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策略的研究

2020-09-07郑雅稚

名师在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幼儿园家长

郑雅稚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幼儿园,甘肃庆阳 744500)

引 言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但家庭才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当致力于搭建家园沟通平台,以便让家长在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

一、沟通的出发点是对幼儿共同的爱

在家长管理层面上,家长存在不当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有“望子成龙”的愿望,希望幼儿在学校可以成才。当幼儿面对压力时,家长不懂得正确引导,而是将问题踢给学校、教师,不能够和学校一起参与管理;或者家长平时对幼儿溺爱,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引导幼儿;当学校要求与家长沟通时,家长不积极配合,这些都不利于学校顺利开展教育工作。因此,教师应该从与家长共同的爱出发,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通过定期的联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1]。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现在的社会大多是父母忙于工作,幼儿由老人或保姆看管。因为老人、保姆年龄过大,给予幼儿的辅导又少,有问题了父母也不能及时与幼儿沟通。所以,教师需要和家长一样以对幼儿共同的爱为出发点,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现阶段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幼儿们团结互助,教师就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利用玩具或者动画片这种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方式,进行团结教育,使幼儿更深刻地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2]。这样以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共同的爱为基准,为幼儿的身心成长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教师对家长的鼓励是沟通的桥梁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对家长进行鼓励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要注重通过鼓励和赏识,互相增加培养幼儿的信心。家长教育幼儿的信心可以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如果家长在某个教育行为上有良好的表现,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以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进行,还有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3]。相反,如果家长在一些教育行为上有欠缺的地方,教师也要从中发掘优点,先对家长进行有效的鼓励,然后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例如,我们班有个叫奇奇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喜欢抓东西往外扔,甚至有时候会往其他幼儿的身上扔。奇奇的这种行为受到了多数幼儿的反感,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但对于奇奇自身而言,他好像并没有什么恶意,反而觉得这是想融入集体的行为。这时,笔者意识到奇奇的习惯有很大的问题,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于是笔者跟奇奇的家长沟通。在沟通过程中,笔者先肯定了奇奇身上的很多优点,如勤劳有爱、帮小朋友收拾桌椅等,同时让家长也说说幼儿的情况,随后根据谈话对家长提出一些教育建议,以此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帮助奇奇改掉坏习惯。

三、善于倾听家长建议使沟通更和谐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如果把幼儿比喻成种子的话,那么家庭和幼儿园就好像水分和阳光,二者缺一不可,都是促进“种子”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家庭和幼儿园承担着同等重要的教育任务。幼儿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及时听取家长的建议或意见,与家长互相交流幼儿的情况。这样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全面地掌握幼儿的情况。如果不善于倾听家长的建议,教师在幼儿园的教学很容易功亏一篑。

为了增进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幼儿园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如与家长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以便让家长在及时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的同时,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针对幼儿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特征,教给家长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切实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在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掌握了幼儿的在家表现,这便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现实依据。此外,建立班级群,便于家长及时跟教师沟通,以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既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又可切实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教师与家长沟通,家庭教育是幼儿的启蒙点

父母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是幼儿在接受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前开展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在幼儿接受集体教育之前,家长首先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之后,家长应配合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全面化的知识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幼儿来报道的那一天与众多家长进行面谈,告诉家长们幼儿的教育不能全指望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家长的相互配合并指导。因为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涉及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如果一个家庭可以严格要求自己的幼儿,并让幼儿受到相应的教育,那么这个幼儿一定会在平常的做事、学习、为人处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幼儿们会在学校学习的生涯过程中有规有矩,不会荒废了自己。在平常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也要适当地让幼儿学会放松自己,适当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副武装自己,去做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与乐密不可分。”幼儿也不例外。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费尽心思地去诱导,使幼儿在日常教育中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正确学习技能的动机,从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好的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

五、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美化幼儿的心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马上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这时,大多数幼儿会有抵触心理,他们害怕上幼儿园,所以每天处于消极厌烦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幼儿们刚入园的前几个月,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开导工作,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解放(这主要在于家长的教育),要让每一位幼儿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让幼儿对生活产生美好的向往,对自己充满自信。

例如,第一天去上幼儿园时,家长可以陪幼儿一起去上课。这样,幼儿就不那么害怕了。家长可以带他们在幼儿园到处转转,体验一下园所环境,熟悉一下幼儿园的学习氛围,和其他幼儿聊聊家常,聊聊生活环境怎么样,聊聊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感受,让自己的孩子去跟他们相互接触、相互交流,让自己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下交到更多的朋友。这样,幼儿就不会感到寂寞了,从而能更好地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可以美化幼儿的心灵,使幼儿能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幼儿课堂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在教育方面促使幼儿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以便家长能更好地教育幼儿。

六、家长和教师积极沟通,形成阅读教育合力

有人提出,在与家长合力的条件下,教师应该视家长为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学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尊重家长,重视家长的教育作用,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战略部署,全面培养幼儿在幼儿园内外的语文阅读兴趣,采用合理的战略方针,共同创设幼儿健康成长的阅读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文学习水平,就要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与家长合力进行教育。一方面,教师应该要求幼儿在学习完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规划自己的时间,拓宽视野并提高阅读能力。读书不仅能够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还能使人变得聪明、变得睿智。对于学习语文来说,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催化剂。随着新教学的改革,校方更应注重幼儿的语文表现,提倡幼儿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做可以使幼儿更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另外,家长在周末或者空闲时间可以带幼儿去市图书馆,选择那些心理健康的、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益读物供幼儿阅读,也可让幼儿自行规划时间,每天阅读报纸、文章、听听广播并指导幼儿理解作品的含义。教师与家长要合力为幼儿的语文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间接培养幼儿勤于写作的习惯。教师应与家长商量对策,如要求幼儿专门准备一个练习写作的本,每天坚持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全都记录下来,不局限于时间、地点、人物,把自己对生活中的感知、感悟都归纳在一起。这样才能在新教育改革中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水平。

结 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还需我们将其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始终,并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不断将其向更高层次推进。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幼儿园家长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爱“上”幼儿园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