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主党派核心能力建设:指标体系与培育策略

2020-09-02刘斌志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事参政党党派

刘斌志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中共中央印发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界定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为了发挥好这一基本职能,民主党派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一、民主党派能力建设的时代呼声

胡锦涛同志提出民主党派参政能力主要包括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协商共事能力四个方面。刘延东同志将之具体化为: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政治把握能力、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言献策能力、着眼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巩固的合作共事能力、着眼执政党 “两大历史性课题”解决的民主监督能力和着眼参政党自身优势发挥的组织协调能力。围绕这些高层论述,民主党派能力建设的结构维度有四个能力说[1]5-7、五个能力说[2-4]、 七个能力说[5]和创新能力说[6]。

综合而言,民主党派的能力建设无论是四个能力说、五个能力说、七个能力说还是创新能力说,都是围绕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四个能力开展的。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提高民主党派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民主党派要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能,一方面必须把握好政治大局,另一方面更要履行好参政议政的职能。与此同时,民主党派作为一个政党,必须处理好自身事务,不仅要具备对内的组织领导能力,还必须具备合作共事能力,妥善处理好与中国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以及其他组织的关系。新时代,民主党派要想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就必须以中共为师,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创新与发展。习总书记讲的五个方面的能力,是民主党派所独特具备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其他组织难以模仿的,并能保持民主党派适应新形势而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因此也是民主党派的核心能力。

二、当前民主党派能力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1989年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之后,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参政党身份得以确立,参政能力也不断得以提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与此同时,根据相关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分析发现,民主党派的职能发挥和能力建设也存在着诸多局限:

(一)政治把握能力建设方面

一是对参政党建设的理论把握能力不高。有些成员把加入民主党派当作交友联谊的平台、获取荣誉和政治身份的途径,只看重民主党派所带来的政治待遇,对于民主党派的职能缺乏足够认可,认为民主党派只是 “政治摆设”“政治花瓶”[7]。在这种认识下,自然不愿意提升其参政议政的能力。二是部分成员形势把握能力不高。对于当前国际形势把握不够准确,不考虑我国国情,对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言必称西方的 “三权分立”“轮流执政”和 “新闻自由”等思想,甚至怀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并在民主党派政治生活中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三是部分成员国情把握能力不强。对于当前国内形势不关心、不学习、不了解,对中共和国家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出台的重大政策制度缺乏了解,自然不能锻炼和形成凝聚人心、营造氛围的能力。四是部分成员立场把握不够坚定。在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新闻面前,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不是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或建言献策,反而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甚至是妄加议论,未能体现出参政党成员所应该具备的政治素质。

(二)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方面

一是政治协商能力还不强。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不敢协商、不懂协商、不会协商,自身职责同所具有的素质不匹配。二是建言献策水平不高。虽然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总体上受到中共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意见也得到了采纳和及时反馈,但也面临着创新性、可行性、规范性、严肃性、科学性方面的局限。三是民主监督的能力不高。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有权利、有责任对中共执政以及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的监督、反映和批评,目前这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四是政治实践能力缺乏。一般成员参政议政的渠道有限,即使有机会参与,其参与的经常性程度、规范化程度和有效性程度存在困难,不利于各地区党派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8]。五是参政议政渠道拓展能力不平衡,基层成员思考的问题往往比较浅显和表面化,缺乏相应的信息渠道、一定高度的立足点和一定质量的建议,因此常有有心无力、无处着手的感觉。

(三)组织领导能力建设方面

一是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当前,民主党派领导班子业余化、兼职化问题严重,专职干部的政治实践和领导能力不足,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方式单调重复。二是队伍建设能力有待提升。民主党派成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平衡,呈现出专家学者多、行政领导少,自然科学多、社会科学少,老青成员多、中间力量少,退休成员多、在职成员少等特征,成员梯队建设尚不完善,具有代表性的成员数量也不够[1]5-7,并且出现了新老成员交替断层现象。三是内部协调能力有待提升。参政议政工作往往由少数领导同志或个别成员承担,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对于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尤其对所代表的成员缺乏足够的联系、了解和交流。四是制度建设能力也有待提升。民主党派虽然也开展了一些规范化建设工程,但无论在制度完善还是具体执行方面都有待提升。

