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生英语逻辑思维能力

2020-09-08金英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2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英语阅读思维导图

金英

【摘  要】阅读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刘骁明、余怀松,2008)。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五级是初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其中有关阅读技能的目标描述是这样的: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在读前、读中、读后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及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导图;逻辑思维

引言

初中阶段是打好英语学习基础和培养英语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而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就安徽中考试卷来说,篇章阅读占了40分,是分值最高的一项。2015年的中考阅读理解更是加大了阅读量,由原来的四篇变为五篇,并且加的这篇为任务型阅读。考察题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考察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主旨大意题,细节题,词义、句义题,推断题。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来看,细节题的得分率较高,而其他三类题的得分却不尽人意。这與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法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词汇语法的教学,导致没有太多时间进行阅读训练。碰到阅读时也是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出句子意思即可,并没有进行一些阅读技能和思维的训练。有的干脆实行题海战术,认为做的多就一定能够提高。题海战术虽然有些效果但效率太低,耗时耗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长久之计。也更不可能达到课标所要求的五级读的标准,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急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1.思维导图与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心智图,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Tony Buzan(东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东尼·博赞,2005)。而这种放射性思考的过程正是自我阅读的过程,不断提问的过程,也是不断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同时,由于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右脑的图像记忆的优势,右脑的记忆效能为左脑的一百万倍,因此,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将文本信息转换为图形,使得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学生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很多人认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对学理科才比较有用,其实不然,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英语也是如此。正如语言学家叶蜚声在《语言学纲要》中所言:思维的时候需要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同时,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先于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思维的发展要先于语言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因此,利用思维导图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以东尼·博赞的图式理论为指导,就我们现行的人教新目标教材的阅读文章为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学设计,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

2.1运用思维导图预测文章内容

读前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从而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同时,能使学生通过搜集、了解与所要阅读材料相关的信息,激活头脑中的背景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等(祖瑞,2011)。学生对文章主题越熟悉,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以八年级上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B的阅读文章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为例,针对本篇阅读,我首先利用PPT展示一幅感恩节的图片,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说说和感恩节有关的事、物,在学生说的同时,我将他们所说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它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形象、生动地导出了文章的主题,激起了学生无限的想象。教师紧接着通过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anksgiving?”让学生说出感恩节的相关信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储;在师生问答中引出会造成理解障碍的新词汇celebrate、traditional、turkey并添加到思维导图上,同时把问答所用到的关键词history、food、time、place和celebrate也添加到思维导图上,这样既呈现了新语言知识,也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不仅让学生熟悉了阅读文章的主题,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就能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

2.2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篇章结构

阅读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引导,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从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转换手段,有效设计任务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思维导图。下面以九年级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中Section B 2b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进行说明。课本2c部分直接呈现了整篇文章的一个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来说,刚接触这篇文章就要将整篇文本转换成图式信息难度肯定较大,因此,我在要求学生完成2c前,将思维导图进行了分解。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略读,找出主题句。通过略读,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并圈出主题句的关键词或重要部分。同时告诉学生,主题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个句子,偶尔在句末及句中。通过主题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学生通过略读很快找到三段的主题句:Basketball is a much-loved and active sport that is enjoyed by many for fun and exercise.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by a Canadian doctor…The purpose of the game is… /It is believed that on December 21,1891,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in history was played.接著让学生找出这三个主题句的关键词或者自己概括,即:popularity,game rules, history/development该任务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涉及的话题是篮球的发展史,从而快速地把握了文章的大意。完成思维的第一级发散。

(2)跳读,找出支撑信息。让学生跳读第二、三段,找出支撑这两个段落主题句的细节,完成以下的思维导图。告诉学生主题句之后通常是支持性的细节信息,让学生找出相关的细节填写在图3和图4中。在填图之前,教师先告诉学生跳读是眼睛为了寻找大脑所需的特定信息而对材料所做的扫视,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过程(东尼·博赞,2009)。通过这步突破思维发散的难点,实现思维的二次发散。之后通读全文完成2c的思维导图(图5),将文本以清晰的图示展现在学生面前,整篇文章的脉络清晰明了。

(3) 利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将文本信息转换成图式后,能够充分发挥右脑的图像记忆效能,通过相应的练习,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本篇文章的内容。这里我主要设计两个练习来提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

一,通过回答以下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导图的清晰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快速寻找信息点的能力。

①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and how is it played?

② When was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in history played?

③ Why were the Berlin Olympics important for basketball?

④ What are th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groups in America and China?

⑤ How popular is basketball?

二,词义替换,用文中的词或短语解释以下的词与短语。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推理和寻找信息点的能力。

enjoyed by many,over, called,cooperate,make ones dream come true

所给的词除了最后一个,都可以直接在思维导图上寻找到同义词及短语,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主要信息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体现,让学生养成最大限度的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文本信息的主要内容,便于查找和分析各个语言信息间的联系。

通过前两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第三步运用思维导图,学生既了解了篇章结构,又突破了难词难句,完全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只需加以操练,学生的阅读思路就会更加清晰,逻辑思维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不会因为某个生词和短语而阻碍阅读。另外,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现自己从未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学习之目的。

2.3运用思维导图重组文章内容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后的知识重组不可或缺,视时间的多少可以采用口头及书面两种形式。以九年级Unit 6 Section B 2b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首先,学生先就完整的思维导图从篮球运动的规则、发展历程及受欢迎程度三方面进行复述;接着,留下部分关键词,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走向及关键词进行复述,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去掉了繁杂的信息抓住了文章的脉络,又把词汇与短语放进一个语境当中,所有的词汇互相连接,或互为因果,或互相承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记忆的网络,从而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最后,删除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自己记忆中的图式进行复述,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体思维的能力。

实践证明,思维导图能够锻炼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思考与记忆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习惯。并将这些逻辑思维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思维导图符合人的生理特点,认知和记忆规律,它的作用当然不止于此。但是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让学生从传统的英语学习思维模式中转变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长期的训练,切勿操之过急,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九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章类

[3]付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第一期。

[4]刘骁明、余怀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梯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第4期。

[5]习海宇、李玉英《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http://www.docin.com/p-439123427.html

[6]周勇《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360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28/21/708137_30057570.shtml

[7]邱洁苡《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个人博客。http://blog.luohuedu.net/Blog/129063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英语阅读思维导图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