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诗,让学生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2020-08-31蔡静艳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现代诗综合性学习文本解读

蔡静艳

【摘要】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现代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笔者紧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提出如下教学策略:诵读品味,感受诗歌韵律;展开想象,丰富诗歌画面;引经据典,体会诗歌情感;知行统一,轻叩诗歌大门,从而真正让学生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关键词】 现代诗 综合性学习 文本解读 教学策略

一、单元功能定位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现代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共安排了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叶赛宁的《白桦》、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四篇阅读课文,以及《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教学内容中西兼顾,主要以“母亲”和“自然之物”为中心意象,有利于学生感受现代诗格式自由、韵律和谐、内涵丰富、表达独特、感情真挚的特点,真正体现了单元人文主题——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本单元要贯彻落实的语文要素有:(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二、单元文本解读

1.现代诗的韵律美

现代诗在遣词造句方面有其独特之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好好体会。如《白桦》每一个自然段都是四行,偶数句都押“a”韵,读来流畅自然。每行诗句短促有力。“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朦胧的寂静”等格式相同的短语在诗中接连不断出现,读来节奏明快。

2.现代诗的表达美

现代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诗人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增强表达效果。如《绿》一文,艾青用排比的句式写道“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绿意盎然,充满了勃勃生机。

3.现代诗的画面美

构建独特的意象是现代诗丰富画面、表达独特感受的好方法。如《绿》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受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如“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一阵风吹过后,所有绿色的景物在风中和谐地舞动,充满生命活力的景象。

4.现代诗的情感美

现代诗一般言简意赅,感情真挚。如《短诗三首》中所选小诗都是出自冰心的诗集《繁星》。它们短小精致、清新明丽,都是捕捉于冰心刹那间的灵感,但诗中歌颂的母爱、童真和自然,却在一个个丰富的画面中显而易见,读来情韵深长。

三、单元教学策略

(一)诵读品味,感受诗歌韵律

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诵读,在层层推进中体会现代诗不拘格式、韵律自由的独特之美。如《短诗三首》,教师先范读《繁星(七一)》,让学生体会“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相同结构的短语连用就产生了韵律。“园中、叶下、膝上”,行尾都是方位词,更让语言有了节奏感。接着,学生自由朗读《繁星(一三一)》,去发现每句末尾都是押“ang”韵,读来音韵流长;作者还连用三个反问句,排比的句式使诗歌读起来有了节奏感。最后,同桌一起读读《繁星(一五九)》,在品读交流中发现诗行句尾的规律:“来了”“巢里”;“来了”“怀里”,同字成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展开想象,丰富诗歌画面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诗人描绘的意象去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将凝固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从而复现或还原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1.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现代诗语言简洁但画面丰富,意韵深远。教师要善于结合文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想象,进入诗歌描绘的情境。如学习《繁星(七一)》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读着“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交流中将小诗所描绘的画面不断丰富起来,并真切感受到了冰心深深怀念和母亲在一起的温暖时光。

2.补充资料,引发想象

现代诗常常将特殊的情感融入特定的自然景物中,表达含蓄而耐人寻味。因此,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学习的起点,通过补充图片、文字、影像等材料来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引导他们进入诗歌情境。如《绿》一文中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这样的句子非常抽象。教师可根据“挤、重叠、交叉”等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来想象“绿”是怎样集中起来的。图片的补充引发了学生的丰富想象,竹林、绿水、草原等绿色的画面都在学生面前鲜活起来。

3.运用插图,激发想象

合理利用课文插圖是激发学生想象并进入诗歌意境的好方法。如《短诗三首》的插图,以淡淡的蓝色为背景,再现了夏天小院的温情时光,夜空、明月、竹椅、藤萝等构成了一幅朦胧而清新、静默而温馨的画面。这画面与《繁星(七一)》所描绘的情境完全吻合。教师如能将插图与诗歌紧密结合,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不断丰富诗歌的画面。

4.抓住留白,放飞想象

现代诗言简而意丰。抓住诗中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可以让学生走进诗歌去品味情感。如教学《绿》第二自然段,教师先引导学生关注六个形容绿色的词语,知道这些词分别表现了绿之浓、绿之淡、绿之奇。然后,教师紧抓省略号启发学生思考还想到哪些不寻常的绿色,学生很快想到了“草绿、葱绿、碧绿”等词。接着,教师启发学生:看到这么多各不相同的绿色,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了描写绿色的各种形式的词语、诗句以及各种绿色的景物,诗歌的内容就变得丰富而可感了。

(三)引經据典,体会诗歌情感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背景等方式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更准确的认识。如在学完《绿》后,教师补充资料:艾青一直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可就是这样一位把文学创作当作生命的人,却曾饱受磨难,中断了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直到1979年,艾青才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与创作。《绿》这首诗正是写在艾青迎来新生活的1979年。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艾青眼中的绿还可能是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明晰:这绿,可能是绝处逢生后的安慰,可能是苦尽甘来后的快乐,可能是对自己光明未来的憧憬,更可能是对祖国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的一种美好期待。

(四)知行统一,轻叩诗歌大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因此,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应该穿插在现代诗的学习过程中,它与现代诗的教学应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

1.收集摘录诗歌

《短诗三首》的“活动提示”要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工整地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这是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启动阶段。在学完《短诗三首》之后,教师就可组织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可以在摘抄本的第一页建立目录,并编上页码便于检索;摘抄时要格外关注现代诗的格式;摘录时要注明作者和出处。

2.模仿创作诗歌

《白桦》的“活动提示”要求学生“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是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推进阶段。学生的创作大多从模仿开始,它可以渗透在每一首现代诗的学习中。如在学习《绿》后,教师就可设计练习:读着艾青笔下的《绿》,你的眼前是不是也浮现出了很多的颜色?它可能是春天的红,也可能是秋天的黄……请你也来当一当小诗人,模仿课文的第1~3自然段,紧扣一种颜色来写一写。

3.合作编写诗集

这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汇报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学生汇报之前应该给予全面细致的指导,通过学习范例让学生明白:一本好的诗集,除了收集和创作的诗歌,还应包括封面、目录、诗人简介、诗歌赏析、插图、创作背景等;还可以将收录的诗歌按作者国籍、内容、诗人、季节等不同角度进行合理分类;还可以给诗集取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可以用花草、诗句、歌词等来命名。

4.举办诗歌朗诵会

这也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汇报的一种方式。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朗诵视频,结合评价标准指导学生练习,在多形式点评中不断提高朗诵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形式多样的诗歌朗诵会,评选“诵读小能手”,进一步激发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当现代诗遇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带着学生一起走进这个美好而奇妙的世界,因为,“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参考文献】

[1]倪鸣.当现代诗歌遇上综合性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排解析及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2020(Z1).

[2]季梅.让孩子走进诗歌的王国——统编版四(下)“轻叩诗歌大门”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J]. 教育视界,2019(14).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普教立项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本色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为D/2018/02/127。

猜你喜欢

现代诗综合性学习文本解读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以“朗读、鉴赏、审美”三维提升现代诗教学水平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图雅的诗