(四)合作共事能力建设方面

一方面,民主党派与中共沟通协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前,中共各级党委政府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了解和认识不平衡。在相关统战制度落实比较好、领导比较重视统战工作的地区和单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发挥得较为充分;反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发挥有所欠缺[9]。另一方面,民主党派虽然各有其界别特色,但成员来源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科技、文化、卫生和教育等领域,不同党派基本都依靠其各自成员在专业领域内发挥作用,所提出的建言献策和社情民意也集中在各自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 “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局限,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相对较少。

(五)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建设方面

一是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下参政党历史定位、现实意义、政党观念、参政宗旨、参政环境、参政方式和规律的认识和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理论自觉,没有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参政理论。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参政的实践也缺乏指引,更不能给广大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能力建设提供持续动力。二是文化传承能力不足。目前许多民主党派的新成员只是在新加入的时候有一些简短的培训,对本党派历史一知半解,也根本搞不清本党派的纲领、性质、作用、宗旨与任务,更别说按照党派纲领、章程的要求来教育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甚至更有极少数的人,将党派看成是一个社交场所,只想在党派活动中交一些朋友。如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党派身份、政党认同意识淡薄,对于参政议政的自信较低,自然无从提升自我的参政议政能力。三是民主管理能力不高。当前民主党派内部民主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对本党派的重大决策缺乏了解与参与的机制。民主党派内部缺乏民主监督的机制、制度、渠道和意识,也缺乏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方法[10]。

三、新时代民主党派能力建设的核心指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基于对相关访谈数据的归纳梳理,在整合相关统一战线研究以及政治学理论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新时代民主党派核心能力界定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五个一级指标,理论把握能力、局势分析能力、国情把握能力、立场把握能力、政策分析能力、建言献策能力、政治协商能力、民主监督能力、制度建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队伍建设能力、内部协调能力、与中共合作共事能力、民主党派之间协作能力、与其他社会组织协作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反思发展能力十八个二级指标,以及参政党建设相关理论学习能力等五十四个三级指标,并对每个三级指标进行了简要解读。具体的指标体系及其简要解读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体系及其简要解读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四、新时代民主党派核心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升政治把握能力

首先,要加强民主党派政治理论学习。一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应该加强理论建设,尤其要完善民主党派参政党建设的系统理论,为该民主党派成员学习提供素材,并由此增强参政的理论自觉性;二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应该制定该党派政治学习的规划,为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建立规范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11];三是民主党派政治理论学习应该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主党派自身发展历史及其与中共合作的多党合作历史、中共执政经验及其方针政策、参政党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经验及其问题。

其次,要加强民主党派对国内外局势的学习。一是各民主党派中央相关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或组织部门,要定期编印一些关于国内外局势变化与发展的小册子,便于各基层组织学有所依;二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部门要定期开展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培训,介绍省 (直辖市、自治区)中共党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精神和战略部署,并要求各基层组织负责人定期开展成员的政治学习;三是各基层组织负责人可以适当组织在某些领域有专门研究的成员,为所在单位和社区开展相关国内外局势的政策解读、学术讲座以及科普宣传,以此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其成员的政治引领和教育宣传[12]。

再次,要加强民主党派对具体问题的把握能力。要不断增强民主党派深入实际与科学调研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多开展一些基层调研和慰问活动,深入基层社区、深入偏远农村、深入单位车间、深入社会肌理。

最后,要加强民主党派政治立场的把握能力。一是注重民主党派的队伍建设,在吸纳新成员的时候,征求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统战部门意见,严把新成员的质量关;二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要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变化的趋势,给民主党派成员提供充分的表达政治立场的机会,并加强引导;三是注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的作用,强化其在立场维护和舆论引导方面的介入作用,避免 “群龙无首”和 “喧宾夺主”的混乱局面[13]。

(二)开展政策分析,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首先,要加强民主党派的政策分析能力。一是加强对当前各项政策的背景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确定需要制定什么政策、政策实施情况如何;二是针对所调研的社会问题设计相应的社会政策方案,以为政府相关政策决策提供备选方案;三是帮助政府就各项备选方案进行筛选,并选择最优方案;四是协助政府督促相关政策实施的过程,避免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偏差;五是协助政府评价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就政策的持续、修订、改革或终止提出自己的意见[14]。

其次,要加强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能力[15]。一是围绕党派特色建立研究中心,由相近学科形成跨学科研究团队,就某一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二是围绕国家和政府近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制定该研究中心的五年、三年及年度研究规划,设立相应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咨询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形成参政议政成果;三是以民主党派中央为依托,建立建言献策及参政议政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利于信息收集与共享、调研数据分享以及对策建议的讨论,避免各自为政与单打独斗。

