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播学看旅游文本的英译

2020-09-02孙杨陈达

现代交际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传播学

孙杨 陈达

摘要:旅游文本的英译究其本质是一种跨文化传播。为提高旅游翻译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的旅游文化,促进中国文化更快地“走出去”,用传播学作为理论依据,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中英旅游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传播的关系、中英旅游文本的异同、英译方法和技巧等,归纳出旅游文本翻译原则。以求跳脱传统的在乎翻译的“译”,从不一样的角度来看待翻译这一言语活动。

关键词:传播学   金沙遗址    旅游文本   英译方法和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112-03

在翻译活动的历史画卷上,每一页都留下了传播的痕迹。自奈达(Eugene A.Nida)提出“翻译即传播”[1]以来,很多学者开始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审视翻译问题。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从关注中国,变成想要了解中国,进而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快车;大量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游览参观,领略自然风光,体验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旅游究其本质就是一种异域文化的体验。因此,我国绝大多数景区都推出了英文文本。语言可以传承文化。我国旅游英译文本就是传播我国优良文化的载体。它是外国友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媒介。然而,有些景区的文本英译质量不高。如何适应外国人的阅读和思维习惯,以恰当的英译方法和技巧传递原文主要信息,进而传播我国的文化,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旅游文本翻译与传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往的活动,其本质就是交往传播(communication)。无论采用怎样的形式,如笔译、口译、机器翻译,也无论所译的内容,如科技信息、文学作品、应用文章,它们所要完成的任务都可以归纳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1]因此,旅游文本的英译是一个动态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以传播学理论来研究旅游文本英译的问题是合理的。

然而,在现实的一些旅游文本英译中,没有很好地填补由于外国游客不了解我国的文化而形成的“文化空缺”。英译旅游文本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同语言的转化,而更是对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进行诠释。根据传播学理论,旅游文本翻译要以不同信宿(受众)理解为中心、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为核心,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出旅游文本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的功能。

(一)中英旅游文本的异同

旅游文本通过详细地描述旅游景区和景点的风土人情及特点,给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知识”[2],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发读者想要亲眼观赏的潜在愿望。

不同的文化中都有一套为其读者所熟知的相对固定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在旅游文本翻译时会存在一定的区别。以汉英旅游文本为例:

汉语旅游文本:句式结构多样,辞藻华丽、优美,烘托氛围性语句居多,语言优美动人,具有很强的诱导性。

英文旅游文本:句式结构单一、严谨,用词凝练准确,平实性的描述语句居多;对景区事物的准确直观性展示。

总之,汉英旅游文本各有特色,在进行文本翻译时,对汉英文化差异予以高度重视,以读者理解为中心,使其在文化上获得认同感,同时翻译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传播学理论下的旅游文本翻译过程

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将传播过程归纳为五个要素的互动关系与活动过程(5W模式):Who(谁)——传播主体、Says what(说了什么)——传播内容、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传播渠道、To whom(对谁说)——传播受众、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传播效果[3]。传播学视角的旅游文本的英译,具有两个传播主体:原文作者和译文译者;由此产生两次传播过程(如下):

(三)传播学理论视角的旅游文本翻译原则

1.以游客为中心原则

旅游文本英译是一种跨国界、跨民族、跨语言的特殊传播活动。它的受众是广大的英语国家游客。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因此,对于旅游文本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为“传受双方具有互动性,信息传播过程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4],所以,只有当英译后的旅游文本能真正被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这个传播活动才是成功的,才能真正达到旅游文本的传播目的。

例如:金沙遗址第四展厅展出的“太阳神鸟”金饰、金冠带、金面具等最令人瞩目,为便于外国游客理解,将第四展厅名称“千载遗珍”译为“the Sunbird Disk and Other Relics”。

2.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为原则

传播是翻译的起点站,也是翻译的目的地。在英译旅游文本这个传播活动中,传播效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英译旅游文本被受众(外国游客)接收(入眼),并为其认知(入脑),引起了感情上的变化(入心),进而导致行为上发生变化(入行)[5],这样才能达到积极的传播效果,才能达到传播的目的。例如:

原文:在这里,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开,古国的身姿缓缓显影,3000年前一段辉煌的文明梦幻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出自金沙遗址)

译文:It is right here that the historical curtain is pulled away,revealing to us an image of an ancient country together with its glories that prospered 3000 years ago.

中文旅游文本善用优美的词汇,例如“迷雾”“身姿”“梦幻般”。为便于外国游客理解与接受,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在英译本中将“迷雾”用“curtain”表达,“身姿”(古国的图像),译为“image”;而“梦幻般”仅仅为烘托气氛使用,因此,英译时省略未译。

二、翻译方法和技巧

旅游文本的英译,目的在于让外国游客了解和理解源语文化,进而唤醒他们来华旅游的激情。因此,译者作为传播主体之一,应该从目标受众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文化信息,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达到最大化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效果。

(一)释义

“釋义就是将传播受众(外国游客)文化中没有的词、 短语和句子给以必要的解释,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翻译文本的内在含义,增加文本的可读性,激发其旅游兴趣。”[6例如:

原文:卜甲

占卜是古代祭祀中的重要仪式,一般选择龟腹甲,用钻(凿)方式在龟甲的一面钻孔,然后烧灼,根据另一面的裂纹(兆)卜问凶吉。

译文:Bu Jia(tortoise-shell used to practice divination)

The role of divination took on a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course of offering activities.Pyromantic divinations were normally conducted on tortoise breastplates.Usually,the ancient diviners pretreated the bones by drilling or chiseling on one side of the plates before burning.Cracks o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late portended different fates.

