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习≠重“复”练“习”
——浅谈对数学复习课的一些体会

2020-09-07

名师在线 2020年25期
关键词:错题知识点评价

盛 莉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安徽芜湖 241000)

引 言

每学期最后一个月,经常能听到学生发出这样的抱怨:“复习课真没意思,除了练习就是试卷。”确实,审视我们传统的复习课教学,基本上是书上有什么就练什么,学生平时错什么就练什么,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让学生烦躁,也让教师筋疲力尽。甚至在选择公开课时,大家大多把目光聚集在新授课上,因为学生觉得知识新鲜、愿意学,教师有更多的创新余地、有成就感,而复习课几乎被大家遗忘。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不仅是对学生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查漏补缺,还要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复习课变得生动、有效?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几点粗浅的尝试。

一、梳理——让知识系统化

数学作为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学生学习的新知大多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渐进发展的[1]。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纵向或横向的逻辑关系。复习时,教师要善于组织材料,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因此,复习课首先就是帮助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使知识结构脉络分明,由点连线,由线成面,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完善知识结构,发展数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促使学生自主完善知识结构,使其逐步趋于系统化。

小学数学中有些知识具有相似性或相对性,导致学生很容易混淆。复习时进行对比分类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例如,在复习三年级下册“面积”时,笔者没有单纯地针对这一个知识点下功夫,而是先让学生思考:“关于长方形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在成功地唤醒学生对周长的记忆之后,再把两个知识点用概念→意义→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四个步骤逐步对比,形成以下网络图(见图1)。

图1

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概念得到深化、知识融会贯通。

还有些知识点是循序渐进的,它们是知识的延伸和细化,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例如,在教学“四边形的整理与复习”时,笔者安排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形式对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反馈时出现了各种形式,有用集合圈表示的(见图2),也有用网络图表示的(见图3)。

图2

图3

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从对边是否平行的角度进行分类,说明对各种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整个活动体现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比较的思维过程。学生自主创建了知识网络,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练习——让能力提升

复习课除了对知识进行静态的梳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活学活用,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出既高效巩固基础又提升综合能力的练习题,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练习的设计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基础的专项性练习

复习课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力求使每位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例如,分数应用题有一个显著特征——量率对应,即数量与分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确定单位“1”,找准条件中的量与率的对应关系,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二)查漏补缺的针对性练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有的是对知识一知半解,有的是容易混淆,这些正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这要求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注意对错题及时进行搜集,对错因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将学生的错题变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复习三年级下册“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笔者将学生在平时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当小老师来纠错,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自查、自检和自改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强化了检查的作用。

同时,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定期整理和收集的习惯。例如,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一个星期或者一个单元为时间段,让学生把作业和试卷中的错题抄录下来,并找出错误原因,让学生 “知其错”,更要“知其所以错”,再在旁边写出正确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改正,是自我教育的好办法。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每个人的“错题档案”内容当然也不相同。这些题目积累起来,到复习时可以避轻就重、有的放矢,改善了大家练习时“一刀切”“齐步走”的局面。

(三)分层设计的综合性练习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既要避免为了迁就学困生而一味地进行基础练习使优等生“吃不饱”,也要避免过多地讲述提高题而让学困生不知所云。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开放性的思维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要,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比例”时,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1)如果2A=7B,那么A ∶B=()∶()。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0.75,另一个外项是( )。

(3)将1、2、3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这样的练习设计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第1 题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都能顺利解决;第2 题体现了知识的整合,既有比例的知识又用到了倒数;而第3 题是一道开放题,一般学生能想出1~2 种答案,思维严密的学生能想出3 个完整的答案。这样在学优生汇报反馈的同时,对其他的学生提出“认真倾听、给予补充”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此外,分层练习还体现在学生角色的转变上。在复习课上,合作探究、交流复习知识也是很有效的手段之一。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观察、思考、讨论,从而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每个学习小组里要安排学优生和学困生,在活动过程中由学优生来充当小老师角色。这样既可以让学困生及时得到帮助,也调动了学优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条理性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一次得到了锻炼。

(四)知识整合的实用性练习

任何一门学科,让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数学更是如此。数学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它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教师设计练习时,从学生身边找数学,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既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年月日”时,笔者带来了一张由芜湖开往北京的火车票,先让学生观察、交流,进而从中获得信息,再出示“火车于第二天12:10 到达北京,请你计算出小红从芜湖到北京坐了多长时间火车?”的问题。这样,学生首先要从火车票上找到发车时间,在计算时还应注意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不是同一天。这样的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给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三、评价——让课堂生动

教师及时的评价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一句赞许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动作,甚至是一个微笑,对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是学生重拾信心的一剂良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得当,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寻找其闪光点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对中等学生,应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其积极向上,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跳一跳,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优等生,应采用竞争性评价,避免学生有自我满足的情绪,还应侧重于思维方法的评价,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同时,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快乐,让课堂生动起来。

结 语

总之,只有把复习课的自主权巧妙地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复习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复习课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错题知识点评价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第十页 知识点 教-8教练机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一次函数”易错题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