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一战线应当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论新时代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的关系

2020-02-22蒋德海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心共识

蒋德海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

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是我国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早在2012年习近平在考察深圳的时候就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 协同推进。”[1]30而后又强调,“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2]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是大团结大联合的核心。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做好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的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深化对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的理解,由此才能将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我国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新要求

如果说人心向背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那么凝聚共识和凝聚人心则始终是我国统一战线的最大特点和主线。能不能凝聚共识,能不能凝聚人心,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能不能实现。七十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胜利,也是凝聚共识、凝聚人心之统一战线工作最辉煌的贡献。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通过最广泛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

七十多年来,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少挫折,统一战线同样在历史巨变中也遭受了艰难曲折和严峻考验,但凝聚人心、凝聚共识,作为我国统一战线的主线,始终没有改变。建国初期,关于还要不要民主党派和统一战线的问题,在党内外就有过一个凝聚共识的过程。当时,不少民主党派都准备解散,有的已经宣布解散。为此,中共领导人明确指出新中国的成立,不能只靠一个党派。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需要多党派齐心努力,共建大厦。[3]不仅如此,为了中国统一战线的发展,中共领导人还积极地推动民主党派建设,周恩来指出:“中国这样的大国,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在有五百多万党员的共产党的旁边,各个民主党派成员太少了,就很不相称。”[4]建国初期的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建设和发展,正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凝聚共识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在拨乱反正中落实、完善和创新统战政策,同样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比如,反右是 “我党历史上的一大冤案”[5],也是改革开放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要不要平反,当时阻力很大。因为反右是毛泽东发动的,尤其是当时还处在 “两个凡是”的环境下。另一方面党内党外要求为右派甄别平反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恰好全国开始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此中央决定 “对于过去划错的人,要做好改正工作。有反必肃,有错必纠,这就是我党的一贯方针。已经发现划错了的,尽管事隔多年,也应予以改正”[5]。“文革”以后平反冤案的序幕就此拉开,人们为此奔走相告。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更是重视凝聚人心、凝聚共识问题。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邓小平就邀请5位工商界领袖座谈,就如何搞经济建设凝聚共识。当年的中央统战工作正是以此为共识提出:“把自己的工作重点切实地转移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轨道上来,牢牢地树立起为现代化服务的根本指导思想。”[6]这一时期著名的改革举措都凝聚了统一战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共识,中国经济在短短的30年取得腾飞,党的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功不可没。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党中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更为重视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问题。早在2008年,习近平就强调:“团结是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7]在2012年, 他又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就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1]30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科学的设想和明确的目标,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题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提出了大量的要求,是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指南。笔者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第一,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指出:“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于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8]中共作为执政党是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统一战线的工作就是要把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规范化和制度化,由此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治国理政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的目标。

第二,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目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凝聚共识和人心的目的。为此,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进一步完善统一战线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工作,要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为此,《决定》还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这都有待于我们在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的实践中加以完善。

第三,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要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没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就不可能具有最大的广泛性。为此,《决定》提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一个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问题。因此,凝聚共识、凝聚人心不是只针对部分人的权宜之计,更不仅仅是针对统战人士,他所针对的是所有爱国的中国人,只要有一颗 “中国心”。

第四,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要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任何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都会影响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的统一战线事业。为此,《决定》要求 “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五,要将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结合起来。《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及其成果,文化自信和社会文化精神,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最广泛最深厚的精神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土壤,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就是凝聚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和追求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结合起来,凝聚为我们党治国理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识。

第六,凝聚人心、凝聚共识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凝聚人心、凝聚共识也是社会治理的需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里面都有一个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的问题。

第七,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统一战线制度要有科学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我们统一战线40多年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都有一个科学性的问题。比如民主监督,谁监督谁?怎么监督?为什么监督?在制度设计和具体的实施中,需要精心组织、远近结合和整体推进,不得有任何轻视和大意。

第八,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要有良好的开放性。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制度既要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能够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创新和发展的目标就是满足人们对美好新生活的期待。“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对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时期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再难,也必须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心齐,泰山移。凝聚共识很重要,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1]45这是因为,“凝心聚力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新中国70年统一战线的主线。”[6]因此,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工作,对统一战线来说只能做好不能做坏,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二、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的联系和区别

在我国统一战线中强调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具有某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凝聚共识就是凝聚人心,这是因为两者的目标相同。在我国统一战线中,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都是为了实现最广泛的社会团结,获得人民的广泛支持,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目标共同奋斗。统一战线没有共识不行,没有人心也不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就是为了获得最广泛的人民的支持,统一战线越广泛,就越能凝聚人心,统一战线的力量就越强大。而统一战线越能凝聚人心,也就越能凝聚共识,统一战线凝聚的共识越多,凝聚的人心也就越广泛越深刻,所以在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和凝聚人心具有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反过来,统一战线不能够凝聚人心,那么也就不可能凝聚共识。