再次,要加强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能力。一是要提升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意识和机制,目前在政治协商中发挥作用的总是那么几个代表,民主党派内部一般成员参与提案的数量和质量明显不高,因此民主党派一般成员也应该培养对所在单位方方面面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的意识和能力,为进一步参与政府的政治协商做好准备;二是要树立民主党派成员公共理性和现代政治的理念,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中普及民主、理性、合作、对话、包容等公共理性基本精神,通过适当的基层组织活动培育民主党派成员作为一个独立政治个体应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等,明确自身的政治权利,并有责任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与公共事务中[16];三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应该学会如何撰写提案的能力,并通过基层组织活动对一般成员进行教育培训,提升一般成员撰写相关社情民意、提案和建言献策的能力;四是民主党派内部也应该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常委、委员与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的沟通与联系。

最后,要加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能力。通过社情民意和提案等方式,切实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作用,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发挥参政党作用。

(三)建立健全机制,提升组织领导能力

首先,要加强民主党派的制度建设能力。一是民主党派要十分强调自身的党派性质,坚决祛除“民主党派社团化”,坚决祛除 “一言堂”的弊端,真正做到民主党派内部生活的民主;二是民主党派要形成规范的组织生活,每年年初各级组织要形成工作规划、年中要进行工作梳理、年末要进行工作总结,克服随意性;三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会议制度和成员政治生活制度要加以落实,克服现在一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活动娱乐化、成员圈子化、学习牢骚化”的现象,每次明确政治生活和会议主题、规范会议流程、做好会议记录、管好党派活动档案;四是民主党派要严格党内监督制度的执行,对于长期不参加活动、或者由于自身行为给组织带来形象损害的成员,要能够及时加以教育与清退。

其次,要加强民主党派的组织管理能力。一方面,民主党派应该多向中国共产党学习,不断提高对自身组织管理能力的要求,对自身机关工作人员要多培训、多锻炼、多交流;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也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与决策贯彻力,将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相关决定宣传、落实、贯彻到每一个基层组织和民主党派成员[17]。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建议:一是各民主党派中央每年都要规定本党派各级组织每年至少开展多少次活动,并将其要学习的资料装订成册,由各级组织分发到基层组织负责人手中,再由负责人向广大成员进行宣传教育,形成民主党派组织一以贯之的习惯;二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应该开展具体的调研,在了解基层组织实际工作状况的基础上,编印各民主党派自身基层组织工作手册,对基层组织的相关工作内容、频率以及相关记录做好统一规划,促进基层组织做好党派活动的 “规定动作”,同时鼓励搞好各自的 “特色项目”;三是各民主党派应该切实关心本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上级组织要帮助下级组织争取适当的资源和地位,要支持下级组织最终是基层组织能够做到 “五有”,即有场地、有经费、有培训、有平台和有评价。

再次,要加强民主党派的队伍建设能力。一是要加强对已有成员的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要多为成员开展各种互动活动、教育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二是要对已有成员中违法违纪的进行教育帮助甚至劝退;三是要多联系和开发一些机会给成员参与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通过一个成员带动一个组织;四是要通过理念和形式创新,组织各地多探索、多报告、多交流基层组织凝聚人气的手段和方法,彼此学习共同切磋,最终促进民主党派成员能够增强融入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最后,要加强民主党派的内部协调能力。一是民主党派要继续强调党派意识,通过规范的学习活动贯彻民主党派中央的精神和意志,形成民主党派的凝聚力;二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要通过 “调研课题负责制”“设置信息员制度”“建立热线、网络联系制度”“设置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设立各种激励制度”等方式,强化民主党派成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确实发挥民主党派代表社会某一阶层和群体的作用;三是针对民主党派内部的不同声音和观点,通过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充分引导和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将不同观点引导成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18]。

(四)善于沟通协调,提升合作共事能力

合作共事的能力,通常是指为了某一个共同的目标,与其他成员或组织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的本领。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能力,就是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相关社会组织与团体以及全体社会成员通力协作、共同行动并最终实现中国梦的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党派提升合作共事能力具体表现为:

首先,民主党派成员需要树立新时代合作共事的态度。一是民主党派及其成员要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民主党派成员往往是社会某一阶层、某一领域以及某一行业中的精英或领军人物,具有中高级职称及一定的社会地位,绝不能有自成一体、自命清高或独自单干的心态,反而要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作为领导者的重要性,认识到民主党派需要在整个社会不同力量合力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民主党派及其成员要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仅认识到竞争是民主党派在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的基础上实现共同目标,更要认识到只有党派内部的精诚合作才能提升党派整体的竞争力。由此,促使民主党派成员在是非原则问题上求同存异,顾全大局;在具体政治实践中,彼此沟通让步,最终达成共识。三是民主党派及其成员要争取认识和评价其他共事合作者,尤其要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及其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有积极的认识,在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相信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并通过实际行动来促进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

其次,民主党派要加强合作共事的价值理念引导,让每一个民主党派成员都能秉持以下几个价值观: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对相关政策及其制度要开展深入调研,深入社会肌理,反映社情民意,并如实地向相关部门报告与建议。只有真正地了解民情民意,才能更好地与其他社会力量合作共事。二是要坚持对其他合作共事对象充分的尊重与信任。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不仅要充分尊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及其执政合法性,更需要充分信任其在新时代的执政能力,唯有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才能真正做到合作共事。三是要秉持对其他合作共事对象的理解与宽容。各民主党派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其执政方略与执政理念;也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复杂的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才能理性包容当前的诸多不尽完善之处。最终,只有真正的理解和包容,才能理性客观和积极地扮演好参政党的角色。四是要明白自身的角色与任务。民主党派要始终明白自身参政党的身份,参政党既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反对党,更不是在野党,而是作为执政党的同盟军和合作者身份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政党[19]。因此,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就给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以合理合法的身份和地位,而最终结果如何要看民主党派的作为和表现。民主党派要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在具体的工作领域不断作出成绩,才能真正体现参政党应有的地位。

最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包括:一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主要是在具体政治生活中摆正参政党位置,找准参政议政切入点,在其位,谋其政;要在内心自觉服从,行动上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岗位上身体力行地履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互相监督、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政策决策实施之前多做调研、多提建议、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政策决策实施过程中多方了解、敢于监督,在政策决策实施之后多做评估、不断改进。二是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主要是充分认识到不同民主党派所代表群体的特色,发挥不同党派自身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和平台,在事关国家重大决策中体现民主党派集体的智慧和声音,发挥参政党的整体优势[20]。三是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合作共事,主要是要积极与社会不同层面接触,深入社会肌理,了解社情民意,不断集思广益,提升参政议政质量。

(五)勇于反思创新,提升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首先,要加强民主党派的文化传承能力。一是要加强民主党派的党史党建工作,注重对民主党派历史、资料、文化、人物以及精神的挖掘,注重以民主党派的历史及其代表性人物为典型来教育和引导成员。现在的民主党派应该探寻先辈的足迹和精神,以此来增强各民主党派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21];二是各民主党派要加强对自身形象、文化、行为及其优秀事迹的宣传,并通过类似百家讲坛、社会服务等方式让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大众认识、了解、支持并认可民主党派,由此形成民主党派的文化软实力,也有利于更大程度发挥民主党派的力量;三是民主党派始终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动机、强度和制度,建设学习型参政党,提炼出各民主党派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并由此推进核心能力的建设。

其次,要加强民主党派的理论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建设学习型参政党,将参政党理论、中国政治制度理论、政党组织理论等的学习作为参政党各级领导的重要任务,并在各级组织中设立研究部门,引导民主党派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二是要以成型成熟和成功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研究为参考,以执政党为师,全面加强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开展民主党派科学化工程[22]。

最后,要提升民主党派的发展自省能力。一是要加强民主党派的民主建设,不仅要开展 “两推直选”制度 (即成员推荐、自我推荐、党派内部直接选举),同时通过 “差额选举”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透明度;二是要促进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负责人的团结合作以及能力增长;三是不仅要推进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负责人能上能下,更应该提升各级组织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发挥民主党派自身的独特作用;四是民主党派也要充分敏感地察觉到自身的发展变化,并加强民主党派成员对其代表群体的利益和声音。就像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创新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样,民主党派也需要不断增强所联系的群众与所代表的阶层及群体之间的联系[23]。

猜你喜欢

共事参政党党派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一念优雅
一念优雅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党派我来的
能源公司管理的新课题:和80、90后员工共事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三大特别政党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历史和现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