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同创新质量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0-09-10曹伟迪刘鑫

环球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培养机制质量管理

曹伟迪 刘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校企协同创新是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校企协同创新的质量管理工程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如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企业校企协同的积极性不高、机制制度保障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实现校企协同创新培养质量管理工程人才的长远发展,需要高校、企业及政府三方的合力,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校企协同;质量管理;培养机制

一、引言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战略背景、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使我国成为教育强国。高等教育要实现的目标是竞争力明显提升,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而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校企协同创新的质量管理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与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和滞后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置偏重理论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大多是由高校单方面制定,很少有从质量管理相关行业或企业当前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设置课程体系。这就导致一方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另一方面学生学到的知识可能无法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中。

(二)高校教师专业实践指导不足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相关教师一般缺乏质量管理工程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实践经历,授课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当前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相关高校教师,大部分是偏重理论研究,授课教师的选择及相关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少是以有相关质量管理工程实践经验作为教学基本要求,导致教师授课仅仅只能局限于理论方面,而缺乏实践实务环节的具体指导。

(三)校企协同培养质量管理工程人才缺乏深度合作与落实

1.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协同培养质量管理工程人才的动力不足

当前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长,劳动力市场明显供过于求。在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处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不愿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或资源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企业缺乏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动力。此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并带有一定风险的过程,很多企业都不愿与高校进行协作。

2.企业与高校协同过程中缺乏深入合作和落实

在已有的校企协作共同培養质量管理工程人才的模式中,企业一般都是为高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短期实习的机会,并没有真正和高校协作培养人才。这一方面基于企业考虑到学生的流动性及毕业去向的不确定性,故仅仅提供短期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基于企业内部相关利益信息,如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资料、数据、利益点等信息不能透露给实习生。在实习实务过程中,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只是简单劳动力,很难接触到企业真正核心有价值的专业资料,这种形式很难增强质量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及工作能力。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学校一般占主导地位,积极主动地寻求培养模式创新,而企业处于被动或是不参与状态,但实践中,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更多地需要企业的参与保障。

(四)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制不健全

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需要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但当前,关于校企协同创新的权益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等规章制度政府没有相关规定。现阶段,校企协同创新共同培养质量管理工程人才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保障不完善,校企双方需要自行协商、沟通,再建立制度保障,导致双方在制度建设方面花费很多时间。

三、校企协同创新的质量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机制保障

(一)高校建立调研评佑机制

高校培养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使其具备扎实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质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校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基础上,低年级培养扎实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基础,高年级根据学生毕业选择进行不同方向培养。因此,高校一方面要调研学生,根据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确定采用的培养方案,进而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根据质量管理工程的就业岗位及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相关课程。高校培养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有很多,但绝大多数的质量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会进入企业工作,并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晋升。因此,高校另一方面要调研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根据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就业行业分布,分行业进行企业调研,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成立新型3+1或2+2班级,通过校企协作,将理论理解与应用于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毕业可以不通过各种培训直接上岗。

(二)建立校企协同专业教师团队机制

高校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及协作企业力量组建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师团队。校企协同的专业教师团体,既包括高校教师,也包括企业的质量管理工程方面的工程师。高校教师团队及时关注行业、企业相关的发展动向,同时可以利用寒暑假等空余时间,到相关行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岗位挂职锻炼,通过挂职将课程理论更好地融入实践中,并在实践中积累相关案例实务经验,以更好的理解并讲授课程。同时,企业的质量管理工程师定期到高校为专业学生进行实务指导,相关专业课程,如标准化、质量管理等课程,可采用高校教师与企业质量管理工程师共同讲授的方式完成。企业为教师提供进修与挂职锻炼的机会,使高校教师在实操中收集典型案例。校企协同专业教师团队可以更好地实现与企业工作的交接对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打通企业专业人才与教师之间交流学习通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专业学习与工作无缝对接。

(三)建立与高校进行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长远机制

校企协同培养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对于高校和企业是共赢共荣的。因此,企业应不断增强与高校合作的动力,校企协作过程中,企业可以节约培训成本,将相关业务培训转移到高校进行,通过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在高校期间与企业合作实习过程中,积淀企业文化。长远机制培养过程中,一方面使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不仅仅只会课本理论,而是深入企业内部,真正感受质量管理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校内外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企业明确自身优势与定位,认识到企业与高校协同培养专业人才是一个相互支持,互益共赢的过程。通过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长远机制,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置,实现专业人才相互支持渗透,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四)政府为高校和企业进行的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校企协同创新培养质量管理工程人才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政府在高校和企业进行的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方面扮演保障者的角色。国家大力支持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应建立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推动企业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的机会,深入联合,优化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政策环境,或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必要时可适当引入保险机制平衡高校和企业的利益关系,为校企协作营造完善的制度环境。

校企协同创新培养质量管理人才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和专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协作实现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高校和企业应当成为校企协作培养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的双主体,巩固专业理论,增强实践环节,畅通就业通道,提升高等教育集中力。高校与企业共同探讨培养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的方法和路径,共同推動高等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丛佳慧,王志坚.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学科探索,2018(26):57-58.

[2]林江鹏,张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9):142-143.

[3]夏英俊,周裕中.“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探讨[J].教改教法,2018(07):44-45.

[4]刘赛红,李朋朋.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时空,2018(17):157-158.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课题——“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C2016M080)。

作者简介:曹伟迪(1988-),女,汉族,山东胶州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财。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培养机制质量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