正因为两者的目标相同,所以,凝聚共识,包含着凝聚人心。为什么要凝聚共识?就是为了凝聚人心,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什么才能让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这就是凝聚人心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凝聚共识。如果没有凝聚人心的目标,那就不需要凝聚共识。凝聚共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共识在最广泛的社会层面认同我国统一战线所倡导的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因此凝聚共识也包含着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就是为了凝聚人心。在现代民主法治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如果没有凝聚共识的先决条件人心就不可能凝聚起来。因此,凝聚人心,必然要通过凝聚共识,只有做好了凝聚共识的工作,才可能真正实现凝聚人心的目标。而且凝聚共识是凝聚人心绝对不能缺少的条件,没有凝聚共识,人心的凝聚不但不可靠,甚至是令人怀疑的。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也讲凝聚人心,但是他们不会凝聚共识,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凝聚人心。

同样地,凝聚人心必然包含着凝聚共识。凝聚人心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目标。只有凝聚人心,我国统一战线才能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目标而奋斗。而要让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就必须凝聚最大的共识。共识越大,凝聚的人心就越多,团结的社会力量、社会阶层就越广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力量就越强大。因此凝聚人心中有凝聚共识。是不是凝聚了人心,凝聚共识是一个标志。在社会主义民主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的主人,人心的凝聚如果没有共识的凝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因此凝聚人心可以看成是凝聚共识的表现,或者是凝聚共识所达到的一种目标。有人心就有共识,共识多大,凝聚的人心就有多大,共识越多人心也就越强。我们统一战线只要有效地凝聚起广泛的人心,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就会无往而不胜。

但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又有不同的内涵,不能把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简单地等同。首先,凝聚共识与民主有关,只有民主才需要凝聚共识。在社会主义民主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决定社会和国家的公共事务,而人民的价值又具有多元化,这就要求人民民主的社会能够凝聚共识,才能够齐心协力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凝聚人心却不同。历史上,谁都可以打人心牌,也愿意打人心牌。“希腊的暴君为了民众的利益而统治。开明专制一旦开明起来,也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进行统治”[9]712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也自称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王朝更替,都打着人心的旗号。著名的周武革命,推翻商王朝的理由是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因为殷王 “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周提出 “以德配天”,这个德就是人心,就是为取代商朝制造舆论。周武革命,标志着中国 “尊天事鬼”或 “尊天事神”的文化开始转变为 “尊天事人”的思想,为后来的仁政、民本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所以有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说法。而后,中国所有的政权更替,都会打出人心的旗号。汉末,袁术为了称帝,提出袁氏为汉之公辅,为民众所拥戴,当时的民众劝进,都是所谓 “民意”的体现。正因为谁都可以打人心牌,所以人心可以造假。袁世凯称帝是一场闹剧,但袁当时也认为是顺应民意。一些能够从袁称帝中得益的人,拼命鼓吹称帝是民意,他儿子为了当太子还专门办了一张报纸来欺骗袁世凯。为了证明称帝是民意,当时还就 “国体问题”搞过投票,结果大多数人支持帝制。可见仅仅讲人心或者民心是不够的,这就是凝聚共识的不同。

其次,凝聚共识是凝聚人心的基础。就像建设高楼大厦先要打好基础一样。我国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这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体现了广泛凝聚的人心,而人心之所以能够最广泛地凝聚起来,就是因为有了最广泛的共识。革命战争年代,为什么千千万万中国人选择共产党,形成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就是因为共产党人高举民主自由的大旗,坚决抵制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建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独裁统治,使人民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在抗战结束以后的短短几年内,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凝聚起强大的革命洪流,摧枯拉朽般地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了最广泛的共识。有了共识才凝聚了民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今天反复强调的初心和使命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因为这样的共识,中国人民能够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再次,凝聚共识是凝聚人心的手段。只有凝聚了共识,才能够真正地凝聚人心。共识不同,人心就不同,不能够凝聚共识,也就谈不上凝聚人心。而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凝聚人心,决定了不同的政治形态,也决定了凝聚人心的性质。中国历史上长期主导的人心论是结果论或者输赢论,即把凝聚人心的手段理解为是结果,或以输赢论人心。这一场大的社会变革中,人心会主导变革的进程,但并不意味着输赢和人心有必然的联系。所谓 “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时下电视剧最经典的说法,把政治斗争的结果与人心画等号,显然是错误的。英国思想家密尔说过 “历史上富有迫害行为压灭真理的事例,即使不是永远压抑,也使真理倒退若干世纪。”[10]33故统治者可以压灭真理,取得一时一地的胜利,但并不代表他们的行为是得人心的。同样,把得人心等同于 “得天下”,也与民主政治南辕北辙。秦末暴政被推翻,固然有人民对秦王朝愤怒抗争的一面,可以说顺应民意推翻了暴政,但并不意味着刘邦以汉王朝取代秦王朝代表的就是人心。这就要看人心是怎么凝聚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利,而且有广泛凝聚的统一战线和人心的支持。这才是真正的凝聚人心。陈毅元帅就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当时有100万人民群众用手推车、驴车、担子等落后的后勤补给工具担负了60万解放军的后勤补给任务。人民群众硬是靠人背、肩挑、担架抬、小车推、牛车拉、骡马驮、车船载将粮食运到前线。人类历史上,哪一场战争有这样的壮观景象?当时山东地区流传着一首歌谣,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支持共产党的真实心情:“吱吱吱,碾儿响,家碾米忙得慌。推的推来簸的簸,倒的倒来装的装,快快送到前方去,同志吃饱身强壮,为了前方打胜仗,人人筹粮理应当。”[11]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广泛凝聚的人心。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治共识赢得了人心,掌握了人心,才决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我国统一战线用凝聚共识来凝聚人心,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越性的体现。

