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文化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0-09-10邵建华

环球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混合式教学互联网+

摘要:本文依托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立足师生共同发展,倡导先学后教、适度翻转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构建符合专业特点、实用性强的数字化资源库,积极探索有效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领域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通过构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服务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入门专业基础课《汽车文化》为抓手,对如何构建标准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汽车文化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國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在规模上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相对于“互联网+”软硬件环境的快速发展,教师从传统教学重构为“互联网+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瓶颈,目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基础课程《汽车文化》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职业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更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若继续延续以往的课程标准,将会出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汽车文化》作为专业先导课程,课程设计、教学目标依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知识点理解上,未能体现专业特色及衔接后续课程与岗位能力拓展,进而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递进。

(二)师资团队结构过于单一以及教学效果两极化

目前课程团队主要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职教师,结构单一,教师虽然每年都有下企业短期实践锻炼经历,但是实际工作经验依然欠缺,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有些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无法衔接时代发展和实现产教融合,致使学生毕业后接受新技能挑战的能力稍弱。此外,同一课程,不同主讲教师,出现教学效果两极化、教学评价相差较大的情况。

(三)课程教学资源传承性与共享度不高

目前本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存在以线下教学为主,以少量微课、微视频为辅,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尚未建立,课程教学资源的传承性不高,且企业参与教学资源共建较少,可利用的数字化资源也比较匮乏。作为专业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度不高,专业岗位的实用性不强,与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脱节。

(四)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任课教师单方面为评价主体,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按比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相对滞后和失真。

二、“互联网+”背景下汽车文化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的汽车文化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旨在通过“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基于特定的教学模式重构教学任务和教学设计,进而实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即自主设计、制作教学微视频的能力,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实现“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多角度、全方位融入课程建设。具体改革思路如下:

(一)基于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对接企业与行业标准修订课程目标

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高职扩招的多渠道多生源群体进行学情分析,按照教学项目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要求,构建多任务的标准化教学模型,匹配多元学习过程和学习需求,提供给不同群体“适合的定制教育”,解决当前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二)构建产教融合的教学研究团队,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依托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研究团队,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基于工作任务的混合式教学过程,通过标准化授课流程,全程助力“智慧课堂”,提高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的参训率、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师资团队结构过于单一以及教学效果两极化的问题。

(三)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强化教学效果,建设混合式教学示范性课程库

以整合微课、SPOC课程资源为突破口,推进教学资源校企共建共享,同时有效利用智慧职业教育平台,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完善汽车文化网络课程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示范性资源库,以解决课程教学资源传承性与共享度不高的问题。

(四)构建形成性评价和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的终结性评价体系

摒弃传统的以专职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集中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考核机制,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建立基于品牌化、职业化要求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针对具体岗位进行评价方案细化,同时结合企业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作品完成情况、国际车展实训表现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评价,进而解决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的问题。

三、结束语

本着“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信息化技术平台及时高效的习题处理及反馈功能,让教师从机械的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多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创新;基于岗位能力的分层教学任务,同时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更加有利于素养目标的培养,体现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协同发展,因此也更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求。

参考文献:

[1]任丙忠,朱其刚,杨金梁,毛文杰.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4)65-71.

[2]刘伟.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J].林区教学,2019(02):95.

[3]李永力,唐秀丽.基于互联网+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9(08):205.

课题项目:本文用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汽车文化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课题编号为YJYB2019-02)。

作者简介:邵建华(1982-),女,河南新乡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营销与服务。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混合式教学互联网+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