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2021-11-28张婧

传媒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西传播学华夏

张婧

伴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效推进,我国已逐步建成覆盖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中华文化传播推广体系。中西方传播学思想的交流交融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视野的开创大有助益,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华夏传播学和西方传播学相关理念,通过东西互鉴构建中西传播学对话情境。由谢清果等所著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境界:中西传播思想的分野与对话》一书,在借鉴西方传播学成熟的学科分类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进行具体分析,立足中西传播学新领域从舆论传播、身体传播等方面对华夏文化传播进行探讨,不仅阐明了中西传播学的分野与交融,还展现了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西互鉴,立足中华文化的传播立场。该书的研究以东西方传播学思想理论互相借鉴为前提,以华夏传统文化中的传播学思想理论为研究对象,以西方传播学的学科分类为理论框架和逻辑顺序展开的。书中以西方传播学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这些典型的学科分类为理论框架,分别探讨了西方传播学理论框架下的华夏文化传播思想理论、特点、功能及案例。包括以《论语》为代表的华夏内向传播思想特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华夏人际传播观照;以戏曲为代表的华夏组织传播调适;以古代檄文为代表的华夏大众传播形态以及华夏跨文化传播实践。以西方传播学思想为理论框架对华夏传统文化中的传播思想进行分析,不仅体现了中西传播学思想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还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该书关注了当下的传播学前沿特点,如身体传播、舆论传播、公共传播等,同时立足本土、博采众长、与时俱进。

寻本溯源,展开对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播学思考。全书十一个研究主题中涵盖了包括《论语》《红楼梦》《诗经》等传统经典著作,分别探讨了体现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西方传播学思想,以及本身独特的传播表征和形态途径。这些文化经典中所体现的传播学理论思想,既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传播模式代表,亦是中西方传播学对话的体现。例如,《论语》中“克己复礼”;《红楼梦》中角色扮演艺术和印象管理策略中的人际传播观照等。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境界的开创依旧要回归自身寻本溯源,结合当下前沿传播学热点和西方传播学理论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对照,在明确中西方传播学分野的同时,努力促进中西方传播学的对话。从传播学角度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行阐释,发现并诠释传统经典中的传播学思想特点,亦是该书的一大独到之处。该书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传播学思想特点的诠释,能够促进读者对中华传统传播模式的深入了解,以便更明晰中西传播学之间的区别。华夏传播学与西方传播学在思想根源上是共通的,也是各有特色的,在此基础上再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策略进行设计策划,才能够保证符合中华文化传播特点和全球先进传播学理论逻辑。

独辟蹊径,突出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中华文化海外傳播的主题研究,该书的创新之处除了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西方传播学理论框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学特点之外,还考察了中国本土的传播主体、现象、媒介和手段。例如,戏团、民营剧团等传播群体;先蚕礼、家礼、礼乐等传播手段;讽谏、歌谣、说书等传播现象;檄文、遗诏等传播媒介;东林运动、盘庚迁殷等传播活动;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等传播实践。这些我国历史上独有的传播学特征充分彰显了华夏传播学的独特魅力。该书通过对中国本土文化元素的细致阐述,展示了华夏文化独有的历史底蕴和特色,也说明了当代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不仅要善于借鉴西方传播学思想理论,更要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华夏传播学也具有当代文化传播需要传承的优秀思想成果。

该书始终坚持中西互鉴、追本溯源、与时俱进,致力于展示中西方传播思想的对话,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境界的开创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价值。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国际学院

猜你喜欢

中西传播学华夏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中秋国庆喜相逢
华夏回报“双雄”再迎分红
艺术家笔下的中西差别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中西结合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