此外,中国社会有长期的民本传统。我们今天凝聚民心要注意与民本传统相区别。民本是为民做主,“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就是一种民本表达。在传统中国社会,民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民主法治条件下,民本显然是一种落后的政治意识。人民民主强调的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民本是为民做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条件下,不可能再用民本来凝聚人心。而如果只讲凝聚人心,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可能变成民本主义,会导致人民主人翁意识和地位的丧失。中国历史上,《尚书》之中就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民被提到国家之 “本”,就为了凝聚人心。《太誓》中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说法,也是为了凝聚人心。但传统社会强调人心只是一种统治的手段,因为统治者懂得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讲人心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一家一姓之统治。封建统治者也会有一些安抚人心的举措,如康熙五十二年 (1713)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4 240位60岁以上老人参加的盛大宴会,被称为 “千叟宴”,被称为善政。乾隆五十年 (1785),“千叟宴”人数甚至达到5 900人。但这种安抚与封建统治者的严刑峻法同样都只是封建专制的统治方法。而我们今天所要凝聚的人心,是社会主义事业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心。凝聚人心只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人心之所以能够凝聚起来,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对人民事业的这种高度的共识,才能够凝聚人心。而人心之所以凝聚,正反映了人民对自己事业的高度认同,凝聚了人民对自己当家作主的高度共识和自信。

三、以凝聚共识促进凝聚人心,深化国家治理现代化

我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主线是凝聚人心,而要凝聚人心,就必须凝聚共识。人心只有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凝聚起来,从这意义上,凝聚人心只是一种特殊的凝聚共识,是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人心的凝聚,是凝聚之凝聚。因此,以凝聚共识促进凝聚人心是最深刻、最广泛的凝聚,也具有最强的凝聚力。为此,我国统一战线要凝聚人心,特别要注重以凝聚共识促进凝聚人心,尤其要注重凝聚共识在凝聚人心中的作用:

第一,要充分重视凝聚共识重要性。凝聚共识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一种价值理念,甚至是一种使命。“大量证据证明,民主制度若不能成功创造出和谐一致的基本共识,它就会是一个难以运转的和脆弱的制度。”[12]146-147凝聚共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凝聚共识所体现的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不能够只讲凝聚人心,不讲凝聚共识。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使命,凝聚共识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也是凝聚人心的前提。人民当不了家,作不了主,又怎么可能凝聚人心?而人民当家做主首先表现为人们的价值诉求、观念能够得到尊重,人民能够通过各种路径表达自己的价值追求,并凝聚为共识。故凝聚共识不是不要和排斥每个人的价值诉求,而是通过每个人的价值诉求形成一种最大的公约数,包含了每个人的价值诉求,但又不是每个人的价值诉求。同时又可以理解为是每个人的价值诉求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凝聚成了共识,每个人的价值诉求中所包含的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的汇合就凝聚形成了共识。所以共识的凝聚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如果当事人不能亲自确定和捍卫自己的利益,那么什么利益也得不到保护。”[9]712但人民当家作主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而是社会共识的凝聚过程中,有每个人当家作主的努力和表达。人们通过凝聚共识的过程,把自己的观念、欲望、诉求反映到共识形成的过程中,共识中包含和凝聚了每个人的合理的价值诉求和观念。因此凝聚共识不仅是凝聚人心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人民当家首先就是成为共识的主人。人民不能成为共识的主人,当然也谈不上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凝聚共识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

