅,茅舍无烟”便是典型,墙角、茅舍、无烟,死一般的沉寂,冷冰冰的,这是成名的低谷、命运的悲惨、一家的绝望。复杂的情感就这样在短短8个字里精准的展现,亦悲亦伤。文字本身是无声的,它没有说书人的古韵之音,更没有动画里华丽的声音特效,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文字是有力的。阅读过程中,文字带我们巨大的心灵冲击,抓住我们的感官,我们能通过一字一词一句直观的感受多样的感情色彩,或是悲伤或是欣喜。在字里行间的细微之处,在这个无声之处,伴随文字的力量,感受细致入微,感受生动形象,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一屋,一人,一书,于无声处,感受冷暖悲欢,批判腐朽黑暗,于我来说,不失为读《促织》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洪芳.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

王蕴琦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阅读思考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