英译时“卜甲”采取音译法“Bu Jia”,保留原文本的语言特色,但同时释义(tortoise-shell used to practice divination),起到一个解释说明的作用,让外国游客能够明白“卜甲”是什么,增强英译文本的可读性,补充外国人对于我国的文化欠缺,使其更好地领略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英译“用钻(凿)方式在龟甲的一面钻孔”时,增译主语“the ancient diviners”,更加符合英语习惯,有助于外国游客懂得原文所要传达的意思。

(二)转换法

即翻译进程中为了使译文合乎受众(外国游客)的思维方法、表述方式、用词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法和语态等进行转换。(源自百度)例如:

原文:石器

金沙出土了众多石器,除石雕品外,还有一些特殊物品,如罄,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又如璧,它是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而制作简单粗糙的石饼形器,则在早期祭祀活动中被大量使用。

译文:Stone Artifact

Large numbers of stone artifacts have been unearthed at theJinsha site.In addition to stone carvings,archaeologists alsofound some special stone artifacts,such as Qing(chime stones),one of the earlier Chinese percussion instruments,and Bi(a round fiat disk with a holein i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tual implements used in ancient offering activities.A kind of cake-shaped artifact with a simple and rough construction is thought to have been used in the earliest sacrificial activities.

英语句子语义重心常常在前,习惯将一句的中心词用作主语。因此,英译时,为更加符合英语习惯,更改原文中的句子成分,将“金沙出土了众多石器”译为“Large numbers of stone artifacts have been unearthed at the Jinsha site”,让外国游客可以一目了然地辨别出句子的中心词。例如:

原文:在金沙遗址内广泛分布着房址、灰坑、窖穴、水井、水塘、陶窑等生活遗迹,还出土了大量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金沙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

译文:Great number of archaeological features,including ash pits,caches,wells,ponds,kilns and other household remains,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Jinsha site.Furthermore,a number of production installations and features related to everyday life were unearthed,presenting us,to some extent,with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Jinsha people.

英译时将信息主语“Great number of archaeological features”放在句首,凸显句子的主干信息,让外国游客一目了然主要信息,符合英语思维方式。

(三)省译法

即删去不符合外国人思维习惯、言语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或是赘述的词,以防止译文过于冗长。例如:

原文:置于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此厅以大型半景画和原状态大型考古遗迹为主,展示了金沙时期的生态环境与生活场景,形态逼真,气势磅礴,极具视觉冲击力。

译文:It is located in the west hall on the secondfloor with an area of about 900m2.Animpressive diorama and archaeologicalremains bring us great visual impact on the eco-environment in Jinsha period.

英译时,“形态逼真,气势磅礴”直接省去了。原文本中“形态逼真,气势磅礴”与“极具视觉冲击力”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外国游客想要了解的是最直接的信息,根据以受众理解为中心原则,直接翻译成“bring us great visual impact”。这样既简洁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本的意思,又符合英文旅游文本真实地传递信息的特点。

(四)合译法

即把两个及以上的短句合成一个长句,普遍用于汉译英。例如:

原文:第五展厅 Exhibition Hall No.5

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包括背景、溯源、遗韵、迷雾等内容,对金沙文明的历史背景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概述,以加深观众对金沙的立体认识。

译文:It is located in the west hall on the basement floor with an area of about 830m?.It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Jinsha i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background,origin,declining glory,and mysteries etc..

英译时,在前面两个短句之间用一个介词with 连接起来,既简洁,又兼顾到译文的整体性。后面两句采取了合译法加释义法,中间用了一个介词of连接起来,并且将“溯源”“遗韵”“迷雾”等词语巧妙地译为“origin,declining glory,mysteries”,既保证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又兼顾译文的连贯性,让外国游客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三、结语

传播学为旅游文本英译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在旅游文本英译时,要以外国游客为中心,综合运用释义、转换法、省译、合译法等翻译方法和技巧,传递原文本的文化内涵,填补外国游客的中国文化“空缺”,避免传播噪音,造成外国游客理解偏差,使他们更快地获取所需信息,达到积极的传播效果,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一个构建主义的视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30.

[2]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09.

[3]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35-36.

[4]陈龙.大众传播学导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27.

[5]关世杰.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对外传播,2006(2):32-36.

[6]畢冉,李涛.传播学视角下旅游翻译原则与方法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50-52.

责任编辑:景辰

[作者简介]孙杨,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陈达,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传播学
传播学视域下学术期刊封面文化符号图像选择及改进策略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影视传播学视野下的传播符号
传播学视角下基于微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