第二,凝聚人心要从凝聚共识开始。要用价值感和使命意识去凝聚人,这就是凝聚共识的优越性。多元化民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价值理念、价值诉求会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共识可寻。凝聚共识就是要用一种先进的、正确的、科学的和合理的意识和观念来形成最大的公约数。这就意味着凝聚共识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和自觉自愿接受理性和正义的过程。马克思的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3]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能够成为共识的观念和价值,一定具有掌握群众和说服人的力量和价值。因此凝聚共识,就是用合理性和正当性征服人和团结人。合理性和正当性是凝聚共识的唯一的手段和力量,除了合理性和正当性以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具有凝聚共识的力量。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力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不需要任何强制。人们接受真理和正义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过程,甚至任何强制的力量都不能够阻碍这个过程的发生。而共识之所以能够凝聚而成,就因为共识所具有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品格。体现共识的东西,往往是理性、正义和规律等一系列要素的组合。正因为理性、正义和规律等一系列要素的组合,使共识具有强大的力量,一旦为人们所掌握就会成为一种颠扑不破的信仰,鼓舞和激励着人们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共识就是这样凝聚而成的。社会主义理念之所以有力量就是这样一种共识。反之,不能够凝聚人心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没有能够形成凝聚人心的共识。凝聚共识绝对不能够勉强,更不能强制。如果不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也就不能够凝聚人心。

第三,凝聚共识要克服民本位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有民本的传统,民本也可以关心百姓的生活,做一些诸如 “千叟宴”之类的 “善政”,但是这种用小恩小惠凝聚人心的做法,作用极其有限,而且与社会主义民主所需要的凝聚人心不是一回事。民本与民主有本质的不同。民本肯定要讲凝聚人心,但是不讲共识,人心往往会成为空话,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主义和凝聚人心救不了中国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讲人心只是为了永葆一姓之江山。秦始皇筑长城讲人心吗?秦朝官吏将修建长城的工人活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的丈夫就是被活埋的祭品,孟姜女哭长城之悲就此而来。汉末大才子陈琳在 《饮马长城窟行》中写到:“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如此残酷的暴行得什么人心?其实封建王朝的统治手段主要是暴力。秦始皇统一六国不讲人心,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服天下也不讲人心。我们的历史书在讲到封建朝代更替的时候,往往讲到封建王朝统治的末期,统治者横征暴敛导致老百姓揭竿而起,似乎统治者背离了人心。其实那只是老百姓忍无可忍而已,并不意味着在老百姓忍无可忍之前,一个个封建君王的统治都是合乎人心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即徙天下豪富于咸阳,有不少于六十万的人口迁徙,这么多人脱离了原来的土地,如何生活?即使在今天也不是简单的事,更何况是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这与人心何干?如此等等,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为此,我国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必须从凝聚共识开始。

第四,凝聚共识要注重建立和完善交流、沟通和协商的机制。所谓凝聚共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沟通、交流和协商之良性过程的结果,而体现凝聚共识的沟通交流和协商,必须是充分的、科学的和合理的。这就要求我国统一战线要在推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随着实践的发展 “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离不开良好的制度。凝聚共识不能完全靠道德,更不能以权力、长官意志或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和形式主义为主。不能认为有了交流、有了沟通和协商就有了共识。共识是在交流沟通和协商中凝聚起来的,要创造交流、沟通和协商凝聚共识的机制和环境,在凝聚共识的机制和环境中,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诉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人们不能相信什么,总应当能够为他至少在普通的反驳面前作辩护。”[10]41“无论自身为正确或真理的观点是什么,他必须经受批评和异议,并且由此才能获得活力。”[12]150这方面应当适当借鉴国外凝聚共识的制度和机制。早在古希腊的元老会和议事会中就有这种凝聚共识的踪迹,当时 “协商、讨论、争辩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4]。后来13世纪初期英国的 《大宪章》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议会制度,如顾准所说作为 “一种复杂精巧的、适合广土众民国家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15],同样是一种共识的凝聚。1215年英国 《大宪章》本身是协商、谈判的结果,而且 《大宪章》的内容如有关征税、立法的条款中,都规定 “应与全国人民普遍协商”,征得 “全国普遍同意”,这实际宣告了重大事宜应与国民协商凝聚共识的原则。今天,发达国家议会中的 “三读制”“辩论制”以及流行于现代发达国家的 “罗伯特议事规则”,都有凝聚共识的作用,其目标就是 “如何在没有权威的情况下,实现平等自治、达成共识、重建秩序”[16]。在现代民主政治中,交流、沟通、协商既是一种凝聚共识能力也是一种程序。共识能不能凝聚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的机制。

统一战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尤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我国统一战线理当发挥更好的凝聚共识和人心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统一战线在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上要有新思路、新思维和新方法。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许多思想为我国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提供了指南,这是我们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的强大动力。我国统一战线理应在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方面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多立新功。

猜你喜欢

人心共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愿得一人心
商量出共识
人心换人心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打动人心的琐碎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
价值观共识与天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